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虽说是言有尽时,但阅读过全书,你会觉出作者行超对意无穷的追求,显现出很有潜力的素质,比如她有很好的言说质地,比如她有活跃的、敏捷的、生气勃勃的趣味,比如她正在以敏锐的发现的眼光穿透当代文学、当代艺术创作广袤的星空,探究着其中蕴涵的奥秘。所有这些都是安安静静地读书、思考、写作之后的心得,是她虽年轻但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积累与勃发。
|
內容簡介: |
行超的评论具有现场性强,密切跟踪当前文学发展之特点,也具有感受的真诚。她对迟子建、林白、路内、林森、蔡东等的评论富于新见;而更加见出才情和文化深度的,可能是关于林兆华的第二主题,台湾文学中的孤儿意识,骆以军与莫言之比较分析,特别是对雷蒙卡佛,对小清新,对校园民谣的阐释,视野开阔,触类旁通。
|
關於作者: |
行超,女,1988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2006年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先后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2010-2011年赴台湾大学交换学习。2013年起供职于《文艺报》社。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有作品见于《读书》《文艺研究》《南方文坛》《上海文化》《青年文学》《文学报》等。
|
目錄:
|
总序: 袁 鹰 1
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向往 梁鸿鹰 1
第一辑:流浪与成长
当代汉语文学中的边疆神话 3
流浪与成长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文学的孤儿意识 22
所有时代的心灵论林兆华的第二主题 40
过于喧嚣的感官 58
第二辑:缝隙间的秘密
与天地万物风雨同行读《北去来辞》 73
让我们重谈爱情读《我们的踟蹰》 82
缝隙间的秘密读《王城如海》 87
用深情书写薄情读《游戏是不能忘记的》 92
两个女人与一座城市读《晚安玫瑰》 97
在物中发现我读《熊猫》 105
写给失意的得意之作读《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110
一个人的向田邦子 115
东京的忧郁 120
沉默地说话 125
第三辑:青年者说
自信勇敢的80后世界论马小淘 133
年轻的老灵魂论祁媛 146
追梦、青春与时代的较量论路内 155
自我即是世界 周嘉宁小说论 163
要不要过海?论林森 175
第四辑:并不沉默的大多数
失败者的飞翔浅谈小清新 185
新摇滚路上的长征 198
告别情怀的年代 212
第五辑:光影河山
迷人的毛刺与安全的陷阱 219
当梅花落满了南山 225
霍沃斯的一场疾风 230
一场英范儿的红楼梦魇 235
谁的北京,谁的世界 241
好莱坞占领宝莱坞 245
|
內容試閱:
|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向往
序行超的文学评论集《言有尽时》
梁鸿鹰
文学评论到底是做什么的?是鉴赏,是评价,是解读,此外,还可以做什么?实际上,评论不单单关乎文字,也关乎修养、性情,好的评论如蒂博代所言,其功能在于感觉、理解、帮助形成现在,而不是立刻进行筛选,这使得一个会从事评论的人,不可以简简单单地做轻率的决断。一个评论者应该、也需要忘掉自己,表现得似乎就像所谈论的对象那样,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才智也好,创造力、生命力也罢,总之作家、艺术家的每一个独特的表现均有自身的特性和命运,连创作者都不一定清楚创造性会将自己引向何处,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创作的成品表现出与别人一样的惊异更何况作为评论家的局外人,即使再敏锐、再富于洞察力,也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相信自己会处于言有尽时,不可以把所有的话都说完。
这方面,我们的古人向来极富智慧。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指出了创作上的节制性与有限性问题。同样,对评论者而言,或许保持一种言有尽时的姿态,会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行超的第一部评论集即将出版了,名字就叫《言有尽时》。
虽说是言有尽时,但阅读过全书,你会觉出作者行超对意无穷的追求,显现出很有潜力的素质,比如她有很好的言说质地,比如她有活跃的、敏捷的、生气勃勃的趣味,比如她正在以敏锐的发现的眼光穿透当代文学、当代艺术创作广袤的星空,探究着其中蕴涵的奥秘。所有这些都是安安静静地读书、思考、写作之后的心得,是她虽年轻但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积累与勃发。
作为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批评者,行超的评论写作起步早,起点较高,到现在为止,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质量上也有可以称道的进步。怀着对文学的初心,由文学专业研究生直到走向文学评论编辑、记者岗位,行超始终没有停顿过自己的研究与写作,而且议题、行文往往均很有特色。她具有一定的总体思维意识,很早就对一些较为复杂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现出可贵的把握能力,比如边疆叙事问题,她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在《文艺研究》杂志发表了长达一万两千多字的论文,这篇题为《当代汉语写作中的边疆神话》,把中国当代汉语文学的边疆神话放在世界范围内文学叙事对西方中心偏离的视角下考察,从重述神话、由弒父到寻父的历史叙事、探险叙事与解密冲动等诸方面,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析,最终认为:通过文学叙事所建构的边疆神话,无论它采用现实主义还是新神话叙事,都有意无意地包含着一种地缘政治学批判的思维。同心圆式的中心-边缘结构,不仅我们疆界之外的世界结构。它是近代以来国际格局中二元对抗的楚河汉界模式消解的结果,也是当今各种价值观念和文明尺度,争夺叙事权威,以及争取想象之合法性的诉求。表现出较强的判断力与洞察力,并且很有现实启示意义。
而在台湾文学的研究方面,她的探讨也有一定的意义。发表于《南方文坛》的《孤儿的流浪与成长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文学的孤儿意识》一文,在台湾文学找寻质疑出走的发展脉络中,探索出历史放逐一代人造成的原乡感、异乡感和怀疑主义的理论,指出孤儿意识引导下,文学台湾更让我们亲近,台湾作家在文学叙事和想象的层面呈现了可能被扭曲的心灵史的前因后果,不仅如此,文学台湾的发现与理解,也是我们接近海峡两岸历史的一个通道,显现出研究与评论扎实、通达的面貌。
行超的文学评论是及物的、在场的,具有鲜活的现场性,她对文学创作现象、进展保持着可贵的细致与敏锐洞察,她对文学及文化文艺现场发生的一切总是保持着观察、吸纳、品评的好奇,无论发生过的还是正在发生的,她都会以一种求真的目光去打量、研究和分析,调动与整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努力在鉴赏、品味中进行美学上的甄别和感悟。比方,她对路内、马小淘、周嘉宁、祁媛、林森小说的专论,表现出对活跃在创作一线年轻作家的极大热情,而她对从迟子建、林白到徐则臣、晓航等一些重要作品的赏析可以看出,她能够深入到作品的肌理之中,探究文字背后的一切。她没有停留在别人现有的结论里,更不屑于在已有命名或定义中深文周纳,她热情解析作家们创作发展的突出特点,鼓励他们发扬自信勇敢的精神,在创新中走出新路。认真的阅读,睿智的分析,感性的表达,让观察后的文字富于质感与知性,感受的真诚成为行超评论中最突出的品格。
开阔的眼界,多方面领域的评论涉及,同样是行超评论文字的一个特点,她在报社负责文学评论报道,但在文学评论术业专工之外,看得出她作为一名长期对读书、观影、音乐欣赏的积极参与者,对电影、音乐、综艺等等葆有很好的鉴赏力与评论热情,她的好学不断弥补着她初出茅庐的资历,她赞赏电视剧《唐顿庄园》中那种不仅仅是笔挺的西装、复杂的礼仪和永远一尘不染的家,而是在需要的时刻可以抛下这一切,变成一个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舍掉自我的人的可贵;而且,我倾向于同意她对小清新的一些分析,比如她在《失败者的飞翔》一文中说,在小清新所构造的那个远离世俗的乌托邦中,他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着装打扮、说话语气和性格爱好等隐秘的线索寻找到自己的同类,他们之间也许素昧平生、也许只是萍水相逢,却常常能比日常生活中的同学、同事、朋友更能让彼此感到安心,也更容易在心底里惺惺相惜。其实关于流行文化,认真留意,是能够捕捉到其中不少有意思的趋向和特质的。除国内文艺现状和作品,对欧美、日本等文艺作品入情入理的精彩评论,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些文字慢慢丰富着她的感受能力,大大助益了她的文学批评实践,逐渐地收获了一些精彩。
评论本身有时就是记者职业的延伸,置身于文学第一现场的便利使得行超成为勤奋而有耐心的倾听者、对话者。生活是值得的,如果生活不具有单一意义但却具有许多不同意义的话。行超曾引用新历史主义者海登怀特的话,表达对缤纷时代现场的向往。是的,我们生活在世上,实际上就是在与日常生活、在与世界天天进行着对话,写好与世界、与生活、与人生这篇大文章,才能做好评论。在我们《文艺报》这个集体里,阅读、评论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日子像溪流一样,不舍昼夜,同人的气息如同午后的阳光那样辐射在各处,令人感奋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报社里的年轻人认真读书、默默做事情,行超在这个集体里,采访、编辑、排版、写文章,慢慢地,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挥。愿她以此为新的起点,绽放更多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