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孙君是一个画家,所以他有对艺术敏锐的直觉。
孙君还是一个农村建设者,所以他有为农民奉献的情感。
于是,两者结合,美丽乡村就这样呈现在他的画笔里,呈现在他足下的土地上。
只要你给我三个春天,我就还你们一个春天。
|
內容簡介: |
《给我三个春天》讲述了20032013年,十年间,孙君在湖北襄樊市五山镇堰河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在这里,他成就了五山模式,成就了一个中国典型乡村的春天。这过程有苦有甜、有喜有悲,而正是这些实践的细节,愈见丰满地汇成了一个个成果,最终被化诸笔端,留下一抹记忆。品读这些细节,能让我们从生活的角度了解他们的一切,从而更加生动得理解乡建的具体过程,给我们新的启迪。
堰河村是汉江边上一个极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村,可是这个村在村书记闵洪彦的带领下,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了今天人们熟悉的五山模式。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孙君,带领北京绿十字团队进入堰河村,在镇书记余宝军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孙君以画家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与村民一起用三年的时间铸就了一个人们熟悉与梦想的小村。
《给我三个春天》讲述了20032013年,十年间,孙君在湖北襄樊市五山镇堰河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在这里,他成就了五山模式,成就了一个中国典型乡村的春天。这过程有苦有甜、有喜有悲,而正是这些实践的细节,愈见丰满地汇成了一个个成果,最终被化诸笔端,留下一抹记忆。品读这些细节,能让我们从生活的角度了解他们的一切,从而更加生动得理解乡建的具体过程,给我们新的启迪。
堰河村是汉江边上一个极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村,可是这个村在村书记闵洪彦的带领下,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了今天人们熟悉的五山模式。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孙君,带领北京绿十字团队进入堰河村,在镇书记余宝军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孙君以画家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与村民一起用三年的时间铸就了一个人们熟悉与梦想的小村。
垃圾分类、联产联地股份合作制、汉江特点的民居建造、村污水净化、百日山的真武山门、农民家庭卫生环境的改造等,以先生活后生产的理论探索一条全新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之路。
财力有限,民力无限,是堰河村的核心文化。堰河村在三年用每户出260多名义务工,自立自强、走出一条符合传统农民精神又具有画家孙君的朴素的美学思想之路。
孙君与堰河人一道创作了一幅当代乡村建设的行为艺术作品,他们把绘画从画布转移到大地,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堰河村作品。
《给我三个春天》由此得名。
|
關於作者: |
孙君,男,1961年生,祖籍安徽马鞍山市,就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央美院毕业。2003年,创立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2011年与李昌平等成立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
部分荣誉:2006年,入围中国最具有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评选;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2009年,被评为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主要理念: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财力有限,民力无限。
1999年开始进行乡村建设实践,在中国多个省的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农村系统性研究与实践。内容包括:乡村文化修复、生活中的乡村生态修复、平民性的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乡村不同人群心理与行为研究、镇村组二级管理与运作实践、艺术与农耕文化的对接。孙君,男,1961年生,祖籍安徽马鞍山市,就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央美院毕业。2003年,创立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2011年与李昌平等成立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
部分荣誉:2006年,入围中国最具有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评选;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2009年,被评为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主要理念: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财力有限,民力无限。
1999年开始进行乡村建设实践,在中国多个省的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农村系统性研究与实践。内容包括:乡村文化修复、生活中的乡村生态修复、平民性的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乡村不同人群心理与行为研究、镇村组二级管理与运作实践、艺术与农耕文化的对接。
孙君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中国的大地上,进行10多年乡村建设实践的总结与梳理。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一个公民的责任来重新描绘中国的乡村,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发人深省。
代表作:五山模式(襄阳谷城县)、郝堂茶人家(河南信阳)、湖北樱桃沟(十堰郧县)、湖北桃源村(随洲广水市)、新县梦.英雄梦(河南信阳)、道行远安(宜昌远安县)、四川灾后重建(四川汶川、雅安)、古典中国(丽水市松阳县)、百年陈家沟(河南焦作市)等。
不成功案例:北京延庆碓臼石村、襄阳市尹集田园城市、襄阳市牛首镇熊营八二组、山东临沂市方城镇诸满村、512遵道镇秦家坎村、淅川毛堂乡桥沟村。
出版书籍:《农道没有捷径可走的新农村之路》(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收藏)《五山乡村日记》《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农理乡村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给我三个春天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等9本。
|
目錄:
|
第一次因水,从北京来到襄阳2003年8月26日1
第二次堰河村出现了2003年9月27日7
第三次触摸堰河村之源2003年12月19日15
第四次开启明智2004年1月7日32
第五次乡建从小事做起2004年2月26日35
第六次筑坛祭茶心中有神2004年4月22日59
第八次我回家了!2004年9月18日84
第十次难在第一栋房子2004年10月12日93
第十一次人在北京心在村2004年10月22日103
第十二次胡学文的眼泪2004年12月14日113
第十三次农民眼中的政府2005年3月6日120
第十四次给县委书记的信2005年4月27日129
第十五次评估五山,反思五山137
第十六次水到渠成中的乡村建设2005年6月22日153
第十七次复制、复制再复制2005年7月1日161
第十八次项目的复制每个村算盘
2005年12月1日172
第十九次新农村建设中心观念较量
2005年11月22日178
第十九次阵痛与快乐并行2006年1月15日201第二十次与闵书记吵与农民吵的日子
2006年2月9日214
第二十一次沈迟与田承忠来2006年3月3日223
第二十二次形式主义害死人2003年9月27日230
第二十三次好事多磨2006年4月10日237
第二十四次《爱在茶乡》电影开机
2006年4月24日239
第二十五次公益遇上黑社会246
第二十六次反省新农村建设2006年8月26日262
第二十七次分别的重逢2007年9月19日282
第二十八次家园国284
第二十九次建50年不落后的房子
2007年10月20日294
第三十次延伸五山、田园城市2007年10月28日297
第三十一次精品不精2007年12月1日305
第三十二次家里家外忙成一团2007年12月13日312
第三十三次孙君与堰河村2007年12月31日318
第三十四次堰河村成就绿十字2008年3月7日325
|
內容試閱:
|
《给我三个春天》是北京绿十字的一个乡村建设项目随笔。书中的很多说法、理论、感受应该是我个人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原创吧。我很不习惯于用论文的方式写作,小说的文笔去写东西,平日看过的名人名句也没有做笔录,书中有很多说法少了一些准确的依据。所以大家在读我这本书时,不要视其为作品和文章,仅把它作为一种很自由式的随笔而已,实为歉意。2006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第一时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五山乡村日记》系列丛书。六年后,五山模式已在很多地区复制和推广,此时再回头看2006年出版的书,明显留下不完整的五山模式过程,还缺少必要的总结和反思。绿十字作为公益性的民间环保组织,在进行公益项目时也有自己的利润。一个项目中有政府、农民和绿十字,三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政府需要的是政绩和稳定,农民需要的是收入和致富,而绿十字需要的是理论和模式的复制。这次再次编辑这本书就是对绿十字的五山模式给以很完整的理论思想整理和完善。我是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一名志愿者。项目第一个阶段是三年,三年后农民、村干部和县市政府不让绿十字走,于是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又开始了第二个三年。今天又开始第三个三年、前后一起就是十年。在十年多的乡村工作生活中,我每天写下一些体会和感想,没想到就写了近百万文字,后又压缩到三十八万字的《五山乡村日记》,拍了三万多张乡村实践照片。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李檀说:这是研究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转型期最真实的写照,极有价值。正因为真实、有价值,我就想一条路走到底,坚持写完这篇长长的随笔。同时,我给自己记录了一篇当代个人的美术实践史,我的愿望是把艺术还给农民。艺术来自于土地,来自于农耕文明,经过了几千年,最后落到城市,停留在学院、美术馆和展览馆,最后进入博物馆,艺术寿终正寝。我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困惑,艺术就这样结束了?艺术还有目标?艺术还为谁服务?艺术的价值在哪里?这与我到中央美院来读书有关,因为只有到了这里才会思考到这些问题,也只有到了北京可能才会产生这样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有幸成为著名油画家曹立和民间美术系吕胜中的学生,我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到艺术又再次那么与生活贴近,在他们的作品中体会到土壤与艺术之间的血缘关系。我以为艺术来源于乡村就要还给乡村,艺术来自土地也应该再次服务于土地,艺术源于真实的农民就更加应该归还于农民。此时我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把贵族式的艺术再服务于普通农民,并能为农民的生活中融入艺术呢?经过的十几年的经历和实践,我终于让艺术可以服务于建房、乡村规划、旧村保护、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生活和生产。农民接受了,农村变美了,关键是农民的精神也变得美丽了。一个艺术家以志愿者的理想和观念,带着一群充满理想的知识分子和成千上万的农民,从事着乡村实践这个中国大地上最大的行为艺术;也记录了绿十字的专家学者们是怎样按照心中的美来遵从自然、改变生活、净化农民心灵的历程。它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兴趣,它的确是这个社会的需求。我只是通过这样的行为来素描乡村的今天、明天与后天。经济之上是政治,政治之上是哲学,哲学之上是宗教,宗教之上是艺术。艺术(绘画)在普通人看了是花花草草的,可在社会学和哲学中,艺术与宗教距离最近。而我,只是一个艺术家。我在做事时,会带着艺术的理想,从艺术的思维出发,用艺术的手法去做。很多人在问我,孙君你这样做为了什么?七八年前我还不太清楚想做什么,现在越来越清晰了:一是想告诉城市人,三十年后中国农村将是这个国度最美、最能可持续发展、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二是中国农村要按照城市的模式发展必死无疑,农村其实是另外一个世界,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三是艺术来源于乡村,就在化身农民的衣食住行中。贺雪峰在《新乡村中国》中说:《黄河边的中国》走好了乡村研究的第一步,愿更多的人来走第二步。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陈桂林夫妇的《农民调查》、《县委书记》等,都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象,也暗示了中国农民的不幸。《给我三个春天》,是把中央对农民的关心、城市人对农民的同情、知识分子对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未来的担心、五山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等呈现出来。一个又一个春天,绿十字的朋友们扎在农村中,把这些关心、同情、担忧和关注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共同创造了一个五山模式。我们所做的就是贺雪峰先生所说的第二步。第二步中还有志愿者精神,有杞人忧天的浪漫情怀,也有城市人对农民歉意的补偿。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被社会称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相隔七十年后,温铁军教授提出新乡村建设和新乡村建设实验,以区别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我同意他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分析和对现代化的解构。他提出新乡村建设,既有历史感,又有国际视野。他为这些不同是年代、文化、思想和背景的不同,有相关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机的基本理论,对五山模式项目有了很好的参照。前辈的实践经验留给了我们,而五山模式的现实思想、生态理念、艺术视角和实践路径也自然会留下来。五山模式其意义就是有较好的复制性与推广性,为当下的新乡村建设和解决当代的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中国农村与绿十字同时在田间地头实践的还有很多人,杜润生、杨勋、张小山、茅于轼、贺雪峰、温铁军、李昌平、何慧丽、贾建友、陈文胜、胡晓芹、杨云峰、邓仪、樊英、刘老石(已故)、邱建生、王佛金、王玲等,他们都以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在乡村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行走这条路上的不仅是几个人,而是几十个、几百个人。这本书是我的乡村生活随笔,也是我的艺术作品。我记得有人说过,重读一次日记,就好像人生再来一次。重看一次作品,又比别人多了一些自豪,多了一点感动,感动自己是感性的。感性的文字是真实的,是自己的心声。真的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就应该是真的。本书中涉及到的所有事都已经过去了,百年的人生不会有第二回。有得罪之处,朋友们请原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