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一百多年前,小提琴作为西方管弦乐器中的一员,携带着它三百年的历史与辉煌,开始了中国之旅。
经过几代音乐人的不懈努力,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小提琴作曲家和演奏艺术家,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小提琴作品。
一个世纪以来,小提琴已经在中华神州艺术的百花园里生根、开花、结果,那些经过几代人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犹若艺术星空中的璀璨星辰,生动地记录了华夏儿女在民族复兴伟大历史征程中的心路历程。
七卷本系列图书《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委托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丁芷诺担任主编。编委会成员以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历经整整四年从500多首乐曲中,遴选出了79位作曲家的101首经典作品。
收入本套图书中的小提琴作品,创作时间跨度整整100年。*首作品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19年创作的《行路难》,这是目前所见*早的由中国人创作的小提琴作品。
7卷本系列图书以编年集成方式精心梳理,按不同历史时期分卷成册。每一首入选作品均标注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并附以作曲家生平考证、简介评述。所有作品均附音响,音频内容涵盖54位小提琴演奏
|
關於作者: |
主编丁芷诺(1938- )小提琴教育家,上海人。 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后留校任教。曾参加国际舒曼弦乐四重奏比赛,1982年及1991年两度由国家教委派出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及奥地利留学,回国后从事室内乐教学,培养了许多学生,作为音乐教育家,多年来她改编了不少深受中外听众欢迎的小提琴独奏,齐奏, 弦乐四重奏,弦乐合奏等乐曲,其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写出的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被评为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弦乐合奏基础训练和 新编小提琴教程评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材 创新奖及特等奖。她培养的上海四重奏上海青年四重奏东方四重奏等在国际上荣获声誉。作为室内乐指挥,曾组织指挥了多支学生室内乐队,到各地举行音乐会,她本人经常受到北京中央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邀请指挥该团的室内音乐会。作为音乐教育家, 1994年她和几位同事创办了丁善德音乐学校和每年暑假举办弦乐夏令营。
何占豪(1933- )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历任多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付主席。多次受聘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古筝专业评委会主任。
主编丁芷诺(1938- )小提琴教育家,上海人。 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后留校任教。曾参加国际舒曼弦乐四重奏比赛,1982年及1991年两度由国家教委派出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及奥地利留学,回国后从事室内乐教学,培养了许多学生,作为音乐教育家,多年来她改编了不少深受中外听众欢迎的小提琴独奏,齐奏, 弦乐四重奏,弦乐合奏等乐曲,其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写出的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被评为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弦乐合奏基础训练和 新编小提琴教程评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材创新奖及特等奖。她培养的上海四重奏上海青年四重奏东方四重奏等在国际上荣获声誉。作为室内乐指挥,曾组织指挥了多支学生室内乐队,到各地举行音乐会,她本人经常受到北京中央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邀请指挥该团的室内音乐会。作为音乐教育家, 1994年她和几位同事创办了丁善德音乐学校和每年暑假举办弦乐夏令营。
何占豪(1933- )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历任多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付主席。多次受聘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古筝专业评委会主任。
主要大型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合作)、交响诗《龙华塔》、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二胡协奏曲《别亦难》、《乱世情》、《英雄泪》,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筝与乐队《云山组曲》,筝乐诗《陆游与唐婉》。交响南音《陈三五娘》等。主要中小型作品有管弦乐《胡腾午曲》、《伊犁河畔》,古筝独奏《茉莉芬芳》《姐妹歌》,歌曲《别亦难》等。何占豪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路子。他的众多作品,中西交融、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国内外许多交响乐团、民族乐团经常上演他的作品。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上海、杭州等地有关单位多次举办过何占豪作品音乐会专场。他的作品中,梁祝协奏曲,多次获中外唱片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白金唱片奖,他编配的高胡协奏曲《梁祝》,由香港中乐团主办的世界华人地区投票选出二十世纪最佳十首民乐作品中,获最高得票奖。《临安遗恨》《茉莉芬芳》1995年获文化部教育司颁发的优秀创作奖,由于他对中国音乐事业的突出贡献,二〇一三年中国文学艺术家联
|
內容試閱:
|
在一百多年前,小提琴作为西方管弦乐器中的一员,携带着其三百年的历史与辉煌,开始了它的中国之旅。但在清末年间,小提琴在中国还处于深宫幽闭状态,并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直到20世纪初,上海贫儿院音乐部、中华音乐会及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社团和司徒梦岩等人开始从事小提琴的演奏、教学与制作等活动。1927年11月,蔡元培、萧友梅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中国的小提琴专业教学和音乐会演奏开创了先河。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小提琴作为一颗来自异国他乡的文化种子,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并在中国的音乐百花园中开花结果,赢得了广大音乐家和群众的喜爱,闪耀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欣喜的是,在几代音乐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不仅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小提琴表演人才,在世界乐坛获得广泛好评,而且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典作品。
应上海音乐出版社之邀,我们编辑了这套七卷本的《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19192019)》,旨在梳理和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优秀成果,为音乐界和音乐爱好者提供演奏、学习和研究的参考。本套曲集具有以下特点:
一、选曲范围广泛。以往被搬上舞台的中国小提琴作品,常常局限于《思乡曲》《牧歌》《新春乐》《新疆之春》等有限的几首作品。对于当代作曲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作的新作品,广大读者并没有太多机会熟悉和聆听。为了将更多的优秀作品呈现给读者,我们从收集到的近500首作品中遴选了79位作曲家的101 首作品集结成册。选曲标准为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能反映时代特点,演奏频率较高。其中个别作品虽因历史原因未能得到广泛传播,但其艺术性和独创性还是应该得到肯定和重视。
二、曲目排序采用编年体。与常见的作曲家作品选集不同,我们将选取的101首中国小提琴作品分为七卷,按照创作年代排序,以期勾勒出较为清晰的小提琴创作发展脉络,既能体现作曲家的个性化追求,又可反映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创作共性。
三、乐谱与音像配套。为了更直观地呈现书中的101首中国小提琴作品,专家团队历时4年深度挖掘每首作品的各种版本,并从中精心挑选出风格最为贴切、演绎最为经典的录音,最终汇编、集成了全套作品的音响。其中作曲家推荐的有21首,编委会提供的有21首,从已出版唱片中遴选的有49首,最后还约请8位演奏家录制了10首作品,其中既有老一辈演奏家,也有中青年演奏家,还有热爱中国音乐的外国小提琴家,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珍贵的历史录音尽管音响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极具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此外,由于版本原因及个性化的艺术处理,个别演奏与乐谱可能略有出入,凡此情况均以乐谱为准。
四、伴奏乐谱基本采用钢琴版。独奏曲中除个别用乐队版外,一概用钢琴伴奏。部分协奏曲的录音由乐队伴奏,但乐谱则采用钢琴缩编谱。
下面按照编选顺序,将每一卷的曲目概况做简略介绍。
第一卷(19191949)中国小提琴创作始于一批留学海外的小提琴家。以马思聪、冼星海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家们不但学习演奏小提琴,也致力于学习创作小提琴作品。如将一生精力贡献给小提琴创作的马思聪,其作为开创者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值得一提的是,与萧友梅有密切交往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19年创作的标题为《行路难》的乐谱,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首由中国人创作的小提琴曲。这首作品过去从未正式发表,但因其为中国小提琴创作的真正起点,故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我们将此曲收录在百年经典之中,是想对这位热爱音乐的科学家表示敬意。在这个时期,马思聪创作了大量流传至今的作品,如著名的《思乡曲》《牧歌》等。桑桐的《夜景》是运用自由无调性手法并加以民族化的最早尝试。
第二卷(19501957)共和国成立初期,作曲家们采用民歌素材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如茅沅的《新春乐》、马思聪的《山歌》、黎国荃根据古曲改编的《渔舟唱晚》、马耀先与李中汉的《新疆之春》等,还有沙汉昆的《牧歌》、杨善乐的《夏夜》、焦杰的《在西北草原上》以及杨宝智根据河北民间乐曲改编的《喜相逢》等。这些作品确立了中国小提琴曲库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淳朴的音乐风格。
第三卷(19581965)在当时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创作理念影响下,广大小提琴演奏者(包括乐团演奏员及音乐学院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一声势浩大的创作浪潮中。他们拿起乐器,走向农村、工地,当一把小提琴声音不够亮响时,就组成十来个人的齐奏,伴奏乐器也从钢琴变成了携带方便的手风琴。很多演奏者也投身创作,有的用民歌、歌曲改编演奏,有的借用中国民族乐器的技法演奏,让广大群众对小提琴产生好感并乐于接受。此时不仅出现了根据传统乐曲改编的《二泉映月》、齐奏曲《四季调》《山区公路通车了》等,还涌现了一批业余的作曲家(有的从此走向了专业),更重要的是孕育和催生了中国小提琴曲库的灿烂明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将其收入第七卷(协奏曲卷)中。同时期还有张靖平的《庆丰收》、秦咏诚的《海滨音诗》和施光南的《瑞丽江边》等优秀作品诞生。
第四卷(19661976)在文革期间,小提琴创作并没有完全停滞。作曲家陈钢和演奏家潘寅林通力合作,为小提琴贡献了多部优秀作品,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等。一些演奏家也加入了创作行列,如阿克俭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李自立的《丰收渔歌》,何东的《黎家节日》等,还有齐奏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作品虽多为歌曲改编,但是在创作手法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很好地发挥了小提琴的技巧性能,因而获得专业演奏者、业余爱好者的一致喜爱和好评。
第五卷(19771990)改革开放迎来了思想解放,人们在创作观念和写作技法上更为大胆和丰富,创作题材也呈现多元化局面。此时出现的优秀作品有瞿小松的《山之女》,权吉浩的《节日的喜悦》等,还有杨宝智根据古曲改编的《关山月》。
第六卷(19912015)中国作曲家在深入学习现代创作技法的同时,也对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有了更自觉的创作追求。新理念、新视角带来了可喜的新成果,年轻一代作曲家的新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如陆培的《夕阳箫鼓》、赵曦的《火天堂》、陈疏赢的 《姑苏吟》、李勋与丁豆豆合作的《裙子》《对花》等,都获得专业人士的好评。
第七卷(协奏曲卷,19592019)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演出率,但实际上由于演出规模和条件的限制,尚有多部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没有获得足够的演出机会。为此,我们特地收录了9首具有代表性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该卷中除了单乐章的协奏曲,如何东与宗江的《鹿回头传奇》、夏良的《幻想协奏曲》、张丽达的《茫谐》以及盛宗亮的《飞飞歌》之外,多乐章的协奏曲均节选了部分乐章,希望这些作品能获得音乐界和爱好者更多关注。
回眸中国小提琴艺术的百年发展历程,以上这些优秀的小提琴作品经过风雨洗涤和岁月考验,已经升华、积淀为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并以其浓郁的中国风格在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散发出东方神韵和艺术魅力。相比古典音乐在世界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的小提琴音乐创作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相信在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小提琴爱好者的热情支持下,中国的小提琴艺术百花园里定将开出更加灿烂绚丽的花朵。
在2015年中国小提琴学会的年会上,《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1919-2019)》的编辑和选曲工作得到了近百名小提琴学会理事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作为这项工作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上海音乐出版社相关领导和编辑多次召集编委会专题讨论,还负责洽谈作品版权、组织演奏家录制音像制品等工作。我们也得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相关领导、部门和师生们的热心关注,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视野和水平有限,编选工作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19192019)》编辑委员会
2019年3月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