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的研究报告,讲述了龙驭球院士的学术成长足迹,从中可看出龙驭球院士成才、报国、奉献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境界,这对年轻人有教育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传分为三篇。*篇的主旨是凝望凝望三段历史剪影:故乡记忆的魂牵梦影,求学生涯的奔波身影,杏坛岁月的耕耘背影。第二篇的主旨是践行践行科教强国心愿:半纪教材成经典,壳体设计定新规,中华智慧造新元。第三篇的主旨是品味品味教书育人乐趣:搭台培育俊彦,师生情谊绵绵,诗意心灵家园。
|
關於作者: |
袁驷: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英国作博士后和访问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土木工程学报》主编、《建筑结构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及多部刊物编委、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等职。
1989年创立有限元线法,并对其作了系统的开发与发展。1993年出版了独著的国内外首部有关该法的英文专著《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of Lines》。近期研究有限元超收敛和自适应以及结构振动与动力分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近年出版了以《程序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求解器》、《结构力学求解器3D》为代表的多部教材、著作和软件。
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获延续资助,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目錄:
|
第一篇 人生剪影故乡、求学、老园丁 1
引 言 3
第一章 走出故乡长相忆 5
一、梅城老屋忆亲人 5
二、久居北京起乡愁 8
三、忆英武中学往事(初中) 13
四、忆国师附中往事(高中) 17
第二章 三校奔波求学路 22
一、唐山交通大学学习(大一) 22
二、西南联大学习(大二) 25
三、清华本科学习(大三、大四) 35
四、师从陆士嘉、张维二师(研究生) 36
第三章 清华园里老园丁 41
一、初出茅庐意气高 41
二、文革焦心负重行 42
三、大地春回争分秒 44
四、院士暮年不知老 45
五、结语 47
第二篇 强国心愿教学科研摘星辰 49
引 言 51
第四章 结构力学三提升五获优秀教材奖,再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 53
一、教材成系列,境界三提升 53
二、教学上出精品教材锤炼半世纪 56
三、科研上有原创开拓学科新领域 63
四、方法上论道提升哲理素养 68
五、教材获五奖,科技摘星辰 77
六、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79
第五章 壳体结构创新法制定薄壳设计规程,获中国工
程科技奖 81
一、与壳体结构结下不解之缘 81
二、创立壳体结构四种实用解析解法 83
三、应用能量法与有限元法求解复杂壳体问题 90
四、两次参加国家薄壳设计规程的制定 92
五、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 93
第六章 有限元法辟新境创立5类(116个)新元,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 95
一、 新兴学科新景色
创立分区能量原理与5类新元系列 95
二、广义协调位移元位移元的冠冕明珠 97
三、分区混合有限元断裂力学的良策奇方 100
四、 四边形面积坐标与自然坐标有限元
对畸形不敏感的新元系列 101
五、解析试函数有限元离散法与解析法的互补 103
六、样条有限元样条函数与有限元法的融合 105
七、出版五书、展现中华智慧 106
八、突围四次、开拓学科新境 108
九、米寿迎来国家自然科学奖 110
第三篇 育人情怀春风桃李伴龙吟 115
引 言 117
第七章 乐为俊彦搭平台广育英才 119
一、四座学坛迎俊彦 119
二、主持结构力学课程指导小组 120
三、 主办《结构工程学报》和《工程力学》
期刊 123
四、举办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128
五、筹建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 130
第八章 秾桃艳李伴苍松亦师亦友 133
一、名师出高徒成语也可倒着念 133
二、一片批评声,一句贴心话 136
三、沉则深,深则通 137
四、清晨敲门声,摇篮催眠信 138
五、治学为人,相反相成 140
六、深藏岁月的毕业赠言 141
七、出自肺腑的华诞贺匾 142
八、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闭幕式上讲故事 144
九、广结球缘成挚友 146
十、 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
的演讲 149
第九章 有味人生觅小诗诗意栖居 153
一、平生忙力学、岁暮写秋歌 153
二、秋歌Ⅰ组科教兴邦心愿 153
三、秋歌Ⅱ组结构会议记趣 160
四、秋歌Ⅲ组教书育人偶得 165
五、秋歌Ⅳ组喜庆唱和抒怀 169
结 语 176
附录1 龙驭球年表 186
附录2 龙驭球著作目录(29部著作) 196
附录3 龙驭球论文目录(260篇论文) 199
附录4 龙驭球获奖目录(24项奖励) 234
参考文献 237
|
內容試閱:
|
自
序
回顾成长经历,想起几点难忘情景:
● 初进大学时,遍地烽火、满腔悲愤、跋山涉水
初中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初,是在抗战烽火中度过的,幼
小的心灵早就经历了日寇的欺凌和亡国的威胁。读中学时,经
常要跑警报,在防空洞里默默思考救亡的严峻问题。1944
年秋考取唐山交通大学,当时学校早已被迫由唐山迁到贵州平
越。入学不久,日寇逼近,学校被迫再次迁移。我们三五结伴,
背负行李,胸怀悲愤。渡乌江,过遵义,登娄山关,经重庆,
最后在四川璧山的破庙里复课。走了两个多月,长了一身脓疮。
身上是疮疤累累,山河是满目疮痍。这是毕生难忘的一课,它
在我心底深深地刻下四个字:雪耻救国。这是我毕生的誓言、
使命和天职。
● 文革之后,科研攻坚、自信自强、赶超世界
要把十年折腾掉的时间找回来。在有限元法科研中,抓
住学科难题,融汇中西智慧,加速追赶步伐,力图后来居上。
四十多年里攻坚克难,朝思暮想。欲罢不能,如醉如狂。创立
五类新元系列,包括116个高性能单元。后来真是碰巧,于88
岁生日时(2014年1月)双喜临门,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两点收获:出版五书(包括一本英文专著),向世界贡献中华
智慧;突围四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两点感悟:得道自然多助,
后来理应居上。
● 52年,9轮书稿、不断翻新、提升境界
《结构力学》系列教材,在19662018年,与团队长期亲密合作,
前后出版了9轮(修订了8次),累计出书17卷(戏称8改9轮17卷)。
回想起来,这是我经历时间最长、心血花得最多、心里感到最得意的
一套三最作品。52年间,牢记要在教学、科研、哲理三方面提升
境界、齐头并进:教学上出精品,科研上有原创,方法上论道。写教
材的目的是传道育人,桃李芬芳是对教师的最高荣誉。全国有近三百
所高校、五十多届学生选用这套书作为教材,被誉为学生喜读,教
师爱教我国当今结构力学教材中影响最为广泛的经典之作,五次
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1999年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几点工作心得:
教学科研要互哺,
中西智慧要互补。
后来居上要自信,
写书有味要自赏。
两声喟叹:
教材九轮兮头飞雪!
薪材三尺兮火长明!
龙驭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