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继首部人物专题作品集《星光》之后,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新出版一部编年体文集,阶段性总结自己近年的学术思考和评论活动。书中收录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的论文《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史,阐发文学史的理论范畴等问题。陈思和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先锋与常态、无名与共名等重要理论范畴,并讨论现代文学史中的语言问题,这些文学史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为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评论贾平凹、严歌苓、关仁山等当代一流小说家及其代表性作品。陈思和教授不仅重点评论了《山本》《芳华》等名家名作,还结合50后60后70后80后四代作家群体的成长背景,对他们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进行综合评点。
3.在比较文学视野下,深入思考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发展及其未来。陈思和教授厘清了华文文学概念的复杂内涵,充分评价海外现代文学研究者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影响,力主海内外学人加强学术交流,在真正的学术争鸣中促进学术研究发展。
|
內容簡介: |
本书稿是陈思和教授近年关于现代文学史及比较文学研究及当代文学评论的重要成果。分为三辑:辑一收录作者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发展概况、理论范畴、语言问题以及对《新青年》阵营分化问题的实证分析。辑二收录作者对关仁山的农村题材系列小说、严歌苓的《芳华》及贾平凹的《山本》的精彩评论,以及对新世纪以来四代作家群体的分析。辑三收录作者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旅外华语文学的研究成果。
|
關於作者: |
陈思和,1954年生,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当代最富有人文情怀和探索激情的学者之一,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当代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陈思和文集》(7卷本)、《陈思和自选集》、《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巴金研究论稿》和系列编年文集等20多种;另主编有大学通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著名人文丛书火凤凰等。
|
目錄:
|
简明目录:
坚持:知识分子的精神岗位是不能改变的(代序)
答《新京报》记者问
辑一 现代文学史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重读有关《新青年》阵营分化的信件(之一)
重读有关《新青年》阵营分化的信件(之二)
《新青年》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五四前夕思鲁迅:全球化时代如何造就伟大的个体
现代文学史的语言问题
辑二 当代文学评论
面对现实农村巨变的痛苦思考
论关仁山的创作兼论一种新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被误读的人性之歌
读严歌苓的新作《芳华》
民间说野史,当代《水浒》魂
读贾平凹新著《山本》
新世纪以来四代作家简论
辑三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马华文学
为张隆溪教授寿庆纪念集而作
旅外华语文学之我见
兼答徐学清的商榷
【附】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的杂糅
与陈思和商榷(徐学清)
读王德威《世界中的中国文学》
【附录】
《陈思和文集》七卷序跋
编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