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一、历时5年,跨越7国,匠心之作。从2015年开始,我们陆续邀请了7位在国外生活过的、有社科或传媒学科背景的年轻人,用他们的镜头和笔,记录下7位女性的日常生活故事,作为旅行美学系列丛书的特辑。在延续前作《日本,隐逸的日常》《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匠心品质的基础上,试图以社科人文的角度,对旅行美学做更深入的挖掘和更广阔的延伸。
二、关于女性身份的定义和可能。故事中的7位女性,年龄悬殊,身份迥异。她们中,既有在大众传媒里十分常见的家庭主妇、追梦女孩,也有被视为某种暧昧和禁忌的同性爱人和跨性别者舞女。女性是由生理结构决定,还是被社会文化塑造?我们想探究这一身份的更多定义和可能。
三、女性不只可以向前一步,也可以退后一步。我们不想宣扬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也无意于用曼妙的身材和精致的脸庞去展示女性美。书中的7位主人公都很普通,辛勤而正直地活着,如同你我。我们讨论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却往往陷入逼迫女性向前一步的泥潭,而本书正是想通过这7段普通的人生故事告诉读者,女性有选择任何人生的权利如若真平等,你便真自由。
四、*内文用纸,大幅图片彩印,精美裸脊装帧,可180平摊,阅读舒适。
相较
|
內容簡介: |
瑞典安娜
1969年,安娜18岁,她决定成为一名牧师。我的母亲很支持,并说如果自己能回到这个年纪,也会努力成为牧师。我的父亲接受了这个决定,并教我如何讲道。
古巴路易斯
22岁时,我下定决心要离开家乡,到首都哈瓦那老城做一名舞蹈演员。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属于那座小镇,而且我离开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因为我是同性恋者而嘲笑我的家庭了。
以色列戴娜瑞典安娜
1969年,安娜18岁,她决定成为一名牧师。我的母亲很支持,并说如果自己能回到这个年纪,也会努力成为牧师。我的父亲接受了这个决定,并教我如何讲道。
古巴路易斯
22岁时,我下定决心要离开家乡,到首都哈瓦那老城做一名舞蹈演员。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属于那座小镇,而且我离开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因为我是同性恋者而嘲笑我的家庭了。
以色列戴娜
我们身处的社会,总是下意识地把女性定义为弱势群体,女性也容易因此产生一种缺乏安全感、寻求保护的心态。但我从未因为身为女性,而感觉自己面对了更多的挫折与阻碍。
埃及马尔瓦
马尔瓦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英文记者,她的职场事迹已经在家乡传为佳话。然而,马尔瓦也有职业女性的烦恼,她在采访中曾多次遭遇女性免入的情况。
法国盖尔拉
提到女性美这个话题,盖尔拉下意识地退后两步,不愿再被这类话题所消费。按照她的说法,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从别人的眼睛里看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
日本有纪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纪全心投入家庭,留给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所剩无几。如今的有纪称自己兼职主妇她有了三份与兴趣相关的兼职工作,并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
印度佩尔
佩尔结婚后仍坚持创作,不仅建立了艺术字设计网站,还给小朋友开设西洋书法课程。我不想跟传统印度女性一样,让自己的人生从被父亲供养变成被丈夫供养。
|
關於作者: |
马蜂窝旅行网是中国领先的旅游社交网站及自由行交易平台,有中国最大的旅游社交网络。UGC用户创造内容、旅游大数据、自由行交易平台是马蜂窝的三大核心竞争力,社交基因是马蜂窝区别于其他在线旅游网站的本质特征。
|
目錄:
|
前言:一个失去性别的人 王家敏
日本:兼职主妇有纪 武玉江
埃及:我的同事马尔瓦 潘超越
法国:罗纳河畔的两个好朋友 刘耀楠
瑞典:安娜和尼娜 寇爱哲
美国:黛娜的摄影梦 吕近月
印度:佩尔的决定 朱聪
古巴:路易斯和艾茉莉卡 李晓文
|
內容試閱:
|
失去性别的人
王家敏
自 2015 年开始,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我邀请了 7 位身在海外的青年朋友,以纪实摄影的方式,记录了几位当地女性的故事。
我们在讨论拍摄主题时,首先以刻板印象为框架在既定社会中,女性有其典型形象和生活模式这使得讨论很快陷入了僵局。这次拍摄计划并不想重复经典人设以加深刻板印象,也无意寻找拥有非凡经历的开挂人生,打造一本女性励志指南。在数月的讨论中,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在旅行、旅居时认识的女性朋友,她们更为具体、更为亲切因此,我们决定以朋友的身份记录她们的故事。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再次审视了自己的观点,与其说这本书在讨论女性,不如说在讨论个人选择。性别、阶层和社会环境常常能为个人选择提供合理的解释,但女性这个身份是准确并稳定的吗?
在古巴和瑞典的故事中,我们试图讨论女性的范畴。女性代表了一个共同身份,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意指。如同丹尼斯瑞里(Denise Riley)在《我就是那个名字吗?》(Am I That Name ?)中所表达的,一个人是女性,但这并不是全部在不同历史、社会、政治语境中,性别的构建并不是一以贯之的。
在大部分社会中,女性被参照出来,依靠的是男性 女性的二元框架,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女性也常常受限于这个框架。而对于跨性别者、同性恋者,人们将以新的性别定义来讨论身份的构建。
在古巴的故事中,54 岁的路易斯是一位跨性别者,他在我们的镜头前换上了演出服,出现在老城的邻居面前。路易斯并不想强调女性化的外在装扮他从小内心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女孩,并在 22 岁时下定决心离开家乡,到向往的首都哈瓦那做一名舞蹈演员。
在瑞典,我们认识了安娜和尼娜,并一同参加了乌普萨拉大教堂的礼拜。她们是教会牧师、神学教授,还是一对已经注册结婚的同性恋者,两人同时戴着结婚戒指和神学教授的戒指。在家庭生活中,双方更像是基于平等关系的联盟。
当女性身份不再受男性 女性的二元框架所局限,我们开始思考:性别是家庭秩序中的重要元素,那些在同性恋家庭中并不适用的法则,是否也在挑战着异性恋家庭秩序的天然性?
自 20 世纪女权运动兴起以来,女性争取到投票权、同工同酬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在公共领域中,性别平权的观念逐渐得到认可,但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难以动摇。异性恋家庭中,女性似乎有天然照顾丈夫和子女的行为,这可以通过原始的性别无意识来解释,但从根本上,这体现了社会和文化的无意识母性成了女性的延伸属性,更像是一种利于社会的制度安排。《现代女性:失落的性别》(Modern Woman: The Lost Sex)一书认为,现代女性在社会领域与男性匹敌竞争,偏离了妻子和母亲的基本角色,因失去女性气质而精神紊乱,同时也影响了丈夫的男子气概和子女教育,使得一些人呼吁女性重新树立贤妻良母的形象。多萝西帕克(Dorothy Parker)则评论道:那些将女人当成女人对待的书,我不敢苟同。无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应该被看作人。
在日本、埃及和印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既定角色上的困惑。日本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家庭主妇,有其社会经济背景。20 世纪 90 年代,有纪遵循了寿退社文化,结婚后即刻离职,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十几年后,有纪称自己为兼职主妇她通过几份兼职,重新追寻自己的职业身份。随着后工业化时代不稳定劳务关系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选择在婚后继续工作。
在埃及开罗,马尔瓦是一位英文记者,她正在为改善家庭收入而努力在获得英语翻译证书后,她准备参加口译证书考试,以便得到更多工作机会。马尔瓦在描述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时,引用了一句玩笑话: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就趁结婚前去做,因为结婚后,你连改变电视频道的权利都没有。
在印度,我们遇到了幸运的佩尔,她的父母亲非常开明,不但没有重男轻女,还坚定地支持她的学业和梦想。2011 年 6 月,佩尔举办了人生中第一场画展,并打算在婚后继续创作。我不想跟传统印度女性一样,让自己的人生从被父亲供养变成被丈夫供养。
相较上述国家,中国女性的就业率更高,但在数据背后,可能是一种假平等陷阱:女性向前一步,又潜意识地揽上了双重责任,以平衡职业与家庭为己任。当我们再度讨论性别平权时,需要男性、女性共同参与,放下身份及其既定角色做一个失去性别的人。
在法国和美国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消解。对法国人而言,性别平权已是上个世纪的话题。这些年轻女性潜意识里不愿再被女性美这类话题所消费。按照盖尔拉的说法,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从别人的眼睛里看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
黛娜来自以色列,其摄影作品聚焦于童年体验与文化冲突,她的身份困惑更多来自信仰而非性别,我的家庭教育告诉我,不应该过分强调女性和男性的区别。当黛娜来到纽约,这个似乎能消解并重构一切身份标签的城市时,她可以更自然地剥除性别身份,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
这就是 7 位青年朋友在不同国家拍摄记录的女性故事,感谢所有为此书出版付出努力的人。另外,他人的故事并不能重构你的人生,但你的个人选择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