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著选取启蒙诗歌、象征诗歌、左翼诗歌、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审美勾连、20世纪留日潮与中国新诗艺术形象共振等诗坛重大文学现象,系统地梳理和论述了中日现代诗歌频繁影响与交融的历史事实,探寻双方文学现象表层下的文化动因和变异。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和日本共时性和历时性文化语境中的诗坛景观进行考察,探讨文学与文化差异,刻画中日相互作用下的文学沟通和交流所形成的文化意义上的良性循环圈,推动文学和文化向更远、更高、更广的空间发展。
|
關於作者: |
刘静(1964-),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重庆市抗战文史基地研究员。曾任日本国立九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院访问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员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诗坛的日本因素》《新诗艺术论》等S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 启蒙:中日诗歌走向现代
第一节 变革中的愍物宗情和文以载道
第二节 中日启蒙诗歌形神之别
第三节 教育启蒙与救亡启蒙
第二章 中日象征主义诗歌比较
第一节 悄然转身的东方缪斯
第二节 无法褪却的浪漫底色
第三节 消而不逝的古典情怀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
第一节 小诗和俳句的产生、发展
第二节 小诗和俳句的情感内涵
第三节 小诗和俳句的艺术魅力
第四节 小诗衰微与俳句延绵
第四章 中日左翼诗歌的农村与都市书写
第一节 同源的中日左翼诗歌
第二节 对农村和都市的凝望
第三节 左翼诗歌对农村和都市的表达
第四节 文化差异分析
第五章 留学体验与日本形象
第一节 晚清留日浪潮与诗人
第二节 他者自然景观与人物风貌
第三节 自我心理建构与阐释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