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編輯推薦: |
1)建筑大师梁思成教育思想的传承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深教授亲笔绘制。中国国家博物馆60幅馆藏原作独家呈现,200余幅精选作品全收录。2)结合作者40余年钢笔建筑绘画、教学以及建筑设计实践经验,独创六大分类作画技法,深入浅出,为您系统讲解钢笔绘画艺术技巧。 3)画例丰富、内容充实,全方位展现钢笔速写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本书适合所有绘画爱好者与建筑学专业相关从业者以及手账插画爱好者进行阅读与学习。
|
內容簡介: |
本书根据作者40多年作画的实践总结,从钢笔建筑速写的基本特征入手,结合丰富的作品实例以及分类速写技法解析,快速记载或再现建筑的神韵与风采,使读者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画面黑白之间线条的表现力和有限画面的空间美。 独创六大分类作画技法、四字金律口诀,简单易上手;
|
關於作者: |
高冀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前院长、顾问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37年生于北京,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制六年;1961年毕业,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留校任教至今。主讲专业课:《图书馆建筑设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职业建筑师基本知识》《快速建筑技法与快速设计》;1984年~1991年同时兼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基本建设处处长和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委员会委员。2004年~2007年应香港大学聘请,在香港开课《中国建筑师业务与中国建设程序》,每期全课时为128小时。
|
目錄:
|
前言4
序言我与清华的故事6
第一章钢笔建筑速写概述19
第一节钢笔建筑速写的发展过程19
第二节钢笔建筑速写的定位与认识25
第三节钢笔建筑速写的基本特征36
第二章钢笔建筑速写的基本要求41
第一节画好钢笔建筑速写的基本要领41
第二节钢笔建筑速写的基本要求49
第三节钢笔建筑速写的作画规律『铁画银钩』55
第三章如何画好钢笔建筑速写62
第一节手要勤,画才新62
第二节评析案例,纠正误区95
第四章钢笔建筑速写的分类技法103
第一节白描速写104
第二节写意速写112
第三节瞬时速写124
第四节随机速写127
第五节精细速写191
第六节留白速写200
第五章钢笔淡彩建筑速写215
后记230
|
內容試閱:
|
2016年元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展,展出画作140幅,作画时间跨度为1977年至2015年。展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选择地收藏了60幅,颁发了正式收藏的证书。
近40年来,我持续用钢笔作画、教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与认识。通过这次展览,对多年积累的数百张画作,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又有了些新认识。随着作画速度与模式的不同,表述的基本技法也会有不同,这是有规律可循的。为此,主要以展出的画作为例,作些较为具体的分类速写技法的解析,以求再形成一册钢笔速写参考书,以飨后人。
本次个人画展由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亲自主持,其规模之大,领导之重视,我是没有想到的。策展、布展动用了数十人,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快速设计,立体布展,展出的效果十分成功。春节期间,参观人数超过万人,展期由原定三周增加一倍。这正说明了办展面向大众,释放了积极的文化能量,适应了群众对文化的渴求。我亲眼看到很多小朋友席地而坐、当场学画,特别感动。我的体会,这次展出成功的主要原因不是画作本身的水平,而是它适应了社会文化的需求,宣扬了某些学科的治学精神,传承了某种专业的基本功。
我只是开始画建筑速写的时间较早,持续作画的时间较长,覆盖中外建筑面较宽,又加上我在清华大学主讲这门课,教的学生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上过我这门课的中外学生超过2000人,因此才促成了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展。
我的恩师吴良镛院士很支持这次展览,他连夜赶写了一幅题字,内容是铁画银钩、匠心独运。前一句铁画银钩中的铁画指的可能是用钢笔画的画;银钩是什么意思,起初我不太懂,后来我查了资料,琢磨再三,觉得银钩讲的可能是画作本身的勾勒比较美好的意思。后一句匠心独运可能是对我的肯定吧。
我体会恩师的题字,既是肯定,又有激励,意义深刻,要牢记在心;恩师的文笔功力也是十分了得,字字意义深刻,更是值得我学习。我非常感谢吴良镛先生的题字,展览会上将它挂在了第一幅的位置。
本书文体有意穿插一些相关故事,以求内容更加饱满,与我以前曾出版过的三本技法教材互补,可供同行们、建筑学专业教学和美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高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