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內容簡介:
本书出版获得2017年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一般项目自我的现代性书写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7LZUJBWZY072)资助。自我一直是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自我一直处于边沿的位置。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们开始从传统、习俗与教会的枷锁中摆脱出来,无畏地向前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在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均有表现。自我是了解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源;文学方面则出现了以探讨自我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许多文人撰写的日记、回忆录、信件、游记等自传性作品与随笔;而在绘画方面,自画像变得颇受欢迎。本书研究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在他著名的诗集《圣殿》中,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在诗歌表现的舞台上,凭借神的在场来了解自我。具体为体现为:阐释诗集《圣殿》所展现的自我对上帝态度的衍变过程,分析了赫伯特在诗歌创作过程,探讨了诗人在《圣殿》中所体现的审美意识。
關於作者:
张敏,女,1982年生,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国十六、十七世纪诗歌、戏剧研究和英美现当代文学研究。发表文章:George Herberts Self- Projection as a Didactic Priest in The Temple,Voices of the Dramatic Persona: An Exploration of George Herberts Self-Writing in The Temple,《从人物塑造探索〈水泥花园〉的寓意》等;主持项目:2017年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一般项目自我的现代性书写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诗歌研究(项目编号: 17LZUJBWZY072);2012年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马丁?艾米斯黑色幽默创作风格研究(12LZUJBWYB032);参与项目: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十七世纪巴罗克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7BWW014),主要撰写专著《英国16、17世纪巴罗克文学研究》(科学出版社)第四章《巴罗克文化语境中的身体叙述》。
目錄 :
绪 论
一 现状与评述
二 方法与重点
三 内容、价值与创新
第一章 现代性自我的内在衍变
第一节 抱怨、反叛
第二节 审视、忏悔
第三节 平复、皈依
第二章 现代性自我的外在身份建构
第一节 新教牧师身份
第二节 折中宗教政策倡导者
第三节 英格兰民族维护者
第三章 自我现代性书写与审美同构
第一节 赞与美之诗
第二节 人与器之歌
第三节 言与画之形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插 图
索 引
后 记
內容試閱 :
序
17世纪的英国已经迈入早期现代时期,宗教文学仍盛行不衰,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无疑是那个时期宗教诗人的代表。因患结核病,赫伯特在充满动荡和纷争的英格兰只度过了短暂的40年人生岁月,他的代表作诗集《圣殿》也是在其离开人世后数月才得以出版,但赫伯特在英国文学史上却享有崇高地位,历来都受到不少诗人和作家的推崇。17世纪英国著名的清教徒牧师、神学家、诗人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曾表达了对赫伯特诗歌的无限敬仰,认为赫伯特对待上帝是非常虔诚的,灵魂之作和天堂之作构成了他的诗集。20世纪的伟大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T.S.Eliot)、威斯坦休奥登(W.H.Auden)、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等都给予赫伯特以崇高评价。艾略特曾将赫伯特与威廉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赫伯特虽远不及莎翁那么伟大,但称他为一位重要的诗人是有充分依据的。赫伯特的诗名源自他那些质量上乘的宗教诗歌。艾略特注意到,在赫伯特成为比麦顿(Bemerton)教区长之前,他广泛参与世俗活动,婚姻美满,没有一点儿遁世的迹象。然而,对信仰的渴望,对虔诚的向往,对自我的叩问,对宗教的沉思赋予了赫伯特诗歌丰富的灵感,成就了他的诗歌才华,使他成为名垂青史的宗教诗人。艾略特认为,宗教题材促使赫伯特创作出了伟大的诗歌,但同时强调,如果认为赫伯特的诗歌仅仅对基督教读者具有阅读价值,那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赫伯特的诗歌不仅诗艺高超,更是呈现了内心世界的挣扎状态,能触动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宗教信仰和情感没有必然的联系。
艾略特的观点道出了赫伯特诗歌的本质。首先,赫伯特与英国16~17世纪的许多诗人一道,为了提升英语作为民族语言的崇高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非常注重提升英语的表达力,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