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內容簡介: |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联通现实世界的基础,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泄露与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态度和民众情绪都偏向于通过限制个人信息的流动来达到堵漏的目的。但是,随着大数据价值在人工智能、定制工业等方面的显现,又开始出现诸如隐私已死隐私将被自愿放弃等片面化的观点。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的一刀切,还是后来的一面倒,都反映出人们在急于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寻求速效办法时的盲目。也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设计了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规则研究这一课题,并有幸得到了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而《信息隐私保护制度研究:困境与重建》就是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互联网将我们带人了一个更加接近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时代。前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到,2017年网民的全球数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一半。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已经或者正在获得一种更广泛的接人自由。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己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改造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将互联网比作一个赋能系统,那么数据就是这里的能量驱动。在互联网数据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二元性问题,本质上都是关于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问题。规则与边界的建立,已经成为线上线下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联通现实世界的基础,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泄露与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态度和民众情绪都偏向于通过限制个人信息的流动来达到堵漏的目的。但是,随着大数据价值在人工智能、定制工业等方面的显现,又开始出现诸如隐私已死隐私将被自愿放弃等片面化的观点。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的一刀切,还是后来的一面倒,都反映出人们在急于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寻求速效办法时的盲目。也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设计了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规则研究这一课题,并有幸得到了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而《信息隐私保护制度研究:困境与重建》就是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互联网将我们带人了一个更加接近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时代。前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到,2017年网民的全球数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一半。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已经或者正在获得一种更广泛的接人自由。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己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改造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将互联网比作一个赋能系统,那么数据就是这里的能量驱动。在互联网数据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二元性问题,本质上都是关于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问题。规则与边界的建立,已经成为线上线下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如若追溯起来,在五年多前,我就在博士导师宋建武教授的建议下开始关注和着手研究互联网环境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一系列关键问题逐渐浮现,比如,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关系、互联网对信息隐私的影响、信息隐私保护面临着哪些困难,以及信息隐私保护体系如何构建,等等。2015年,我们合作发表了论文《个人信息的社会性及其利用边界》,指出个人信息作为个人身份的识别符号,是社会成员参与各种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强调对个人信息社会性的重视。
|
關於作者: |
徐艺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制度、传播法、网络治理。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当隐私遇上互联网
第一节 互联网对隐私的影响
第二节 互联网隐私保护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信息隐私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隐私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隐私的本质与局限
第三节 信息隐私的概念
第三章 信息隐私的价值困境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社会性
第二节 数据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 集体安全的危机
第四章 信息隐私的机制困境
第一节 信息隐私所处的环境特点
第二节 互联网个人信息运动的特点
第三节 机制性困境:有私无隐
第五章 隐私保护与平台责任
第一节 平台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节 隐私保护中的平台责任
第三节 谷歌案中的平台责任
第六章 代表性的信息隐私法律制度体系
第一节 美国的信息隐私制度
第二节 欧洲的信息隐私制度
第三节 中国的信息隐私制度
第四节 三种制度模式的特点及其启示
第七章 信息隐私保护的原则与标准
第一节 信息隐私保护的原则
第二节 个人信息利用的标准
第八章 个人信息利用活动的边界
第一节 群体利用的边界
第二节 商业利用的边界
第三节 政治利用的边界
第九章 信息隐私保护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政府主导:从管理到治理
第二节 法律构建:成文法与司法判例
第三节 市场构建:平台服务商的角色与市场激励
第四节 自助构建:社区机制与公民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的法律性文件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