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秋风贴》是作者近年来诗歌创作的结晶。作者以清新、灵动的笔触,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了隽永、淡雅的描绘,读来亲切、纯净,令人回味。诗集抒情色彩浓郁,构思新颖,格调明丽从容。特别是诗中显现出的强烈责任感与正能量,将会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作者从细微处入手,用自己的眼睛去探求生活的真谛,他笔下的乡情、亲情、友情,皆是从心底流出的歌,读来令人感慨动容。从作品可以体味到,文学之于作者,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喜好,它浸淫流淌在作者的血液之中,始终与作者同行。
|
關於作者: |
魏琪,江苏连云港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现任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会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国作家》、《中国现代诗》、《中国青年》、《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文艺报》、《文学报》、《星星》、《雨花》、《青春》等报刊发表诸多诗文,作品入选《江苏文学50年》。著有诗集《涌动的诗情》、《时光的回声》、《魏琪抒情诗选》,散文集《联缀的米兰花》等。
|
內容試閱:
|
我的文学之缘(代序)
似水流年,今日怀想,我与文学结下深厚情缘,竟是在那遥远朦胧的童年时代。
从小学一年级起,每天我都会沿着一条弯曲悠长的小径到那所历史久远的学堂去。学校教室大概也就是五六排的样子,东侧有一个集会或上体育课的操场,教师办公室在南侧的一栋楼上,二楼西边有一个小图书室,而母亲就是这所学校的资深教师。她一生教书育人,甘当红烛,晚年的时候见我和妹妹相继离开教师岗位,步入党政机关,还充满依恋、惋惜地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真的还没干够呢!后来我进入学校所在区的宣传部门工作,多次有机会返回母校,许多当年痕迹依稀,只是觉得校园小了许多,或许早已是成人视角了吧。
记得是二年级时的一个黄昏,我照例去母亲办公室做作业,等她下班回家。母亲对我说下班后要参加政治学习,就带我到图书室去看画报。那是我第一次走进那片书的天地,发现汉字竟是这般的神奇美妙,尽管我当时文字积累不多,阅读的大都是《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之类,然而已足够让我眼花缭乱、惊叹不已了。记得在那里我读了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的《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等。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柯岩的儿童诗《帽子的秘密》和叶至善的科幻小说《失踪的哥哥》,前者写一个孩子想当水兵,他总是把帽沿拿掉;后者写放学回家的哥哥偷上大渔轮,结果不慎被皮带轮卷入冷冻仓,十年后,哥哥被解冻苏醒,他依然停留在十岁,有着孩子的容貌与记忆。这种近乎贪婪的阅读,贯穿了我整个少年时代。小小图书室,是我文学启蒙的航船,载着我瞭望壮阔无垠的书海,让我收获多姿多彩、晶莹的浪花。
上小学五年级时,文革开始,停课在家的我,阅读了母亲带回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苦菜花》以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春》《秋》等,我被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与曲折动人的情节深深地迷住,一些经典章节我甚至能大段背诵。一段时间,我迷恋上了普希金、泰戈尔、雪莱以及艾青、贺敬之、郭小川等诗人的诗歌,觉得他们写得是那样优美,作品营造了斑斓、灵动、充满梦幻、令人憧憬的世界。我完全被文学独特的魅力和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人心的力量所征服了,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拿起笔,写下一些吸引人的华美文字。
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首儿童诗歌,刊登在当时的《群众文艺》上,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的夏天,这极大地鼓舞了我写下去的热情,记得几天后我又一次来到设在市委大院的创作组,向早已成
名的作家刘国华老师,谈了一个个自以为构思良好的故事。至今,我仍深深感念于那一辈老作家奖掖提携后学、诲人不倦的高尚风范,他们不惜付出自己的智慧与心血,期冀幼苗茁壮成长的拳拳之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当我讲了一个个故事后,国华老师沉吟了一下,爽朗率直地说:这些故事还缺乏生活的底子,有硬编出来的痕迹。构思的时候要多从生活出发,写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回去后我反复揣摩国华老师的话,调动自己能够把握的熟悉的生活,又连夜构思了一个儿童题材小说。第二天一大早,又去创作组向国华老师讲述。他听完后喜形于色,连声说:不错,不错,构思巧妙,又不脱离生活,是个好东西!说完给了我厚厚的一大本500字一页的稿纸,嘱托我写完之后立即交来。在国华老师的精心修改下,不久,专门加了手书制版标题的儿童小说《小渠欢歌》在《群众文艺》醒目位置刊登出来,这让不满二十岁的我激动不已。多年来,我也一直以此作为文学生涯的起点。接着,我又创作了一篇小说《明天就要开学》,投寄给辽宁省的一本杂志《新少年》,很快该刊配发大幅插图予以发表。
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系统学习了楚辞汉赋、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中国古典文学,又对现当代中国文学广泛涉猎,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一切都为日后的创
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前,我被分在一所乡村中学实习,学校操场后边便是一片苍翠的山林,清澈的溪泉从中蜿蜒而过,绯红的晚霞轻巧地洒落下来,好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
下午送走学生们后,我喜欢坐在幽静的丛林小溪边静观美景,构思着社会生活中可能变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当时,电影荧幕初见芬芳,陈冲、刘晓庆、张金玲等一批艺术新秀脱颖而出,很是引人注目。我想她们应戒除骄躁,潜入生活,塑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形象奉献给大家。有感而发,我创作了组诗《致银河新星》,投寄给名气很大的老牌诗刊《星星》。当时真没抱太大希望,认为名刊发表一个无名作者的作品的可能性很小。让我颇感意外的是,编辑很快给我来函,认为诗写得不错,近期将刊出。由此我也深深体悟到,只要是有新意、质量好的稿子,编辑总是青睐有加的。后来,我做了《连云港文学》的主编,也一直倡导从大量的自然来稿中发现好稿与人才,使优秀的文学新苗能有机会破土萌芽,茁壮成长。
大学毕业后,我先在中学任教,后进入区教育主管部门、区委宣传部门工作,其间一直坚持文学创作,除在家乡报刊《连云港文学》《连云港日报》《连云港科技报》等发表大量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外,努力向国家级、省级报刊攀登。江苏的《雨花》《青春》杂志多次发表我的组诗《都市风景》《红鸽巢》等,有几次还发表在头条,引起省诗歌界关注,我被特邀参加全省诗歌座谈会。接着,我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中国现代诗》《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夜上海》《证券交易所》《走出阴霾》等一批诗作。不久,我的第一本诗集《涌动的诗情》出版,省、市媒体均发了消息,并有评论见诸报刊。随后,我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