新書推薦: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迪伦马特,现代派戏剧大师,他和萨特、尤内斯库、布莱希特等共同缔造了二十世纪戏剧的辉煌。
|
關於作者: |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Drrenmatt,19211990)是瑞士现当代文学的伟大旗手,是战后德语文学最优秀的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继布莱希特之后最杰出的德语戏剧家。他的代表作《老妇还乡》等深受中国观众和读者喜爱。
|
目錄:
|
前言韩瑞祥
《圣经》如是说张晏译
罗慕路斯大帝叶廷芳译
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刘文杰译
天使来到巴比伦叶廷芳译
老妇还乡叶廷芳译
弗兰克五世韩瑞祥译
物理学家叶廷芳译
赫拉克勒斯和奥革阿斯的牛圈马剑译
流星韩瑞祥译
同伙贾晨译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Drrenmatt,19211990)是瑞士现当代文学的伟大旗手,是战后德语文学最优秀的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继布莱希特之后最杰出的德语戏剧家。二十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他在戏剧和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为德语文学赢得了令人敬仰的世界声誉。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瓦尔特因斯曾经这样赞誉说:迪伦马特的喜剧是在虚构,需要的是能够表现对环境那无可挽回的东西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睿智是在创造风格;他的喜剧不是为现存的世界加砖添瓦,而是展现着那基石上的千疮百孔;它所追求的不是对存在的证明,而是要采用夸张性的模仿去讽刺,去嘲弄,去重新创造;它表现着变化的东西,而自身同样处于变化之中。因斯的这段话不仅勾画出了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特点,也贴切地揭示出其小说创作的风格。迪伦马特的文学创作是虚构、想象和睿智的艺术结合,而不是对生存环境现实主义的直接反映;他的作品不是对现实的褒扬,而是立足于我行我素毫不掩饰的揭示,即良心的写
照;他借助怪诞而创新的多样化艺术手段来表现变化的、引起痛苦和不安的现实生存与社会主题。其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堪称典范。
迪伦马特1921年1月5日生于伯尔尼市附近一个叫柯诺芬根的村庄。父亲是新教神父。像他的祖辈一样,他几乎在伯尔尼家乡度过了他的一生。对他来说,童年的家乡既是一个祥和之地,又是一个幽灵似的田园。中学时期,他就开始阅读表现主义作家凯泽和卡夫卡的作品,同时也对叔本华和尼采情有独钟。1941年,他进入苏黎世大学学习哲学、自然科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主攻克尔凯郭尔和柏拉图哲学,同时开始研究阿里斯
托芬与古希腊悲剧诗人。
迪伦马特在卡夫卡和凯泽影响下开始其文学创作生涯,短篇小说《老人》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1946年冬,他的第一本剧作《〈圣经〉如是说》问世。创作初期,迪伦
马特为卡巴莱剧场写了许多卡巴莱小品剧,度过了作为自由作家生存的困境。 这些成功的卡巴莱小品剧可以被看作其后来喜剧的雏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伴随着瑞士经济奇迹的出现,迪伦马特的文学创作也开始脱颖而出。作为戏剧作家的实验场地,他首先发表了一系列广播剧,先后获得德国战争盲人广播剧奖(1955)和意大利国家奖1956。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创作所谓的侦探小说。迪伦马特别具一格的侦探小说也是其在德语文坛上独领风骚的创举,与其戏剧创作相得益彰。脍炙人口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1)和《嫌疑》(1952)就是这个时期的杰作。从此,迪伦马特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也着手探讨戏剧理论问题。1954年发表的《戏剧问题》奠定了这位剧作家一生所遵循的立足于社会观察的戏剧创作思想。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是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高潮。如果说《罗慕路斯大帝》(1948)克服了初期的表现主义倾向而预先实践了他后来的喜剧理论,那么《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1950)、《天使来到巴比伦》(1953)等则是其开始探讨和认识布莱希特戏剧创作的结晶。前者以极其夸张的漫画形式展现出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死亡之舞,也奠定了他在联邦德国戏剧舞台上的成功。可以说,他日臻成熟的喜剧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填
补了战后德国重建时期德语戏剧的空白。
1955年,迪伦马特发表了为他带来世界声誉的悲喜剧《老妇还乡》,从而使他的喜剧模式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功。与传统喜剧不同,突如其来的转折、怪诞的风格和表现手段构成了迪伦马特喜剧表现的核心和与众不同的特色。《老妇还乡》很快就成为世界喜剧舞台上的经典,深受东西方观众喜爱。迪伦马特因此先后获曼海姆席勒奖和瑞士席勒基金会大奖。《老妇还乡》把迪伦马特迄今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批判升华到对现实社会制度在道德上的控诉。喜剧《物理学家》(1962)是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又一个高潮,是当时德语舞台上演最多的剧目之一。它与后来的《流星》(1965)和处女作《〈圣经〉如是说》的新版《再洗礼派教徒》(1966)等彻底确立了迪伦马特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后,迪伦马特趋向于散杂文创作,越来越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文化批评越发尖锐。杂文集《关于以色列的杂文》(1976)收录了作者这个时期许多很有认识价值的政论和文化批评檄文。与此同时,迪伦马特更多地投身于喜剧舞台实践,他先后担任巴塞尔和苏黎世剧院艺术顾问,改编和导演了自己早期的喜剧,以及莎士比亚、
斯特林堡、歌德等的剧作。
迪伦马特在喜剧创作上享誉世界,但在小说创作上也很有建树,特别是其独辟蹊径的侦探小说可以说在世界文坛上一枝独秀。《隧道》(1950)、《嫌疑》(1951)、《法官和他
的刽子手》《抛锚》(1956)、《承诺》(1957)等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在同代德语作家中,迪伦马特是很幸运的,由于他的国家的特殊地位,他的家乡没有遭受过纳粹铁蹄的蹂躏,他的精神没有受过法西斯奴役的创伤。他几乎一直生活在伯尔尼州比勒湖畔的诺伊堡。从这个静谧的田园冷静而批判地观察着这个世界的喜剧,又以犀利的喜剧、小说、广播剧、杂文等艺术形式将他那富有想象力的、但却始终尖锐刻薄的诅咒抛投到读者之中,要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将他们从那可笑可悲的日常现实中唤醒。他的作品不是自我的表现,而更多是力图呈现给这个令人沮丧的世界一面镜子,一面怪诞扭曲的镜子,要以此来认识它。他的全部作品都围绕着这个主题。与同代作家不同,他的文学表现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一种历史悲观主义色彩,正如他所说的,我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认同一个曾经存在的、现在存在的和将来会存在的社会,而始终必然会以某种方式采取反对的态度。反对是文学艺术的事,而反对需要人,因为只有在与别人
的对话中,才会有事物、思想的继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