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4.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严谨的非虚构性读物。从1945年的“36小时战争”,到21世纪末的“未来战争20××”,美国的兰德公司无疑是多场国际大戏的重要角色,其中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深度交织。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丰富的史实,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秘辛,叙述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等美国总统,阿诺德、李枚和麦克纳马拉等美国军政要员,科尔博姆、布罗迪、沃尔斯泰特、艾斯伯格、安德鲁?马歇尔等众多兰德“明星”共同演绎的历史篇章,既有和平与光明,也有争斗与黑暗,传递出一种细腻、生动的现场感受,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对于系统分析、冷净评估和美国国防战略等错综复杂的问题,本书提供大量有助益的资料。 本书适合对美国军事、国防及其智库决策机制感兴趣或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读者。
|
關於作者: |
作者真溱,原为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总工程师,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库与决策、情报政策与业务、信息组织和大数据技术。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信息研究学院做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国家窃听》一书。
|
目錄:
|
目录Contents
Chapter 01 研发大计
大战临近,美国国防科研如何实现军民结合003
强硬的军方代表,布什的手腕009
科学研发处,实现美国科研力量总动员014
战后的美国国防科研何去何从,众说纷纭020
无垠的边疆与迟到的国家科学基金会023
阿诺德将军和他的科学顾问028
兰德计划建立037
兰德计划的合同之争043
参考文献048
Chapter 02 逆风而动
第一份兰德报告058
忙人鲍尔斯与他的兰德梦063
航空巨头间的貌合神离068
择帅之难,科尔博姆之忧075
风起云涌的美苏冷战,兰德计划的大舞台081
运筹之学,兰德计划的数学基因086
为统一空战理论招兵买马091
与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分道扬镳098
参考文献105
Chapter 03 奠基之作
冷战之初的热战规划117
战略轰炸系统分析,兰德首个大项目123
帕克森初露锋芒128
美军的核武库133
总统连任,美军预算之痛继续141
海军之乱,超级航空母舰不敌远程战略轰炸机146
无法令人满意的应急研究153
不被接受的逆耳之言158
项目失败,方法存活,兰德公司留存164
参考文献173
Chapter 04 核武阴云
超级炸弹与核武库升级184
绝对武器,布罗迪之言190
兰德为超级炸弹推波助澜198
大规模报复,被误读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205
海外基地研究,沃尔斯泰特打造系统分析典范213
奥根斯坦巧妙加速美国空军洲际弹道导弹计划222
研发弹道导弹的三军作为230
兰德改变了盖瑟委员会的研究主线238
参考文献244
Chapter 05 坚持与放弃
兰德公司与美国太空监视260
从轰炸机差距到导弹差距,故意的误导268
系统开发公司与兰德公司分离275
放弃研究卫星,还是继续?这是一个两难问题283
美国空军为什么收紧对兰德计划的管控290
空军主导的单一集成行动规划299
来自汽车公司的国防部长306
考夫曼的只打军事目标策略314
艾斯伯格的答案321
参考文献327
Chapter 06 得失之间
柏林墙事件危急边缘的兰德声音342
祖科特指令,兰德公司头上的紧箍咒350
奇爱博士与他的民防计划357
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兰德的贡献365
从只打军事目标到确保摧毁373
客观还是虚妄:越战泥潭的诱惑与选择380
直面空军,兰德公司还需选择389
新总裁罗温梦碎395
参考文献403
Chapter 07 走向变革
基辛格借力安德鲁?马歇尔,重建净评估职能415
兰德与美国对越政策423
艾斯伯格义无反顾,公开五角大楼文件432
马歇尔另辟蹊径,建立净评估概念框架440
度过难关,兰德获转机448
马歇尔在空中掩护之下推进净评估457
兰德战略评估系统,是如何偏离设计者的方向的465
自豪的先知兵棋推演473
军事变革的舶来与实践480
参考文献490
后记504
|
內容試閱:
|
外脑的价值
如果一本书第一页就牵着你想一直读下去,那么这本书必是好书无疑,如果一本书读了第一页你以为已经知道这是本什么书,再往下读,你却发现自己判断有误,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国家智囊》就是这样一本书。
虽然一上来就读得蛮有趣,我仍然以为这不过是一本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军工界如何与军界一起,为美国投身大战做军工准备的书。但一章章读下去,我才意识到这本书超出了我的预期,也不能用从首页判断全书的阅读经验。
原来,它是一部纵跨20世纪、直至今天的美国智囊史,也是一部美国国家战略演变史。它始终紧扣着美国人对一代代先进技术和领先武器的研发这条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习惯于技术思维的西方人对国家战略形成的影响乃至主导作用。而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
美国人喜欢从工具入手考虑战略。因为没有可实现战略的工具,战略的设计和构想就可能流于空谈。看看大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从军事战略到国家战略的演变,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核均衡战略预防性防御战略先发制人战略,多缘自于与其手中掌握的工具相匹配。而这些战略设计的背后,则是万尼瓦尔?布什、科尔博姆、帕克森、奥根斯坦、冯?布劳恩等人出色的技术大脑与阿诺德、雷福德等军方将领的深入合作,这样才使这些战略得以完成并实施。尽管这些战略不能说都很成功,有些战略甚至可以说很失败,但事实毕竟证明,正是这些战略的层层推进,让美国人最终赢得了冷战,成为了单极大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艾森豪威尔、尼克松、里根等美国领导人的前台表演,更有乔治?凯南、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安德鲁?马歇尔这些智囊的幕后身影。
我想,作者写这本书,其本意决非想要为那些隐藏在美国国家战略背后的智囊们立传,更不是为他们不为人知的业绩正名。《国家智囊》这个书名,本身就泄露出了作者的意图,他是想通过探究这个超级大国与其几代智囊团队的关系,提供其他大国特别是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知识。
起码,我在读这本书时,产生了如下联想:
未来战争不是擦枪走火引发的,而是事先设计、准备、研发和生产出来的。
在军人这个最需要前沿思想家的行当里,我们必须借助外脑。
对未来的研判,对未来战争的认知和预测必须正确、清醒,有的放矢。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发展得越迅猛,对政府官员和将领们的要求就越高。
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想象不出未来战争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也就不知道自己要打什么仗,需要研发什么武器。
军人常常把对作战的理解与对战争的理解等量齐观或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码事。懂得作战,并不等于懂得战争。对战争的理解是个哲学问题;而对作战的理解,只是个把战争目标工程化的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美国人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某种启示,军人对现代作战的熟悉程度,并不表明其理解他们所从事的战争本质。这或许还是美军近20年来总是能赢得战斗,却无法最终赢得整场战争的原因。
解决这些困扰军人和政治家难题的答案,可能就隐藏在那些被称为国家智囊的大脑中,这需要我们拿出谦虚和恭敬,需要求助于外脑那些我们称之为国家智囊的天才和人才们。这些人不是蔬菜大棚中可以随时栽种随时收割的植物,而是长年积累根深叶茂的大树。美国的强大,不仅得力于其科技和军事的强盛,也得力于其国家智囊的强盛,甚至可以说,其科技和军力的强盛,正是这些国家智囊为之助力的结果。《国家智囊》这本书,清晰地诠释了这个道理。而它的价值,不仅是对每个想为中国的未来贡献才智的科学家,更对每个职关国防和国家安全的政府官员、军队官兵都极具启示意义。
乔良
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
2019年1月28日
战略决策的逻辑
对于同样一本书的阅读感悟,取决于读者的生活阅历、当下关注点、思考角度、所处位置和意欲摄取的内容。所谓千人千感受,万人万不同。但是唯独一点大家是相同的,那就是这本书是否有真正的可读价值,能够基本达成共识。
《国家智囊》在我看来,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味、认真阅读和深刻领会的书。通过阅读使我认识到:无论是什么层面的决策,背后总应该有一套决策逻辑。同样,美国及其军队层面的战略决策,其背后自然有一套逻辑支撑,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也在发展和改变。
在一般情况下,综合实力强者容易忽略结构实力,结构实力强者容易夸大综合实力,这两种误判都会导致难以达到战略目标。分析美国军队与国防运行机制,不仅是看它现在的组织构成,更应该研究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摸清脉路,找到其演变至今的背后原因及逻辑关系。
《国家智囊》以美国国防部和兰德公司的诞生及发展这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直至20世纪末,以国际政治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国家战略的主被动高层决策的历史事实为基础,采用生动的故事演绎手法配合跌宕起伏的历史情节,生动地揭示了美国七八十年来的国家安全战略发展历程和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非营利性机构诞生的逻辑演进过程,非常具有可读性。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展,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罗斯福紧急动员民间科技力量的战时调整政策,杜鲁门匆忙上台后原子弹研制先声夺人,在核威慑能力难以快速形成的背景下组建国防部协调资源,海军和空军对原子弹投送能力的争夺,热核战略对抗中优势的获取,艾森豪威尔纠结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洲际弹道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发展战略,第二次打击问题的应对,卫星战略,艾森豪威尔的国防部集权改革,战略空军司令部膨胀的核战略,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麦克马拉规划计划预算协调改革,对非营利性机构的整治,尼克松政府对情报界的改革,福特政府的过渡政策,卡特政府的兵棋推演,里根政府的竞争战略和布什政府的新军事变革等。
兰德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兰德项目的产物,它是在罗斯福总统强调调动民间科技力量的宏观政策支持下,由美国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主持下成立的。当时的想法只限于是利用航空兵手中的经费,开展一些对军队长期或急迫需要的科研项目,最初的兰德项目部设在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内部,首次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完成了航空轰炸系统分析,项目中所创造的系统分析方法理论和要素模型得到美国空军的认可,后来变成了空军长期支持的兰德计划项目,并且在空军部的支持下独立建立了兰德公司。兰德公司在系统分析方法总结提升后,又承担了热核战略研究、海外基地战略研究、洲际弹道导弹战略等研究项目,根据战略研究项目的深入发展,为完成对空军军官系统分析方法的培训要求,成立了系统开发研究部。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展和参与国家及政府层面战略决策的研究,兰德公司在只打军事目标等重大战略决策方面与空军发生了嫌隙,甚至在独立性和多样化的转型发展方面与空军出现较大冲突。越南战争中的兰德公司出现了艾斯伯格这样有良心的科学家,揭露了五角大楼在战争中的真实内幕。同时兰德公司的安德鲁?马歇尔发现,系统分析方法这种理性分析模型存在问题和缺陷;他在考虑社会科学、组织行为学和个人官僚主义行为及决策心理学等多种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净评估分析方法和兰德战略评估系统兵棋推演方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展历程和兰德公司成立及发展演进过程这两条主线,在国家战略决策的研判中最终逐步演进合并为一条脉络,形成了Y形发展轨迹。它体现了美国国家战略决策背后的逻辑,即从感性触发逐步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发展为理性加感性。同时也说明,国家战略决策的科学方法,需要经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而满足发展变化的需要。
《国家智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国家战略研究如何借助社会力量,社会力量如何为国家战略研究提供支撑和服务。在中国,应该如何培育高效的社会智囊力量,怎样理解非营利性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生存的规则。同时告诉我们,决策者的决策,不仅要有理性分析的科学基础,也要考虑社会科学、组织行为学和决策个体心理学等要素。无论专家的意见正确与否,也只能起到启发、影响或者引导决策的作用。决策者必须承担决策的职素,必须具备决策者的胸怀和格局,才能在专家、智囊和社会组织共同协助下完成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武瑞文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2018年11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