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中国*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跨界学术名人江晓原代表作将科学从人们盲目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与互动,以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阐述耳目一新之论点。
★国内新科普著作佼佼者,轻阅读与深思考的完美结合,在手倦抛书式的休闲中揭开科学的重重面纱,颠覆唯科学神话这是人人都可看懂的通俗科学史,也是好玩易读的科普故事小说,更是提倡人文精神、破除唯科学主义的现代科技反思录。 3册129 篇短文涵盖天文地理、宇宙太空、科技科幻,不仅细数科坛史上种种趣事,也考量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类的关系: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是脱缰的野马,人们对于科学技术,早已不是担心它发展得太慢,而是担心它发展得太快,担心它会失控。
★中国好书系列,刘慈欣赞誉 在有趣、新奇的知识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对科学和人性的严肃思考《科学外史》自出版后好评如潮,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中国好书,上海图书奖一等奖,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科普类风云图书等多项荣誉。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等众多科坛名人倾情推荐。
★精装版系列隆重问世,更臻美善,值得珍藏。图文细致修订,阅
|
內容簡介: |
《科学外史》系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本书为该系列第二本,延续了通俗好读的行文风格,但思想性更强,论战色彩更浓,在当下某些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更鲜明。全书分为科学之名科学之惑科学之危亦幻亦真地外文明身后是非步天之歌7个主题,对唯科学主义之弊端及谬误,关注尤多。
|
關於作者: |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约百种,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
目錄:
|
科学之名
1835年的月亮:一场可喜的骗局
埃舍尔的画中有没有科学?
概率论在彩票游戏中帮助谁?
智商测试之前世今生
冷核聚变:利益争夺中的迷局
是回归科普原初目的的时候了
科学之惑
那条长尾其实是虚幻的
生也有涯,网也无涯:互联网无限选项之害
中国互联网面临历史性的三岔口
我们的身体是客观存在吗?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争论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博物学传统发微
科学之危
当代科学争议中的四个原则问题
被严重误导的转基因主粮争议
隐私与天书之基因伦理学
核电站与原子弹:哪个更危险?
科学政治学典型个案:台湾核四争议
阿波罗登月:用科学工具竖一块冷战里程碑
日本25艘航空母舰点鬼录
亦幻亦真
宇宙:隐身玩家的游戏桌,还是黑暗森林的修罗场?
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
《黑客帝国》之科学思想史
《云图》:平庸的故事,奇特的讲法
《地狱》:人口困境的非法解
《自然》杂志与科幻的不解之缘
威尔斯为何无法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地外文明
从德雷克公式到SETI
围绕METI行动的争论
火星文明从科学课题变成幻想主题
曾让天文学家神魂颠倒的火星运河
身后是非
贵族天文学家的叛逆青春
遥想当年,天堡星堡
使超新星革命,让大彗星造反
双面人:天文学家和星占学家
两百年的东方奇遇
哥白尼的圆:尚未扑灭的谬种
哥白尼学说往事:科学证据是必要的吗?
爱丁顿到底有没有验证广义相对论?
迷人悬案:玻尔与海森堡之1941
步天之歌
梁武帝:一个懂天学的帝王的奇异人生
水运仪象台:神话和传说的尾巴
星盘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天文年历之前世今生
私人天文台之前世今生
|
內容試閱:
|
自 序本来我以为,《科学外史》只能是小众图书,聊供少数同好把玩把玩而已,所以当贺圣遂先生提议将我在《新发现》杂志上的专栏文章结集出版时,我还私下暗想这样的书送送朋友倒挺好。没想到《科学外史》 出版之后,不过半年多时间,居然迭邀虚誉,已经获得至少七项荣誉,包括首届(2013)年度中国好书、第十三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这完全出我意料之 外。现在这本《科学外史Ⅱ》,也许有读者会以为,是不是和电影得了奖或有了票房之后就拍续集那样,出版社和我看见《科学外史》得了奖,就乘势再出续集?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我将《科学外史》定稿交给出版社时,《科学外史Ⅱ》已经在我电脑上编好了,时间恰好在一年之前。这种情形在电影行业也是有的,比如著名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就是事先规划好的,只是推出时间有先后而已。按照我和出版社原先商定的计划,就是准备一年后再推出《科学外史Ⅱ》这已经在《科学外史》 的自序中明确预告了。由于这一年我继续在写《新发现》 杂志上的科学外史专栏,所以这次编定《科学外史Ⅱ》 时,自然就在原稿上增加了12篇。在《科学外史》入选年度中国好书之后,有些媒体为此前来采访,不止一家媒体的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听说您即将推出《科学外史Ⅱ》,请问它和《科学外史》有什么不同呢?由于《科学外史Ⅱ》早已在我电脑上编好了,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给出答复:和《科学外史》相比,《科学外史Ⅱ》的思想性更强,论战色彩更浓,在当下某些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更鲜明。读者若垂顾本书正文,将发现事实正是如此。现在回顾起来,当初将专栏取名科学外史,还真有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这个名字高度开放,可以容纳几乎一切与科学有关的事情、人物、概念,它允许作者在许许多多迥然不同的场景中随意跳转,选择话题,这非常有助于本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我要感谢那些喜欢在《新发现》杂志上或我的新浪博客上阅读科学外史专栏文章的读者,他们的喜欢鼓励了我的写作,有时还能激发我的灵感。
江晓原2014年5月2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