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編輯推薦: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是《科技知识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蕴含着众多科研人员多年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多年的学术功底与文字表述能力,同时体现了以中国古代科技史为论述出发点的研究范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
|
內容簡介: |
全面抗战前的20余年,虽然只是整个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历程中的一段较短的岁月,但却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主要通过大学数学系的数学传播活动,现代数学在中国大体完成奠基历程。作为*部关于中国大学数学系的数学史专著,本书以翔实的档案资料与相关大学原始出版物为基础,研究全面抗战前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建、发展经过与数学传播活动。对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全面抗战前中国的大学数学系都做出相应的贡献,有其各自的地位。作者择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数学系,结合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从科学史与教育史的视角加以研究,详尽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综合呈现了现代数学在中国奠基的主要历程,分析了大学数学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關於作者: |
郭金海,1974年生于天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科学院院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获第三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访问整理有《席泽宗口述自传》(入选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合作访问整理《徐利治访谈录》《有话可说丁石孙访谈录》(入选2013年度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获第三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整理有《四元玉鉴(汉英对照本)》;参与撰著《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史》等。现任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为中国科学院院史咨询专家组成员。
|
目錄:
|
绪 论/ 001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 001
第二节 研究现状回顾/ 004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011
第四节 所用史料及其来源/ 014
第一章 大学数学系在中国的兴起及其背景/ 016
第一节 现代数学在国际上的建制化/ 016
第二节 晚清数学教育转型与教育制度变革/ 022
第三节 中华民国成立后大学数学系的兴起/ 034
第四节 小结/ 043
第二章 中国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北京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045
第一节 师资阵容与代表人物/ 045
第二节 课程的创设与变革/ 055
第三节 从布拉施克到奥斯古德的讲学活动/ 079
第四节 王尚济与古尔萨分析学名著的翻译/ 104
第五节 数理学会与《北京大学数理杂志》/ 126
第六节 数学研究的展开与主要成果/ 135
第七节 招生与毕业生情况/ 143
第八节 小结/ 148
第三章 私立大学数学系的代表
南开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150
第一节 系主任姜立夫及其办学理念/ 150
第二节 由一人系到师资阵容的壮大/ 153
第三节 课程、教科书与教学活动/ 155
第四节 制度与条件保障/ 165
第五节 招生与毕业生情况/ 170
第六节 小结/ 174
第四章 民国数学师范教育最高机构
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176
第一节 为数学系奠基的数学物理部/ 176
第二节 师资配置与骨干教师/ 184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数学参考书/ 190
第四节 数学学会与《数学季刊》/ 208
第五节 学业的制度保障/ 219
第六节 毕业生情况与代表人物/ 222
第七节 小结/ 231
第五章 国民政府前十年异军突起的数学系
清华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233
第一节 数学系的筹建与办学理念/ 233
第二节 师资阵容与代表人物/ 242
第三节 课程、教材与教学活动/ 253
第四节 维纳与阿达玛的讲学活动/ 270
第五节 图书资料与环境保障/ 277
第六节 本科生培养制度与毕业情况/ 284
第七节 理科研究所算学部与研究工作的展开/ 292
第八节 小结/ 306
第六章 国民政府首都的数学中心
中央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308
第一节 师资阵容的壮大与变迁/ 309
第二节 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 321
第三节 制度与条件保障/ 346
第四节 余介石、周雪鸥与现代数学教科书的翻译/ 350
第五节 教师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363
第六节 毕业生情况与代表人物/ 365
第七节 小结/ 369
第七章 江南数学教育与研究的高地
浙江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371
第一节 教师延揽与师资力量的转变/ 372
第二节 课程体系的草创与改进/ 381
第三节 教材的选用与教学活动/ 390
第四节 数学研究的开设/ 394
第五节 入学与教务制度的保障/ 398
第六节 数学研究活动的展开/ 400
第七节 毕业生的走向与成就/ 409
第八节 小结/ 415
第八章 华中地区的数学重镇
武汉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417
第一节 师资阵容与代表人物/ 417
第二节 课程、教科书与教学内容/ 427
第三节 制度与条件保障/ 451
第四节 数学讲义的撰著与编译/ 457
第五节 教师的研究成果与译文/ 462
第六节 中等算学月刊社与《中等算学月刊》/ 467
第七节 招生与毕业生情况/ 470
第八节 小结/ 474
结 语: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与大学数学系的角色/ 476
主要参考文献/ 483
索引/ 502
后记/ 5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