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19世纪上海自有租界之后由西人编辑出版的早期年鉴之一,原书藏上海图书馆,品相完好,使我们得以全文影印、原样复刻该书,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料遗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周振鹤老师在其《人生不可能有常》一文中提到:上海图书馆收购罗氏藏书中有一册1854年版的《上海年鉴》,为我们复原上海开埠初期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即在此指点下去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寻查、摘录,继而邀请文史、出版专家论证,根据其英文著作特点,形成原著影印与研究文集结合的整理方案,既存留历史原貌,又体现了研究的深度。
|
內容簡介: |
1854年英文版《上海年鉴》由北华捷报馆编印,作为上海的地方性年鉴,此书由当时在上海的英国人编辑,在20世纪之前中国年鉴稀缺的情况下,为后人保留了研究当时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的资料,弥足珍贵。本次出版函装二册,其中一册全文影印、原样复刻1854年版《上海年鉴》,另一本平装本是以《上海年鉴》为基础就相关上海史及近代史进行研究而撰著的文字合集,其中包括对该书节选部分文字进行选译的译文,方便中文读者探知年鉴内容,以及历史学家和著名史学者周振鹤、熊月之、朱华各位先生及弟子的相关导读及论文数篇,令读者能够深切体察当时上海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态,进一步了解该年鉴的价值所在。
|
關於作者: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是1986年8月经上海市委批准成立的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局级事业单位),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地方志编纂工作。
|
目錄:
|
平装本目录前言 洪民荣《上海年鉴(1854)》解题周振鹤北华捷报社编的《上海年鉴(1854)》 周育民复原上海史实的重要资料 熊月之1853年上海外人社会的若干史实基于1854年《上海年鉴》的考察 朱华开埠初期的上海租地及洋行基于1854年《上海年鉴》的研究 罗婧19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民俗的研究:以《上海年鉴》中的两篇小文为例叶舟报馆三人行《北华捷报》初创期职员小记沈思睿由早期英文年鉴论《上海年鉴(英文版)》编纂 裘晓燕后记王继杰
|
內容試閱:
|
平装本前言洪民荣
20年前,《上海年鉴》创刊,之后逐年出版,系统记述上海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年度情况,与下限1995年的《上海通志》衔接,构成反映上海地情的资料性文献系列。2001年起制作光盘版,2002年起编纂英文版,为中国内地最早省级年鉴英文版, 2004年起在中国上海(www.shanghai.gov.cn)和上海通网站(www.shtong.gov.cn)发布,至此,建立起中文版、英文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的信息发布体系,服务社会公众,成为上海名片。其实,论及上海城市综合年鉴的编纂历史,则更为悠久。1935年至1937年、1946年至1948年,上海市通志馆、上海市文献委员会曾编纂《上海市年鉴》6种。1935年出版的创刊号,分设特载、土地、人口、天时、气象、行政、司法、外交、军事、财政、公共租界、法租界、金融、教育、交通、工业、劳动、商业、农林渔牧、学艺、宗教、社会事业、社会调查、时事日志等门类,故柳亚子馆长序曰:上海通志馆,实为以科学方法研究地方史料之首创者。另外,上海华东通讯社出版有1947年《上海年鉴》。上述年鉴均收录于上海书店出版社《民国上海年鉴汇编》之中,于2013年重版。然而,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周振鹤在上海图书馆收藏罗氏藏书中发现的《上海年鉴(1854)》(Shanhae Almanac for 1854,and Miscellany),把上海城市综合年鉴的历史推前八十余年。经梳理考证,1854年版乃该系列年鉴中的第三册,第一册(Shanhai Almanac for 1852,and Commercial Guide)于1852年1月由北华捷报馆编辑、字林洋行发行,载有中国通商五口外侨一览、洋行名录、大事年表、港口章程、上海概况等。检索著名公共图书馆网络资料,1852年版、1853年版俱未见收藏,仅见于2015年海外某次拍卖信息。由此可见重新影印1854年版的意义,不仅缘于该书是中国内地现存最早的年鉴,弥足珍贵。寻找中国最早年鉴,向为年鉴界关注,先后有1909年《新译世界统计年鉴》、1879年《澳门年鉴》、1864年《海关中外贸易年刊》诸说。抑有进者,乃是对于年鉴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即如中文年鉴一词源起,也是扑朔迷离。《上海通志大事记》把最早的1852年版记为《上海年历》,很可能沿用当时译法,因为年鉴一词在中国迟至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才出现,可基本肯定如同历史等词应用日本译法(详见周振鹤《〈上海年鉴(1854)〉解题》)。该书体例架构、内容采择等,呈现当时西方年鉴的基本风格,值得解读。再者,对于上海史研究的价值。诚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对《上海年鉴(1854)》的评价:复原上海史实的重要资料。本书论文据此对当时上海的气候水文、外人社会、洋行分布及风俗等进行专题研究,成果初现。年鉴源于西方,但在具有强大记史传统的中国获得长足发展。《民国时期总书目》载述全国年鉴出版了280余种。据国家图书馆统计,从1949年至2013年11月,中国累计出版各级各类年鉴6171种。其中:全国性统计年鉴97种,全国性专业(行业)年鉴933种,地方统计年鉴911种,地方专业(行业)年鉴1478种,地方综合年鉴1883种,企业年鉴367种,学校年鉴225种,国际性年鉴107种,港澳台地区出版的年鉴170种,堪称年鉴大国。其间,编纂体例、内容包括行文都有相当变化,年鉴中国化是更大的课题,值得深加研究。2014年再版民国《上海市年鉴》创刊号,今又重印《上海年鉴(1854)》并组织研究整理,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搜集、保存、整理地方志文献和资料,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基本职责,藉此推动学术进步和文化繁荣,是为所望。(作者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