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編輯推薦: |
1.钱穆,与吕思勉、陈寅恪齐名的史学四大家之一,20世纪*有中国情怀的史学家,黄仁宇、顾颉刚、余英时等人同声推崇的国学大师。
2.其人其时身处历史低谷,却对中华文明保持*崇拜与自信。抵御历史虚无,反击国民劣根性,一场澎湃热烈的思想盛宴,一次提气解惑的文化旅途。
3.感性与理性交融,严谨与激情并行,历史追溯与现实关怀俱备。理解国学的极佳入门书,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不二之选。
4.典雅装帧,考究用纸,尽显经典沉淀质感。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于民族与文化两大主题,讲述了中华民族与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形成与演进历程,揭示了二者之间互相生发互相完成的关系,并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绝的内在原因。
钱穆先生一生崇仰传统文化,对国家民族未来始终怀抱坚定信心,读过本书,当可明白他的这一信念从何而来,更油然生出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自豪自信。
|
關於作者: |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12年起担任小学教师,历中学而至大学。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职。1949年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先生学识博达,一生著述八十多部,被誉为一代通儒。
|
目錄:
|
增订版序/001
自 序/005
讲演辞/1
第一篇 绪 论/1
第二篇 中华民族之成长与发展/11
第一章 中华民族之本质/12
第二章 中国社会之形成/26
第三篇 中国历史演进与文化传统/55
第一章 历史的领导精神/56
第二章 中国历史演进大势/70
第三章 中国文化本质及其特征/94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之人文修养/111
第四篇 结 言/131
讲义/135
上 篇 中华民族之成长与发展/135
第一章 中华民族之本质/136
第二章 中国社会之结构/143
第三章 中华民族发展之经过及其前途/149
下 篇 中国历史演进与文化传统/157
第四章 中国历史演进大势/158
第五章 中国文化本质及其特征/167
第六章 中国的哲学道德与政治思想/172
|
內容試閱:
|
序言 余尝言,人生与民族与文化实三而一,一而三。现象虽可三分,但属同一本体。中国人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面不可指,不可见,即其体。阳面乃可指可见,斯其用。故言阴阳,犹言体用。先秦道家则谓之有无。凡属用处可见处,即道家之所谓有。凡属其体不可见处,则道家谓之无。其实无处即指其同处,而有处则乃其异处。故曰: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乃有之始,即其异处。其本则出于同,亦即出于无。故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子贡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文章即其异处可见处,故可得而闻。性与天道则在同处,即无处,不可见处,故为孔子日常所少言。
如是以言体用,先秦道家喜言体,每轻视其用。儒家则好言用,每少言体。如言性,即近于体,故孔子少言之。只曰:性相近,习相远。习易见易言,即可谓性体之用。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忠信即言体,学与习则性之用。《论语》二十篇,开首第一语即曰:学而时习之。此学习二字,乃用非体,可见又可指。颜子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亦步亦趋,即其学与习,亦即用。如有所立卓尔,立者其体,道家所谓玄之又玄之同处,实即无处,故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孟子称孔子谓圣之时,但不言圣之常。因时有异可见,常则大同无可见。此异乃道家所爱言,而孔子则多避去而少言。
《易传》后起,乃和会儒道两家以为言。故其言太极 实即无极。极乃言其同一极端,亦犹言无。故后人又言无极而太极。言太极即犹言大同,亦犹言无极,此即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
颜子曰: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文即文章,即人生用处,礼则其体。博处即其异处,而约处则其同处。人生同处在礼,斯则可视而见,指而知,犹今之言具体。孟子始言性,性实一抽象,非具体。后儒如南宋朱子,乃谓孟子粗,颜子细,即指此等处言。然则孟子言性善,已近道家落虚处。荀子乃继之言性恶。然后儒乃谓孟子醇乎醇,荀子大醇而小疵。其小疵,即指其言性恶。荀子著书最首第一篇为《劝学》,此则其大醇处。《论语》二十篇,开首即曰:学而时习之。又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则此一学字,乃孔门教人醇处。孔子自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吾学不厌而教不倦。故荀子即在其大醇处劝学。孟子虽好言性,但亦不忘言学,故曰:乃吾所愿,则学孔子。而后起宋明儒如陆、王,则好言性,而忽于言学,流于不慎,斯失孔门之真传矣。
今再言体用,此二字连言,乃始见于东汉时魏伯阳之《参同契》。亦可谓以前儒道两家少言体,仅言用字。故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又曰:道之不行。行与用,皆具体可指。颜渊则曰: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所立卓尔,此即后人所言之体字,而其字不出颜子之口。孔子亦仅曰:民无得而称焉,或曰:民无得而名,皆不用此一体字。孔子七十始曰: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即犹言心之体。但言矩而不言规,不如庄子乃言圆,而曰执其中。矩之四方, 皆可援可指。圆之中心则虚无其位,不如矩之有隅可据。《易传》后起于道家,乃兼采道家之言以为言,故曰:太极本无极也。故具体与抽象,乃儒道两家立言宗旨大异处,斯则可辨而知者。
西方希腊哲学家言真理,则不仅无矩可守,亦且无规可寻,乃可人各一真理,故曰:我爱吾师,我尤爱真理。师则具体,而真理则仅抽象。离其具体而仅言其抽象,则唯西方之个人主义乃可有之。
宗教言天堂,言上帝,此又太具体,不抽象,故唯有信仰,乃不得有各己思辨与议论之余地。如言科学,则既不抽象,亦不具体,乃只于具体中求新求变,更无一故旧之可尊。今言中西文化之相异,则西方如宗教言天堂与上帝,似皆具体外在切实有据,但只可信,而不贵有证。如科学,则可用可行,而不贵有本。要之,此两者非生命性的,而其真实生命则为个人主义,太短暂太狭小,不可大又不可久。中国人言性,则求其真实人生之可大而可久,而决不于生命外他求。此则中西文化之相异,亦即中西人生之相异,同时乃见其民族文化之相异。今国人唯求一变故己之常,唯西方是慕是求。此依中国古人言,乃有己而无天,有人而无己。而其心中之人,乃专指西方人。实只知有物,而不知有人。或可称之谓只知有人,不知有己。与中国民族性相距实大而远, 不知究将何以为学?恐非再有圣人起,亦无可指导吾人以可循之规之矩矣。其然岂其然乎?吾诚不禁其慨乎以思之,慨乎以言之矣。
一九八七年一月,欲再版重排此集,曾细读一过,心有所感,略有增修,而作此文。后因故未及付排。今年重印此集,再读此文,因取其为增订版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