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类起源的故事

書城自編碼: 337735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人类故事
作者: 大卫·赖克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092497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6-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2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0
《 人类的起源 》
+

NT$ 454
《 创造的本源 》
+

NT$ 537
《 活在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世界里 》
+

NT$ 302
《 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 》
+

NT$ 428
《 亚当的肚脐 》
+

NT$ 284
《 符号简史 》
編輯推薦:
●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祖先的一切几乎都错了!
使用化石、文物来研究人类演化史的传统手段已经落伍了。2009年以来,从古人类遗骸中提取的全基因组DNA数据开始大展身手,破天荒地对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甚至语言学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观点提出挑战,甚至开始解决这些领域之间的矛盾之处。这场古DNA革命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看法。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科学进入历史领域的里程碑。
本书作者大卫赖克是古人类DNA领域的*领跑者,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2013年到2018年,赖克的古DNA实验室生产了7000多份古人类全基因组数据,占全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作为古DNA革命的领头人,他义不容辞花费3年写出了《人类起源的故事》这本领域奠基之作,以古DNA这个非凡的视角,向读者提供了一幅人类历史的清晰画卷。
●这是一本给全人类的寻根指南,一部人类祖先的疯狂混血史。
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惠特曼的诗歌告诉了我们小中蕴大的道理:一个人的基因组内能记录众多祖先的历史,一个人的身上能承载一个人群的过去。大卫赖克从当代人和古人DNA中挖掘信息,描绘了一幅数十万年的人类起源、迁徙、演化和
內容簡介:
1万年前的欧洲人就是金发碧眼吗?
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制度造就了怎样的结果?
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还是世界各地分别演化出来的?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真的被我们的祖先完全消灭了吗?
你知道有很多幽灵人群活在我们的DNA里吗?
传统的考古学、语言学构建的人类演化史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空白。幸好,这已经成为过去时。古人类DNA测序正在掀起一场革命,重新谱写一曲50万年的人类迁徙演化之歌。
大卫赖克从古人类遗骨中提取DNA,从基因层面还原了人类祖先的面貌。原来,我们的先祖在地球上已经上演了几百万年的权力的游戏:在任何一片大陆上,人群都经历了多次毁灭与更迭;所有当代人的祖先都拥有一段复杂难辨的混血史,没有人是纯种;千百万年来的种族、性别、阶层不平等在我们每个人的DNA里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1万年前的欧洲人就是金发碧眼吗?
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制度造就了怎样的结果?
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还是世界各地分别演化出来的?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真的被我们的祖先完全消灭了吗?
你知道有很多幽灵人群活在我们的DNA里吗?
传统的考古学、语言学构建的人类演化史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空白。幸好,这已经成为过去时。古人类DNA测序正在掀起一场革命,重新谱写一曲50万年的人类迁徙演化之歌。
大卫赖克从古人类遗骨中提取DNA,从基因层面还原了人类祖先的面貌。原来,我们的先祖在地球上已经上演了几百万年的权力的游戏:在任何一片大陆上,人群都经历了多次毁灭与更迭;所有当代人的祖先都拥有一段复杂难辨的混血史,没有人是纯种;千百万年来的种族、性别、阶层不平等在我们每个人的DNA里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面对DNA序列分析这种*可靠的技术,我们以前所以为的所有关于人类演变的知识,凡是跟这本书所代表的当前科学理解不一样的,都只能改写。因此,这场革命给了两个问题迄今*为清晰的答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關於作者:
大卫赖克
● 古人类DNA领域的世界级领跑者。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 2015年,因为率先通过大规模测序和分析远古人类的基因组数据来揭示人类历史,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荣获百万美元的丹大卫奖、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纽科姆克利夫兰奖、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奖等多项殊荣。

译者简介
叶凯雄大卫赖克
● 古人类DNA领域的世界级领跑者。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 2015年,因为率先通过大规模测序和分析远古人类的基因组数据来揭示人类历史,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荣获百万美元的丹大卫奖、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纽科姆克利夫兰奖、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奖等多项殊荣。

译者简介
叶凯雄
康奈尔大学营养学博士,目前在康奈尔大学计算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营养基因组学和人类进化生物学。其博士后导师阿隆凯南曾在本书作者大卫赖克实验室攻读博士后。曾为《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做校正。

胡正飞
资深译者。译作有《动物武器》《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等。
目錄
推荐序一 古DNA 听DNA说前世今生
推荐序二 令人拍案叫绝的书
中文版序 古DNA即将解开东亚人类历史之谜
引言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第一部分
人类的历史深处
基因组革命揭示了人类形成的核心过程:迁徙与融合。科学家利用古DNA 技术,先后发现了人类祖先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混血事件。随后,一系列古人类种群及其混种纷纷被发现,彻底改写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传统认知。

01我们是谁
写在基因组里的人类编年史
古DNA之父帕博的新发现
十万个亚当和夏娃
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
我们是谁没有简单的答案

02 尼安德特人
不期而遇
尼安德特人的DNA
尼安德特人和非洲以外人群的密切关系
从将信将疑到确信无疑
融合于近东
自然选择在抹除尼安德特人血统
正反合

03 丹尼索瓦人
来自东方的惊喜
一根指骨里找出来的丹尼索瓦人
混血,原本就是人之常情
突破赫胥黎线
认识一下南方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血统帮助了现代人
超级古老型人类
走出非洲还是走回非洲
迄今最古老的DNA


第二部分
人类的演化之路
科学家在古NDA 革命中发现,全球各地的人类都是多次人群迁徙、融合后诞下的混血儿。所谓纯种的祖先早已不见踪迹,他们只占据了我们的部分基因组,成了活在DNA 里的幽灵人群。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群分离与混合的大循环。

04 幽灵人群
推断出了个古代欧亚北部人
马耳他男孩
基部欧亚人
早期欧洲采猎者经历的五大事件
当代欧亚西部人是怎样炼成的

05 现代欧洲的形成
奇怪的撒丁岛
建造巨石阵的人都去哪儿了
横空出世的颜那亚人
草原人闯入中欧
英国陷落
印欧语系的起源

06 碰撞中诞生的印度
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交锋之地
小安达曼岛上与世隔绝的人群
都是混血儿
血统中的权力的游戏
文明暮色中的人群融合
历史悠久的种姓制度
击退遗传厄运
两块次大陆的故事:印欧的平行历史

07 追寻美洲原住民的祖先
人类起源的故事
遗传学研究陷入困境
为争夺遗骸对簿公堂
第一批美洲人的遗传学证据
基因组学复活了约瑟夫格林伯格
Y 群体
第一批美洲人之后

08 东亚人的基因组起源
南方路线假说的失败
现代东亚人的早期历史
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幽灵群体
东亚周边的重大混血事件

09 不可或缺的非洲人类史
重新审视我们的非洲家园
造就现代人的一次混血
农业文明的扩张和语言的传播
重建非洲采猎者的历史
非洲人类历史研究的前景


第三部分
颠覆性的基因组
基因组里镌刻着人群之间、性别之间、阶层之间的社会权力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根深蒂固,但这不是我们接受它的理由。基因组里也镌刻着人群之间的生物学差异,但这种差异与种族主义的世界观判若鸿沟。古DNA 革命将继续书写翻天覆地的篇章,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10 基因组里的不平等
伟大的融合
开国元勋
基因组里的不平等信号
人群融合过程中的性别偏差
社会不平等的遗传学研究前景

11基因组里的种族和身份
存在生物学种族吗
描述血统的语言
真实的生物学差异
来自基因组革命的独到见解
个人身份的新基础

12 古DNA 的未来
考古学迎来第二次科学革命
建立全人类的古DNA 地图集
助人类生物学一臂之力
古DNA 实验室开疆辟野
尊重古人的遗骸

致谢
图片注释
正文注释
译者后记
內容試閱
令人拍案叫绝的书
王传超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卫 赖克教授是古DNA 领域的顶尖学者。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约翰内斯
克劳泽(Johannes Krause)所长曾评价说,古DNA 领域正是有了大卫才少走了至少30 年的弯路。而大卫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助产士,不仅要将古DNA 引入遗传学家的领域,还要把古DNA 带到考古学家和公众的面前。通过出版这本书,我想他确实是做到了。
简学兄邀请我对大卫 赖克教授这本书的中译本进行校稿并写推荐序时,我是非常高兴和激动的,因为这本书我实在是太熟悉了!大卫
赖克教授是我的博士后导师,2015 年6 月,我们俩在他办公室第一次见面时所讨论的就是本书中的南方路线这一节。大卫的办公室有两面白板墙,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在墙上画出欧亚人群的分支树形图,用来思考澳大利亚原住民是放在欧亚人群分支的内部还是外部。白板墙和树形图,这也是本书中大多数故事开始的地方,如果您觉得其中某些表述人群关系的段落晦涩难懂,不妨拿出纸笔随着大卫的文字也画一下分支树,或能豁然开朗。
大卫是一个极其理性、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学者,实验室发表的每一份数据、每一个图表最后都经由他反复斟酌,每一个发现都要和不同的人反复讨论、无数次验证。我每次读大卫写的东西,都会非常安心和踏实,因为我知道他写的每一句话的后面都会有一堆的支持证据。这本书涵盖了大卫及合作者们多年来的众多精彩发现,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与我们现代人的混血,印欧语系的起源,印度人群的混合,南岛语系人群的扩张,美洲原住民的源流,以及众多新石器时代和历史时期古代人群的迁徙。大卫是其中多数发现的主导者或主要参与者,他总结整理了纷乱繁杂的证据之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讲故事般将数十万年的人类起源、迁徙、演化和混合的历史娓娓道来。其中的许多故事可能会颠覆您对人类历史和族群源流的认识,而且每读完一个故事,您多半会为其严密的逻辑和缜密的论证而拍案叫绝。
大卫虽是遗传学相关方向的科班出身,但他也一直在与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专家们沟通交流,非常虚心地向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们请教。他所写的故事也是多学科交叉的,既有自然科学的实证,又有人文社科的情怀,既重视知识的传播,又兼具趣味性和可读性,毫不枯燥。
大卫在书中不仅像是讲故事,而且更像是一位导师在引导我们如何做学问,他通过众多例子不厌其烦地跟我们说要跳出传统观点的樊篱,分辨什么可信、什么不可信,敢于以实验数据说话。大卫还分享了他认为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人群之间存在的差异,希望能够做到让每一个个体都受到尊重,并直言不讳地批评试图将人群间的差异种族化的作家和学者。
书中还留有许多遗憾。在我结束博士后研究要离开波士顿的前一天,我陪大卫从哈佛医学院的新研究大楼一路闲聊走回他家,他说他非常遗憾人类现在对东亚的史前史还几乎一无所知,他重复了多遍他是多么期望东亚,尤其是中国也能像欧洲一样做出数千份的古人类全基因组水平的数据,我也回答了他多遍我们会努力弥补这一缺憾。现在我们在国内也建立了高水平的古DNA 实验室,或许在他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就能加入更多来自东亚的故事。
最后,郑重向您和您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希望它可以回答您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疑问,也希望能引发更多的问题与讨论。

[精彩样章]
古DNA 革命对历史事件的解析、还原程度令人惊叹不已。我快博士毕业那会儿的一次晚餐,至今仍然让我念念不忘。当时跟我一起进餐的有我的博士生导师大卫戈尔茨坦(David Goldstein)和他的妻子卡维塔纳亚尔(KavitaNayar),他们两位都是卡瓦利- 斯福扎的学生。那是1999 年,也就是全基因组古DNA 技术发明的10 年之前。我们在一起畅想,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我们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将历史事件准确地重建出来。现在想想,当时如同做白日梦一般。一个手榴弹在房间里爆炸了,我们能把每一个残存的碎片都拼凑起来,把墙上的每一个弹片都考虑在内,从而得到爆炸前每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吗?一门语言早已绝迹了,我们能开启一个洞穴,利用尘封在内的、至今仍激荡着的数千年前话语的回声,把它复原出来吗?今天,古DNA 技术使这一切细致入微的重建工作都成为可能。
如今,人类基因组变异分析在研究远古时期人口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考古学工具对文物的研究。这几乎对所有人都是件惊喜的事情。卡尔齐默(Carl Zimmer)是《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经常撰写这个新领域的文章。他告诉我,当初被报纸分配来报道古DNA 研究成果的时候,他还抱着一种过来给科学报道团队帮帮忙的心理,反正他的主攻方向是演化和人体生理学,穿插着跟进一下就可以了。他本来的设想是每隔6 个月左右写篇文章,一两年之后相关的工作成果也就偃旗息鼓了。没想到,现在齐默发现,每隔几周就会有一篇重磅论文发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们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在人类历史研究中的基因组革命。这场革命源自全基因组数据,由一系列连珠炮似的发现所组成。全基因组意味着对所有的遗传信息进行一次性的分析,而不是仅对其中像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这样的小片段进行分析。从古人类遗骸中提取全基因组DNA 的新技术则使这一次基因组革命如虎添翼、威力大增。在本书中,我没有试图去追踪以前人们通过遗传学手段来研究历史的过程,几十年来,人们从对骨骼差异的分析起步,已经发展到对人类基因组中极少数片段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尽管所有这些努力都对人群间的关系和迁徙给出了新见解,但在2009 年以后涌现出来的海量数据面前,这些见解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2009 年前后,对基因组中个别位置的研究或许凑巧会引出某些重要的发现,或者为某种假说提供一些支撑性的证据。但总的来说,在2009 年之前,这些遗传学的证据都属于无心插柳的产物,在主流考古学中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然而,到了2009 年以后,全基因组数据开始大展身手,破天荒地对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甚至语言学中某些习以为常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而且还开始解决这些不同领域之间的矛盾之处。
古DNA 革命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看法。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位正投身于这场革命的遗传学家开始撰写书籍,阐述其影响、解释其机制,并描绘出新的科学方法是怎样帮助科学家们去伪存真的。古DNA 革命的方方面面需要从晦涩难懂、充满术语的科学论文中提炼出来,更不用说这些论文有时还带着几百页密密麻麻的描述实验方法的附件了!因此,本书的目标是以古DNA 这个非凡的视角,向读者提供一个人类历史的清晰画卷一本专家和外行都能雅俗共赏的、讲述古DNA 的故事的书籍。我无意于写一本集大成的综述,因为在这个领域里,变化一日千里,当本书到达读者的手中时,它所描述的一些先进的东西或许已经落伍,甚至被推翻了。在我写作此书的3 年中,又有许多新的发现爆发出来,所以我在这里所描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开始写作后才显现的成果。因此,我希望读者能够将本书中的话题看作是全基因组研究所能发挥的爆发性威力的例子,而不是看作对科学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在本书中,我将引领读者一起来进行一场发现之旅。每一章节都像是一场讨论会,每个读者在一开始时或许都有自己的一个观点,而结束一个章节时,读者会发现结论大相径庭。其实这就是本书的目的。我会以讲述自己的相关工作为主,因为在这上面,我有极大的发言权。不过,我也会讲述一些我没有参与的、对整个故事都至关重要的工作。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成比例地突出了我的实验室的成果,对此我表示道歉,特别是对那些做出了同样重要贡献、而我没有提及名字的人士。我的首要任务不是书写一篇科学综述,而是通过讲述基因组革命的奇妙和精彩,让读者沉浸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里。
我还强调了一些正在浮出水面的主题,尤其是人们发现,在人类历史上,高度分化人群之间的混血曾经反复出现、屡见不鲜。今天,许多人仍认为,人类可以按照生物学特征归类到各种原始(primeval)群体中去,这与种族(race)的概念相对应,种族的起源就是数万年前分居的人群。但是,过去几年里,在新的数据面前,长期以来的种族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这一新的批判与过去百年间人类学家对种族概念的批判截然不同。基因组革命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也就是即便在相对近期的时代里,人群之间虽然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彼此的分界线却是今非昔比。从1 万年前的人类遗骸中提取的DNA 告诉我们,当时的人群结构与今日有着本质的不同。今日的人类是过去的人群混血的结果,而过去的人类同样也是混血的结果。所以,人群的大融合才是主线,不管是非洲裔美国人,还是美洲的拉丁裔人群,他们都只是这条主线上的最新一代而已。
本书分为3 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类的历史深处,描述了人类基因组不仅提供了受精卵发育所需的所有信息,还包含了我们物种的历史。第1 章,我们是谁,提出基因组革命的意义不在于揭示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所具有的特质,而在于揭示了人类形成的历史过程:人类的迁徙与融合。第2 章,尼安德特人,叙述了人们是如何利用古DNA 技术,突破性地获取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数据,从而发现人类的这个大脑袋亲戚是怎样与非洲以外的现代人祖先发生混血的。第3 章,丹尼索瓦人,着重强调了古DNA
如何帮助我们发现意想不到的历史事件,以及古DNA如何初战告捷,发现了考古学家从未预言过的古老型人类丹尼索瓦人。而在当代新几内亚人身上,也发现了其祖先与丹尼索瓦人发生过混血的痕迹。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序列同时带动了一系列古人类种群及其混种的发现,这确切地证明了,大融合才是人类发展的中心要素。
第二部分,人类的演化之路,讲述了基因组革命和古DNA 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支系的认知,并以人类群体大融合为主旨,带领读者开始周游世界。第4 章,幽灵人群,介绍了这样一种思路:人们可以借由遗留在当代人身上的遗传物质,从蛛丝马迹出发,重建那些早已不知踪迹、未经混血的纯种的人类群体。第5 章,现代欧洲的形成,解释了当代欧洲人是如何从3 个高度分化的人类群体传承下来,以及这3 个人类群体如何在过去的9 000 年中逐渐融合在一起。在古DNA 技术产生之前,考古学家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一点。第6 章,碰撞中诞生的印度,揭示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下,南亚人类群体的产生与欧洲人何其相似。两者都经历了两次大融合。第一次是9 000 年前的近东地区农民的大规模移民,这些移民与原住的采猎者相融合。第二次是5
000 年前来自欧亚大草原的大规模移民,这一次又给南亚人类群体带来了另一个祖先。与之同行的,也许还有印欧语系的语言。第7 章,追寻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展示了如何通过对现代DNA 和古DNA 的分析证明,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来自亚洲的好几波移民。第8
章,东亚人的基因组起源,描述了东亚人的祖先有多少是源于中国的农业中心地带的人口扩张。第9 章,不可或缺的非洲人类史,特别讲述了古DNA 的研究如何掀开蒙在非洲大陆之上的层层面纱,揭示了过去几千年来农民的大规模扩张,以及农民与原住民之间要么此长彼消、要么相互融合的深厚历史。
第三部分,颠覆性的基因组,则将重点放在了基因组革命的社会意义上。我们将如何看待自己在世上的位置?如何构建与同样活在当下的超过70 亿人口的关系?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和他们又有何牵连?针对这些问题,基因组革命都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第10 章,基因组中的不平等,展现了古DNA研究如何揭露人群之间、性别之间、同一人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社会权力不平等的深层历史,以及这种不平等是如何决定了繁殖的成败。第11 章,基因组中的种族和身份指出,20
世纪出现的一种所谓正统观念早该寿终正寝了,这种观念认为,人群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以至于平均说来,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着实质性的生物学差异。不过,本章同时也表明,长期以来种族主义的世界观更是与遗传学数据告诉我们的事实天差地别。本章中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看待人类群体差异性的方式一种由基因组革命所启迪的方式。第12 章,古DNA 的未来,这是关于基因组革命下一步何去何从的讨论。借助于古DNA,基因组革命终于实现了卢卡卡瓦利- 斯福扎的梦想。作为一种研究过去的人类群体的工具,古DNA 一点也不比传统的考古学和历史语言学逊色。而且,古DNA 和基因组革命还可以回答过去无法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发生了什么,也就是古人类之间有何等恩怨情仇,人类迁徙又如何促成了考古学记录中的沧海桑田。古DNA 技术对考古学家们来说应该是一种解放性的手段,考古学家们离这些问题的答案越近,他们就越能充分地研究最感兴趣的话题,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在读者全心投入本书之前,请容我讲一个2009 年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客座讲座中遇到的事情。我的那次讲座是一门课程在学期末的最后几堂课之一,目的是给该课程增加一些趣味性。这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们介绍,在寻找疾病治愈手段的过程中如何借助计算机进行基因组研究。我提到了印度人群的历史,当时一位坐在前排中间的本科生一直盯着我看。我在做总结的时候,她笑着问我:你是怎么获得研究资金来干这事的?
我嘟囔了一些关于人类历史对遗传变异的影响,以及为了识别疾病的风险因素,了解人类的历史是如何如何重要之类的话。我举了一个例子,讲到在印度存在着数千个不同的人群,其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原因是导致这种疾病的遗传突变恰好是由其人群奠基者所携带的,随着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这种突变的频率也在群体内大大增加了。后来,当我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出基金申请的时候,我就是顺着这种思路,建议找出在不同人群中发生频率不同的疾病风险因素。自从2003 年我组建实验室以来,这类资助支持了我大部分的工作。
诚然,这些话都没错,但我希望当时我能够理直气壮地给出不同的回应。我们科学家,受困于科研资助体制,经常要证明我们的研究工作在卫生或科技方面有实用价值。但是,人类的好奇心本身难道不应该被认可吗?对人类来说,回答我们是谁这样的基本问题难道不应该作为我们这个物种的头等大事吗?一个开明、进步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推崇、重视智力活动吗?哪怕这些活动可能没有直接的经济或者其他实用价值。我再次呼吁,对人类自身历史的研究至关重要,无论是艺术、音乐、文学,还是宇宙学等。这些研究,可以让我们对人类的共同处境保持警醒的认知。这些认知越是在意料之外,对人类就越是举足轻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