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再现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及伟人毛泽东成为党和国家领袖的前因后果。
★中国传记文学名家叶永烈的重磅代表作。
★揭开重重迷雾,披露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沉浮命运;展现苦难辉煌,细述*的崛起之谜。
★作者掌握了多年独家的采访资料,在增加内容可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史料性。
作者用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严肃的题材,别具一格,与其他同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读红色三部曲,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史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熟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始末、伟人*在历史关头的重大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世纪之争,也就熟知了中国的近现代史,可以更好地总结与展望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內容簡介: |
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是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纪实经典。
叶永烈把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历程概括为三句话: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历史选择了*》;*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与蒋介石》。
98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那时只有50多名党员,然而时至今日,她已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由于遮雾障,多年来竟然没有一部长篇细细描述中共之初!叶永烈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红色的起点》,打破这久久的沉寂,成为*部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实长篇。
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到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遵义会义确立了*的领袖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挫败蒋介石的多次围剿,实现了最终的胜利叶永烈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通过《历史选择了*》写出了*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与蒋介石》)是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纪实经典。
叶永烈把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历程概括为三句话: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历史选择了*》;*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与蒋介石》。
98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那时只有50多名党员,然而时至今日,她已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由于遮雾障,多年来竟然没有一部长篇细细描述中共之初!叶永烈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红色的起点》,打破这久久的沉寂,成为*部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实长篇。
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到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遵义会义确立了*的领袖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挫败蒋介石的多次围剿,实现了最终的胜利叶永烈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通过《历史选择了*》写出了*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
蒋介石和*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和*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一个人是周恩来,还有一个是蒋介石。通过国共两党的领袖蒋介石和*以及周恩来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叶永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与蒋介石》之中。
红色三部曲是非常适合党员干部、公务员、机关团体、青年学生阅读的红色经典。
|
關於作者: |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文史馆馆员,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以及《四人帮兴亡》《邓小平改变中国》《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陈伯达传》等。
|
目錄: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目录:
序章 追寻
红色福尔摩斯出了好点子
《往矣集》记述了如烟往事
恒昌福面坊原来是块宝地
毛泽东、董必武投来关注的目光
美国发现中共一大文献
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稿
第一章 前奏
出现在奥地利的神秘人物
列宁委派他前往中国
马客士和里林名震华夏
《新青年》一枝独秀
蔡元培三顾茅庐
群贤毕至北京大学
初出茅庐的二十八画生
大总统的午宴被五四呐喊声淹没
新世界游艺场蹿出黑影
骡车载着奇特的账房先生去天津
第二章 酝酿
鲜为人知的俄国共产党华员局
来自海参崴的秘密代表团
乔装新闻记者访问李大钊
三益里的四支笔投奔陈独秀
渔阳里石库门房子中的密谈
张东荪和戴季陶抽身离去
陈望道做了一件大好事
添了一员虎将李达
作家茅盾加入了小组
陈独秀出任小组的书记
第三章 初创
S.Y.和它的书记俞秀松
新渔阳里6 号挂起魏碑体招牌
刷新《新青年》,与胡适分道扬镳
跟张东荪展开大论战
《共产党》月刊和《中国共产党宣言》
穿梭于京沪之间的特殊学生张国焘
亢慕义斋里成立了北京小组
罗章龙和刘仁静加入北京小组
第四章 响应
毛奇和新民学会
蔡和森从法国给毛泽东写来长信
何胡子是一条牛
湖北出了个董必武
陈潭秋、包惠僧加入武汉小组
山东的王大耳
水族青年邓恩铭
斯托诺维奇在广州找错了对象
北大三员大将南下羊城
陈独秀在广州建立小组
周佛海其人
周恩来赴法寻求真理
赵世炎加入旅法小组
第五章 聚首
维经斯基圆满完成来华使命
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张太雷出现在伊尔库茨克
共产国际三大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密探监视着来到上海的马林
尼克尔斯基之谜终于揭开
二李发出了召开一大的通知
15 位代表聚首上海
北大暑假旅行团住进博文女校
查清中共一大开幕之日
第六章 成立
法租界贝勒路上的李公馆
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幕
一番又一番的激烈争论
密探突然闯入会场
子夜作出紧急决定
大东旅社发生凶杀案
匆匆转移嘉兴南湖
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
陈独秀返沪出任中共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在上海辅德里召开
国共携手建立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的主题是国共合作
第七章 锤炼
有人前进,也有人落荒
王尽美积劳成疾,心力交瘁
李大钊从容就义绞刑架
张太雷血染羊城
李汉俊遭捕后当天即被处决
邓恩铭不惜唯我身先死
何叔衡沙场捐躯
杨明斋死因终于大白
马林死于法西斯屠刀
陈独秀凄风冷雨病殁江津
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新疆
沦为巨奸,陈公博千夫所指
卖国求荣,周佛海呜呼狱中
维经斯基花甲之年病逝莫斯科
李达在文革中蒙难
董必武九十初度而逝
毛泽东离世震撼世界
陈望道脱党又重新入党
栖梧老人原来是包惠僧
张国焘冻死于加拿大养老院
车祸使刘仁静丧生
终于找到尼克尔斯基的照片
尾 声 中国共产党历程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之前
赤色人物从上海涌向武汉
陈独秀的领袖地位动摇了
总书记不光荣地结束
瞿秋白崭露头角
火炉里的紧急会议
瞿秋白取代了陈独秀
中共由右向左偏航
向忠发当上总书记
李立三日渐掌握实权
瞿秋白的复出和再度挨批
米夫和他的得意门生王明
王明成为中共新领袖
铲共专家诱使顾顺章叛变
向忠发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
卢福坦想当总书记
24岁的博古出任中共中央负总责
第二章 井冈风云
历史老人并未偏爱毛泽东
农民运动的王差一点被处死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捐躯沙场
当革命的山大王
收编绿林袁文才
毛泽东智服王佐,进军井冈山
受到打击,毛泽东成了民主人士
朱德和毛泽东胜利会师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历
游击战十六字诀的诞生
打败江西两只羊
永新一枝花贺子珍
钦差大臣瞎指挥
黄洋界上炮声隆
藏在伞把里的《井冈山的斗争》
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
毛泽东提出围魏救赵之计
井冈山在风雪中陷落
红军舞龙头,白军耍龙尾
毛泽东和彭德怀第二次握手
误杀袁、王使井冈山得而复失
第三章 驰骋赣南
毛泽东承受落选和疾病双重压力
李立三、周恩来、陈毅在沪起草九月来信
失去毛泽东的红四军打了大败仗
复出的毛泽东着力整顿红四军
毛泽东写长信批评了林彪
毛泽东春风得意驰骋赣南
李立三猛烈抨击毛泽东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伪造的毛泽东亲笔信差一点儿惹起大祸
从上海派来中央三人团
横扫千军如卷席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第四章 瑞金浮沉
红都瑞金盛大的提灯游行
毛泽东在赣南会议又遭批判
周恩来成为中央苏区最高首长
毛泽东退隐东华山
赣州之败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言
毛泽东改北上为东征取得大胜
经周恩来力争,毛泽东恢复总政委要职
前方和后方首脑为毛泽东产生严重分歧
毛泽东在宁都被剥夺军权
遭罢官的毛泽东在汀州休养
博古从上海来到瑞金
罗明成了毛泽东的替罪羊
挨整的毛派邓、毛、谢、古
就要使毛泽东威信扫地
毛泽东被架空了
第五章 艰难岁月
蒋介石坐镇庐山
博古也请来了德国高参
独立房子的主人
公审萧劲光引起的争执
福州南校场升起反叛之旗
红都瑞金在大兴土木
崽卖爷田心不疼!
毛泽东病休在会昌
张闻天跟毛泽东在大樟树下倾心而谈
红色华佗星夜兼程为毛泽东急诊
第六章 长征途中
三人团决策西征
鸽子飞了!
惊动了正在北平协和医院休养的蒋介石
蒋介石查明了萧克旧径
鲜血染红了碧绿的湘江
毛泽东说:要讨论失败的原因!
毛泽东在飞行会议中重新崛起
黎平政治局会议支持毛泽东
李德终于靠边站了
心慌意乱的王家烈
飞渡天险乌江
第七章 遵义曙光
诈开城门智取遵义
国民党得到毛泽东当主席的情报
毛、张、王同住古寺巷
柏天顺酱园的小楼成了纪念地
逐步查清历史的黑角
对遵义会议20 位出席者的考证
正报告副报告反报告
毛泽东发射重磅炮弹
博古和李德陷入四面楚歌
张闻天接替博古成为中共负总责
冒雨倾听传达遵义会议决议
红军又成了朱毛红军
新的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遵义会议和毛泽东的名字紧紧相连
第八章 党的领袖
陈云赴苏争得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
张国焘发起了严重挑战
林育英鼎力支持毛泽东
神仙王明从天而降
季米特洛夫警告过王明
连王明也高呼学习毛泽东
张闻天不再在中共负总责
凯丰制订宣传毛泽东的计划
王稼祥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
邓拓编选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中共七大
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毛泽东与蒋介石》目录:
小 引 世纪棋局
第一章 最初岁月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孙中山电催蒋介石赴粤
国民党一全大会冷落了蒋介石
毛泽东春风得意进入国民党高层
转眼间毛泽东跌入逆境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毛泽东携妻回故里
蒋掌枪杆子、毛握笔杆子共事于广州
毛、蒋在国民党二全大会一起登台
政治新星蒋介石处境不妙
蒋介石披起红衣衫
爆发中山舰事件
毛泽东头一回痛斥蒋介石
蒋介石果真得步进步
毛泽东专心于农民运动
蒋介石陷入国民党内部的群雄纷争之中
国共分别确立蒋介石、毛泽东为领袖
第二章 幕后密使
陕北小城保安成了红都
马夫叶剑英潜入西安
毛泽东、张学良之间架起了热线
天主教堂里的彻夜密谈
毛泽东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杨虎城曾两度申请加入中共
红色密使频访杨虎城
射向汪精卫的子弹帮了蒋介石的大忙
何香凝的裙和续范亭的血
波茨坦号上奇特的随员
国共莫斯科密谈
肩负重任的红色牧师
在上海四马路暗中接头
毛泽东和蒋介石开始幕后对话
张子华穿梭于南京与陕北之间
筹划中的蒋介石、周恩来的秘密会谈
周小舟联络姜府和龚府
小开架起新的国共之桥
潘汉年、陈立夫会谈于上海沧州饭店
蒋介石的猛力进攻和毛泽东的决战动员令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第三章 西安斗智
刘鼎子夜急购干电池
华清池笼罩着紧张气氛
张、杨终于发出扣蒋令
九秩老人张学良回首当年
先礼不成,这才后兵
古城西安沸腾了
毛泽东笑谓元凶被逮,薄海同快
南京衮衮诸公各抒己见
毛泽东提出公审蒋介石
宋美龄急派端纳飞赴西安
红军先声夺人:占领延安
周恩来成为西安之谋主
拘押之中的蒋介石
中共、张、杨结成三位一体
苏联否认莫斯科魔手
斯大林反对倒蒋
毛泽东改变了对蒋策略
中共定下和平解决放蒋方针
宋美龄终于飞往虎穴
三位一体和二宋谈判
阔别十年,蒋介石、周恩来晤谈于一室
圣诞节的最大赠礼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圣诞之夜都未合一眼
毛、蒋对西安事变作了书面对话
第四章 再度合作
蒋介石又在演戏
审张、赦张、幽张
密使又活跃起来
周恩来、顾祝同西安会谈
曲里拐弯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蒋介石和毛泽东讨价还价起来
西子湖畔蒋、周会谈
毛泽东笑谈换帽子
枪林弹雨突然朝周恩来袭来
蒋介石居然要毛泽东出洋
蒋介石、周恩来庐山会谈
蒋介石密邀毛泽东赴南京
中共首脑聚集洛川私塾窑洞
国共终于第二次合作
第五章
并肩抗日
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抗日中分工合作
蒋介石在上海血战日军
毛泽东再度成为游击专家
南京陷落于一片血海之中
毛泽东以齿病婉拒蒋介石之邀
毛泽东致信蒋介石盛赞其抗日精神
毛泽东战胜了分庭抗礼的王明
汪精卫突然出走河内
第六章 皖南突变
蒋介石着手溶共
毛泽东坚决拒绝溶共
摩擦成了最流行的政治术语
毛泽东以有理、有利、有节为反摩擦
方针
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
蒋介石三喜临门
你发《皓电》,我来《佳电》
毛泽东和蒋介石眼中的叶挺
叶挺、项英先后掼纱帽
蒋介石下令解决N4A
蒋介石在圣诞节演了一幕轻喜剧
鲜血染红了皖南山林
叶挺军长身陷囹圄
项英之死迷雾重重
皖南事变引起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论战
第七章 风云多变
国共关系陷入僵局
蒋介石想找台阶下台
毛泽东在参政会得了大面子
蒋介石夫妇笑宴周恩来夫妇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毛泽东以感冒为由第四次拒晤蒋介石
蒋介石、林彪重庆谈判
共产国际的解散如同新闻原子弹爆炸
毛泽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共最高领袖
毛泽东抓住张涤非来了个质问国民党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引起一番风波
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赫尔利邀毛泽东去重庆会晤蒋介石
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
对台戏: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全大会
第八章 重庆谈判
毛泽东说蒋介石在磨刀
妙棋乎?刁棋乎?
各方关注延安枣园的动向
毛泽东决策亲赴重庆
毛泽东的八角帽换成了巴拿马盔式帽
枣园桂园林园
国共两巨头历史性的握手
初次会谈风波骤起
国共谈判在山城艰难地进行着
各方关注桂园何先生的行踪
毛诗引起的《沁园春》热
毛泽东临别前山城突然响起枪声
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毛泽东握别蒋介石
第九章 国共决战
《双十协定》只是纸上的东西
迷航的飞机泄露了蒋介石的天机
大规模内战正不宣而战
马歇尔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紧张时刻发生紧张事件
毛泽东笑称蒋介石是纸老虎
毛泽东用林冲战略对付蒋介石
蒋介石为光复中共赤都兴高采烈
毛泽东笑谓胡宗南骑虎难下
蒋介石下令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匪
蒋介石步上中华民国总统宝座
大决战前夕双方摩拳擦掌
东北之败使蒋介石气得吐血
55万蒋军被歼淮海
古都北平在没有硝烟中交接
第十章 风卷残云
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之死
毛泽东和蒋介石新年对话
毛泽东斥责蒋介石求和是虚伪的
蒋介石忍痛宣告引退
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
毛泽东论蒋介石、李宗仁优劣
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受到冷遇
敏感时刻发生敏感事件
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通向李宗仁的暗线
蒋介石在上海差一点被活捉
紫石英号事件震惊世界
国共之战已进入尾声
别了,司徒雷登!
五星红旗的诞生
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开国大典
蒋介石对中国大陆的最后一瞥
杨虎城将军遇害
第十一章 隔着海峡
蒋介石只能实行第三方案
蒋介石对退往美丽岛作了周密部署
蒋介石迫使李宗仁让位
蒋介石反思失败的原因
美国政府既抛蒋又弃台
朝鲜的枪声使蒋介石喘了一口气
毛泽东的解放台湾和蒋介石的反攻大陆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迷雾
周恩来在万隆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章士钊和程思远各负特殊使命
曹聚仁为北京和蒋经国牵线
蒋介石派出宋宜山密访北京
第十二章 未完的棋
万炮齐轰金门震惊了世界
金门成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争斗的焦点
叶飞透露了炮击金门的内情
曹聚仁在紧张时刻出现在北京
戏剧性的炮击金门
毛泽东的经济政策失误使蒋介石幸灾乐祸
毛泽东笑谓李宗仁归来误上贼船
曹聚仁穿梭于北京香港台北
文革狂潮时期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着手安排身后事
基辛格密访北京如同爆炸了原子弹
台湾被逐出联合国成了太平洋中的孤舟
尼克松眼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毛泽东派章士钊赴港重操旧业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垂垂老矣
蒋介石自知不起口授遗嘱
病危的毛泽东给华国锋写了你办事,我放心
邓小平和蒋经国继续着那盘没完的棋
|
內容試閱:
|
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每当我徜徉在上海兴业路上,望着那幢用青砖与红砖相间砌成的李公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肃然起敬之余,我又感到困惑:这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在漫长的岁月之中,还没有一部长篇细细描述?
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占着地利优势,我在1988 年冬开始着手这一题材的创作准备工作。
我进入角色之后,很快就发现,这一题材错综复杂,在当时有许多禁区,特别是对中共一大一些重要代表评价不一,所以造成多年来无人涉足这一重大题材进行创作。
当我来到中共一大会址进行采访时,他们的第一句话,使我十分吃惊:你们上海作家协会又来了?!
我一问,这才得知:在我之前,两位上海老作家早已注意这一重大的上海题材,先后到中共一大会址进行采访。
先是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老作家于伶在20 世纪50 年代进入这一创作领域。他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正确评价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法绕过陈独秀。在20 世纪50 年代,
陈独秀还戴着中国托派领袖右倾机会主义头子之类的大帽子。不言而喻,
于伶无法写作这一重大上海题材。
接着是上海作家协会的另一位副主席、老作家吴强在20 世纪60 年代着手于这一重大上海题材。吴强除了遇上于伶同样的难题之外,还多了一道难题:当时,中苏两党正在展开大论战,而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苏俄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的。尽管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并不等同于列宁领导的苏俄,但是在当时中苏大论战的形势下,这一题材仍是麻烦甚多。不言而喻,吴强和于伶一样,在做了许多采访之后,也没有写出作品。
就创作才华和创作资历,作为后辈的我,远不如于伶和吴强。我十分幸运的是,恰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历史问题倡导实事求是的原则,使我有可能闯入这一久久难以涉足的创作领域。
我一次次访问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得到了热情的帮助。从最初找到这一会址的沈之瑜,到馆长倪兴祥、支部书记许玉林,研究人员陈绍康、陈沛存、俞乐滨、任武雄,还有档案保管人员,都给我以鼓励、支持。
我专程前往北京,访问了九旬长者罗章龙、王会悟,也得到李书城夫人薛文淑及其子女,还有包惠僧夫人谢缙云的许多帮助。中国国家革命博物馆李俊臣研究中共一大多年,与我长谈,给予指点。中国人民大学杨云若教授是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的专家,因病住院,她的丈夫林茂生教授陪我前去看望。她答复了我的许多疑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玉贞教授是研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专家,也给我以指教。
在所有的中共一大代表之中,唯刘仁静的资料最少。我求助于他的儿子刘威力,他逐一答复了我的有关问题。
我来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与馆长于金良长谈,他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中共一大在南湖举行闭幕式的情况。
上海的九旬老人、陈独秀的机要秘书郑超麟,亲历中共早期活动,尤其熟悉陈独秀的情况。我多次访问他,每一次他都不厌其烦地给予答复。
陈望道之子陈振新,陈望道的高足、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光磊教授,上海市地名办公室,原大东旅社老职工孙少雄等,也给我以帮助。
我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共一大的回忆录、访问记、论文、人物传记、档案等中共党史专家们做出的众多的研究成果。本书是在中共党史专家们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没有他们的细致的研究,就不会有这本书。例如,邵维正的几篇关于中共一大的论文,给了我很多启示。
中共一大是在秘密状态下召开的,当时的档案所存甚少。中共一大的代表们虽然有很多人留下了回忆文章,但大都是事隔多年的回忆,而人的记忆力终究有限,因此对许多事说法不一。陈公博的《寒风集》中甚至把马林和斯里佛烈 马林的原名 当成两个人,而《包惠僧回忆录》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有多处。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些中共一大代表后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政见不一,回忆的观点也有明显分歧。大致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后来留在中国大陆的,如董必武、李达、包惠僧的回忆;一类是在海外的,如张国焘的回忆;另一类是成为汉奸的陈公博、周佛海的回忆。仔细、慎重地比较各种回忆录,去除错记之处,剔除虚假,删去某些人的自我吹嘘,弄清某些难言之隐,这番去伪存真的功夫颇费时间,但这是必不可少的。我力避误区,尽量做到本书史实准确,因为所描述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然而,错误的窜入有时往往还是难以避免的。
本书采用T字形结构:第一章至第六章,写的是历史的横剖面,即1921 年前后,而第七章则是纵线,写了中共一大代表及与一大有关的重要人物自1921 年至谢世的人生轨迹,其下限一直写到1987 年刘仁静之死。另外,
《尾声》一章以粗线条勾勒中共的历程。
这样的T字形结构,为的是使这本书有纵深感。
当本书正在写作之中,1990 年2 月12 日,我在上海作家协会出席专业作家会议,有关领导传达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意见:希望上海的专业作家能完成一部关于中共一大的长篇,以庆祝中共诞生70 周年。这一意见与我的创作计划不谋而合。《新民晚报》很快就报道了我的创作情况。这样,也就更加紧了本书的创作。
《红色的起点》初版本在1991 年1 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诞生70 周年前夕,而这本书在当时又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唯一一部纪实长篇,正因为这样,书一出版,引起强烈反响,进入热门书排行榜前五名。数十家报刊选载、摘载、连载了这部长篇,内中有《文汇报》《羊城晚报》《报刊文摘》《文摘报》《海上文坛》《民主与法制》,等等。《社会科学报》则连载了作者关于《红色的起点》的采访手记。
1991 年6 月28 日,上海作家协会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了《红色的起点》作品讨论会。作家、党史专家、评论家热情地肯定了这部纪实长篇。
中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杨云若教授指出:
《红色的起点》一书收集了有关中共一大的大量资料,集中解决了若干含糊不清的问题,把党成立之前的有关事件和人物交代得一清二楚。全书才思横溢,文笔流畅,可读性很强,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它既是一本优秀的报告文学著作,又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多年致力于中共一大研究的中共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指出:
看了《红色的起点》,大有清新之感,这样生动地再现建党的历史,的确是一个突破。
《红色的起点》在港台的反响,颇为出乎意料。
在香港、台湾,我曾发表过许多文章,出版过很多著作,但是《红色的起点》能够打入港台书市,出乎意料因为这本书在海峡此岸,列为中国共产党建党70 周年献礼书。这样的献礼书,居然出人意料由香港和台湾出版社分别印行港版、台版。
最初,在1991 年7 月1 日,中国共产党70 周年大庆之际,香港《明报》月刊7 月号和台湾《传记文学》第7 期(及第8 期),分别发表了《红色的起点》的《序章》。
接着,香港印出了香港版本,书名用中性的书名《中共之初》。
接着,台湾版则用了《大机密》这样耸人听闻却又不具政治色彩的书名。
从《红色的起点》《中共之初》到《大机密》,反映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出版界的不同视角和心态。
台湾版封面上印着红色的大机密三个大字之外,在书名旁边,还印着国共真相
军政秘档。封面上方,有一行醒目的字:一举揭露70 年来国共政争的始源!
这样一部充满神秘感的长篇,其实,就是《红色的起点》!
考虑到《红色的起点》是政治性很强的书,我与港、台出版社签约时,都说明如作修改,必须事先征得作者同意。对方遵守诺言,除了改换书名之外,
内文一字不改,只是删去了原卷首语谨以本书献给中国共产党70 华诞,由我另写了适合港、台读者的卷首语。
台湾版的内容提要,是台湾出版商写的,印在封面勒口上。那措辞虽然是从台湾商业性视角写的,大体上还是可以的:
15 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竟然彻底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命运!
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1921 年7 月23 日至31 日,确实是不平常的一周。这一周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虽说那15 位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之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中国共产党却在70 年间,
从最初的50 多个党员发展到今日拥有4800 多万党员。中共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党,也是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数,占世界共产党党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70 年前在上海法租界李公馆所召开的中共一大,虽只15 个人出席,却影响深远
这样的内容提要,一字不易,移作大陆版用,也未尝不可!
韩国一家出版社要出《红色的起点》的韩文版。他们说,韩国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所以对于韩国人民来说,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诞生的,需要读《红色的起点》。
在《红色的起点》初版本出版之后,我又对《红色的起点》作了许多修改和补充,使这本书不断以新的面目与广大读者见面。
2013 年1 月,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社出版了《红色的起点》英文版RED ORIGIN。
接着,在2013 年,美国全球按需出版公司Demand Global 出版了《红色的起点》法文版DE POINT DE DEPDRT ROUGE。
叶永烈
1990年5月23日 完成初稿
1998年6月7日 二稿
2014年6月24日 改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