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419.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474.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58.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因树屋书影》十卷,著于顺治十六年(1659),是清初著名学者周亮工所撰读书札记,取材上自经史,下逮闻见,博观约取,辨诬正讹,其中台阁掌故、才女士子、博物字画、 诗文词曲、刻印校雠、草木花卉、怪力乱神信手所书,无所不包。四库馆臣评为记述典赡,议论平允,遗闻旧事,颇足以为文献之征。
|
關於作者: |
张朝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与文学,出版专著《汉末魏晋文学变化与文人群落变迁》,发表过论文若干。
|
目錄:
|
目録
目録
整理説明
書影序杜漺
序徐芳
書影序姜承烈
序高阜
序黄虞稷
序周在延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跋《書影》後
《書影》跋
跋
四庫撤燬書《書影》提要
|
內容試閱:
|
整理説明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字减齋,明末清初人,先世久居撫州之櫟下,故號櫟園,士人尊稱櫟下先生。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明萬曆四十年生於金陵,清康熙十一年卒。
周亮工少穎悟,頗得艾千子賞識,以爲此道復振,賴有斯人,異日功不在昌黎下也(周在浚《行述》)。然每以北籍沮於南試,二十八歲方中鄉試。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及第,以山東濰縣令釋褐,授浙江道御史。明亡投繯,被救。清始立,改兩淮鹽法道,調海防兵備道,升福建按察使,遷本省左右布政使,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户部總督錢法右侍郎,出爲山東青州道,遷江南督糧道(《年譜》)。時兵火未息,周亮工以一書生披堅執鋭,既有單騎赴賊之壯舉,又有運籌帷幄之韜略。晝則身先士卒,夜則賦詩唱和,豪氣風雅天下聞名。又能於商家元氣盡失之時,興鹽業、治漕餉。山東、維揚、福建之民郊迎路送,爲其建立生祠,刻石記功。至被誣繫獄,闔城百姓痛哭請馳,不忍聽聞。獄中每以詩歌自娱,與吴君雪夜擁被,敗絮之中聯句而成《北雪集》,長安争誦。與獄友書札嘗云今日尚不得旨,又活一日,即屬人作又活一日印(周在浚《行述》)。其爲人居暇好奬掖後進,見海内能文之士輒立爲延譽,且樂善好施,見故友難中輒傾囊相助。
周亮工愛詩能文,錢謙益評其詩云:情深而文明,言近而指遠,包函雅故,蕩滌塵俗。(錢謙益《賴古堂詩集序》)平生所著甚富,自爲删定,康熙六年(1667)付梓金陵。康熙十年(1671),盡焚所著書,一夕感慨曰:一生爲虚名誤,老期聞道,何尚留此耶?命盡火之(周在浚《行述》)。周亮工去世之時,所存者唯有《賴古堂文選》二十卷、《賴古堂焚餘詩文集》二十四卷、《因樹屋書影》十卷、《字觸》六卷、《閩小記》四卷、《同書》八卷、《鹽書》八卷、《蓮書》四卷、《尺牘新鈔》十二卷、《尺牘藏弆集》十六卷、《尺牘結鄰》十六卷、《删定虞山先生詩人傳》四卷、《讀畫録》、《畫人傳》四卷、《印人傳》四卷、《入閩記》一卷、《耦雋》四卷。《四庫全書》收入《賴古堂詩集》、《同書》、《閩小記》、《讀畫録》、《書影》五種,乾隆五十三年(1788)因其《讀畫録》人皆漢魏上,花亦義熙餘之句語涉違礙,所收諸書均遭禁燬(陳垣《陳援庵先生致余季豫先生函》)。今存《賴古堂集》、《書影》、《讀畫録》、《印人傳》、《閩小記》、《通燼》、《全濰紀略》、《字觸》、《尺度新鈔》、《藏弆集》、《結鄰集》、《賴古堂文選》、《賴古堂藏書》、《集名家山水》、《賴古堂印譜》。
《書影》十卷,順治十六年(1659)作於刑部大獄之中,乃周亮工官户部侍郎,緣事逮繫時,追憶生平見聞而作。因圜扉之中無可檢閲,故取老人讀書祇存影子之語,以《書影》爲名(《四庫撤燬書提要》)。周亮工在請室中自名其室曰因樹屋,著書賦詩,沉静自若,故其《書影》又名《因樹屋書影》。此書为作者讀書札記,取材上自經史,下逮聞見,博觀約取,辨誣正訛,其中臺閤掌故、才女士子、博物字畫、詩文詞曲、刻印校讎、草木花卉、怪力亂神信手所書,無所不包。四庫館臣評为記述典贍,議論平允。遺聞舊事,頗足爲文獻之徵。周亮工游歷天下,故交新知皆無俗語,所記時人語録足以補益史傳,有知人論世之助,論詩衡文能獨出機杼,迥不猶人。他以唐宋八大家爲尊,力詆舍體氣而專字句之文風,又好論詩、喜繪事、精印章、善書法、專藏墨,故書中騷人墨客涉獵彌廣,淵雅淹通。時逢易代之變,書中既有忠臣、烈女之屬,又多德政、愛民之官。周亮工有刻書之癖,隨筆拈來,前人及時人别集版本、校讎一一了然。又精六書之學,語言文字之奇、誤處皆能辯析精微。書中逸聞趣事,足以資閑談、廣見聞。是書成於獄中,學者敬之嘆之,謂先生天定道全,至有坡公繫獄鼻息雷鳴之譽。
《書影》一書,學術價值較高,兹舉數例,以見一斑。
此書記録了作者及時人對清初詩文的評價。《書影》作於順治年間,所記詩文諸條或可提供觀察清初詩文的一個視角。清初時文仍然蹈襲明代文必秦漢的主張,弘治之世,邪説興,勸天下士無讀唐以後書,後生相習爲腐剿,至今未已。(卷一)士人學秦漢古文,只是剽掠字句,並不能得其真髓。一二負名之士,好以秦漢相欺,字裁句掇,蕩然不復知所謂真古文,取其字句斷爛者而模範之,以爲樂府如是,豈非西子之顰、邯鄲之步哉?學秦漢者所見甚狹而心驕氣傲,作者及友人試圖以唐宋大家之文力挽狂瀾,由帖括字句而專注體氣。而韓愈、歐陽修之文正是學習古文之津梁:夫秦漢去今遠矣,其名物器數、職官地理、方言里俗,皆與今殊。存其文以見于吾文,獨能存其神氣耳。役秦、漢之神氣而御之者,舍歐、韓奚由!卷六
《書影》所記時人詩句警絶者,多爲五、七言律詩。這些詩句正如作者所言,皆有中、晚風調,不類宋格、翩翩唐響也。周亮工獄中所誦之句以豐神情韻見長,而疏於筋骨思理。作者讀詩偏好唐音,而旁落宋調。刊刻詩話亦推崇嚴羽,櫟園近在樵川痛詩道榛蕪,刻嚴羽《詩話》以風示海内(錢謙益《賴古堂詩集序》)。在唐詩中又偏愛皆楚楚有致、皆有清絶之趣、皆寫景清絶者(卷十),所選諸聯摹景寫情,多以清絶爲尚。時人盛傳者皆略去不録,專爲傳誦不廣者書之,靈光片羽,千古留香。
清代杜詩學的重心及成就也可從《書影》中略窺一二。此時錢謙益爲文壇宗主,學者解説杜詩以錢注爲圭臬,時常引用。字詞的涵詠、詩史互證的運用、對杜甫詩歌本意的探求,都在前人注杜的基礎上有一定新見,均可備一説。而時人對杜詩的理解,也與作者本人的詩學觀念密切相關。如,周亮工論杜詩晴天養片云之養字時,云似新而實穩,如以尖新之見取之,此一字卻不知增詩家幾丈魔矣,正與其論詩反對一味鑽營字句相類似。
前人對《書影》多有佳評。此書中多記奇聞異事,姜承烈序云:今試取其書讀之,凡古今來未聞未見、可法可傳者,靡不博稽而幽討,陸離光怪,莫可端倪。然其大指在乎正人心,維名教,感人之性情,益人之神志,長人之學問,非徒張華《博物》、干寶《搜神》,但矜詭異爲也。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贊其大抵記述典贍,議論平允。遺聞舊事,頗足爲文獻之徵。在近代説部之中,固猶爲瑕不掩瑜者矣。又,張遂跋云:今櫟園先生《因樹屋書影》出,采風論世,辨誣正訛,皆足羽翼經史,精確切用,淵雅可傳,洵百家之真珠船,一代之名山業也。錢鍾書作《管錐編》不時引用周亮工《書影》之言,或駁或贊,亦可一觀。
《書影》一書,命運多舛。初刻於康熙六年,後被作者付之一炬并燬其版。
其後餘書皆能重印,獨《書影》板燬已六十年,家藏舊本盡爲友朋索去,欲再覓一部,收藏者珍重,吝惜不與。後經其子周在延多方求索,幸於雍正三年(1725)據康熙六年本重刻。乾隆五十三年《四庫全書》覆勘之時,此書又被撤燬。故傳本不廣,彌足嘆息。
此前所刊行點校本《書影》共有四種。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中華書局(1958)、臺灣世界書局(196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皆以雍正三年本爲底本,其時康熙六年本尚不易得。然雍正三年本實乃原刻本之修補本,抽改之處不少,絶非底本之佳選。2000年故宫博物院和海南出版社連袂出版《故宫珍本叢刊》,其中包括影印《書影》出版之故宫本,即乾隆年間四庫館中抽而未燬之本,其中魯魚亥矢之誤不勝枚舉,況其在雍正本基礎上還有進一步的改動。相對而言,江蘇鳳凰出版社2008年影印出版的朱天曙編校整理的《周亮工全集》(共十八册),其中第三至四册收入十卷本《因樹屋書影》,底本選擇的正是康熙六年原刻本。
今以康熙六年(1667)原刻本之影印本爲底本,即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六年賴古堂刻本,簡稱康熙本。參校本有二:一爲清雍正三年(1725)懷德堂據賴古堂原本排印本,簡稱雍正本。二爲2005年北京出版社《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影印故宫博物院圖書館藏清乾隆鈔《四庫全書》撤出本,簡稱乾隆本。
本次校點之所以抽换底本,以康熙本替代雍正本,實因康熙本乃《書影》之祖本,此書之原貌賴此庶幾得以重現。兹略舉數例:
雍正本、乾隆本有整條另改爲他文者,如卷一康熙本有在金陵時,見馮錦衣所藏沈石田畫忠孝卷,葵數百本,萱亦數百本,皆縱横淋漓,曲盡寫生之致。馮故黨馬、阮,亂時都人惡之,盡罄其藏卷,不知竟歸何所矣。然亦不識此傖藏此何爲之語,雍正本、乾隆本另作雙行小字:陳椒峰玉璂曰:偉哉先生之言!然先生不更加詳審,概以爲黨人也而賢之,璂則不能無辨。嘗考黨人之内,如吕公著、韓維,初爲安石延譽者也,曾布、章惇,阿權膴仕,李清臣首倡紹述之説,以開國釁,黄履訏垂簾之事,擊吕大防、劉摯而去之,安燾依違蔡確、章惇,無所匡正,葉祖洽對策,言祖宗多因循苟且之政,陛下革而新之,遂擢第一。若此者皆得與乎黨人之數,是果皆得爲黨人乎哉!先生以尊崇之過,未加詳審,由此而觀,果賢耶否耶?此璂之所以不能已於辨也。若夫程頤、蘇軾、劉摯、梁燾諸君子,固傑然稱賢矣,然苟當日協恭和衷,共圖國事,則朝廷上下之間必有赫然大振者,奈何互相犄角,爲洛、爲蜀、爲朔,各以類分,致令蔡京得籍爲口實,究乃與章惇輩並列而爲黨,不尤大可惜哉!
又有徑直删去者,如卷七康熙本云:成都有竹名對青,半青、半紫,二色相映可愛。見《華陽國志》。余在泉州見此種甚多,但皆細如拇指,絶無巨者。雍正本、乾隆本皆無此條。
又有改字者,如卷一康熙本云吾黨憂之,雍正本改黨爲産。康熙本云别來龍樹歲時深,雍正本改龍爲隴。
凡此種種,每卷雖多寡不一,然少至數字,多至數百字,康熙本與雍正本、乾隆本差别較大。細尋其理,或因周亮工去世後其子重刻時爲躲避文禍而不得不删改,實非作者原意。若後世讀者據以揣度作者之意,則有張冠李戴之嫌;若引此以證他,則有失準的,故不可不慎。
雍正本作爲底本雖不合適,然與乾隆本一起作爲校本,在與康熙本的對比中卻能清晰地顯示出清朝文字獄由康熙、雍正至乾隆朝的變化。以關涉錢謙益諸條爲例,周亮工《書影》作於順治朝,此時尚屢引錢虞山之言,或爲駁斥或以爲的論。康熙六年此書付梓,康熙十年作者竟親燬其板。其子雍正三年重刊此書,所涉錢虞山之語大多抽改。所改之字數與原刻相同者,則行款依舊。倘增補過甚,則以雙行小字填補或徑直删去。至乾隆時,四庫館中抄録之人不僅除去錢氏之言,與其有關的書名、詩名盡皆削去,有時甚至割裂原文,惟求一字不剩。如康熙本錢虞山云唐較杜詩,時有新義,乾隆本作余詳閲其所較杜詩。因此本書在校點時,底本不誤、校本誤者本不必出校,然考慮到校本之文有益學界研究清朝有關文字獄諸什,故特此注出。本書爲避免文字繁複,乾隆本中手民之誤皆不出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