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一本专论工作和闲散的哲学专著:爱尔兰哲学家奥康纳,狂怼排挤闲散的主流哲学传统,如黑格尔、叔本华、波伏娃 2.当代新锐哲学家用本书为懒散的生活正名,写作风格颇有19世纪哲学古风。 3.闲下来,或许才是通往幸福的捷径,闲散是灵感和效率的来源。
|
內容簡介: |
1.在21世纪专门论工作和闲散的哲学专著:爱尔兰哲学家奥康纳,笔锋犀利,狂怼排挤闲散的主流哲学传统,如黑格尔、叔本华、波伏娃 2.本书为闲散正名:作者认为闲散可能更接近自由,闲散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应当受到保护。闲散在996被大肆宣扬的过劳社会,尤为难能可贵。作者认为应该警惕排挤闲散的世界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排挤闲散的世界,不仅引发个人焦虑、有损健康,使人丧失幸福感,而且使社会陷入某种特殊的脆弱性。
|
關於作者: |
布莱恩奥康纳(Brain OConnor),当代社会哲学家,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哲学教授, 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曾在剑桥大学做过访问学者,
|
目錄:
|
引言 哲学与闲散
第一章 我们值得拥有自由
闲散的解剖
教化
第二章 工作、闲散与尊重
黑格尔所谓的永远工作者
马克思与自私的闲散者
第三章 无聊的挑战
叔本华论休闲之不可能
波伏娃闲散女人侧写
第四章 玩乐即闲散
席勒:玩乐即闲散
马尔库塞:工作即闲散
第五章 闲散即自由
闲散与哲学家的自由
注 释
致 谢
|
內容試閱:
|
道德价值观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对人类行为的探析。人们总是不去思考:我们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人,才能在当今这个高度融合又高效的社会中扮演一方面于外界有用,另一方面又能让自己开心的角色?思考片刻,不难发现:适应环境与做好工作让我们被塑造成某种特定又不太自然的人,有时我们甚至会觉得,自己是自愿如此的。这类人性格中的关键成分就是闲不下来,或即便受到闲散的诱惑并屈从,也总是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哲学家也涉足其中,提出各种否定闲散的论断。对人性如何伟大的最新认知,刷新着传统上对闲散的道德谴责。而那些讲述什么是真正的自我、我们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高深文章,则解释了为何闲散不适合我们这种人类。本书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并最终揭示这些论点的武断与错误之处。 在后半部分我还将阐述:在某些方面,比起哲学中自决意识这一久负盛名的概念,闲散可能更接近自由,但本书主要着墨于哲学批判,而不是要倡导闲散的生活。这不是我只顾个人喜好抱着持否定态度的高姿态,或是坚持学院派的纯粹主义,而是不愿冒着低估某种矛盾心理分量的风险去规劝他人对闲散的矛盾心理极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许多人的性格特征(这一观点将在本书中反复出现)。即便我们的生活像哲学所描绘的那样,从生产推动力中解脱出来,这种矛盾心理也无法得到抚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