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稿从探究技术形态及其技术概念的历史演变入手,在分析了技术与自然、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技术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之后,对德国技术哲学产生的思想渊源进行了深入挖掘,而后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把德国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当代发展。德国技术哲学的*人马克思不仅从微观的角度对技术的本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价值、技术悖论、技术伦理与经济伦理的关系有精辟的论断,而且从自然、人与社会相统一的高度有宏观的把握,对马克思的上述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深入挖掘,使其分散的论述得以系统地呈现。成长期的著名人物斯宾格勒、舍勒、德韶尔、卡西尔、雅斯贝斯、海德格尔的思想被逐一解读。当代德国技术哲学家沃尔尕斯特、班瑟、温特与伦克对德国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技术哲学的发展、逻辑起点与若干问题的中德对话,既是对德国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和总结,也展现了当代德国学者与中国学者对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与反思。
|
關於作者: |
大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及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委会主任、大连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计量学、发展战略学。出版专著6部,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省、市科研课题20多项。10余项软科学成果及论著获国家教委、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论著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