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鬻子集解(子海精华编)

書城自編碼: 334591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周]鬻熊 撰[唐]逄行珪 注,聶濟冬,宋艷麗,孫娟 整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29172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2-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內容簡介:
《鬻子》,旧题鬻熊撰,今本《鬻子》简略文辞、古朴文风,偏重治世理政的道法家思想,约战国中后期诸子所作,分上下卷,共十四篇。本书在汇校汇注了前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道藏本《鬻子》进行了校正,增加了新的书证注释,对前人注释不当处做了笺证。
關於作者:
聂济冬,山东大学副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古典文献学。 宋艳丽,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级硕士。孙娟 ,山东 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2012级硕士。
目錄
目録
整理説明
進鬻子表
鬻子序
鬻子卷上
撰吏五帝三王傳政乙第五
大道文王問第八
貴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撰吏五帝三王傳政乙第三
鬻子卷下
曲阜魯周公政甲第十四
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二
數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禹政第六
湯政天下至紂第七
上禹政第六
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五
湯政湯治天下理第七
慎誅魯周公第六
鬻子佚文
鬻子附録
周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僖公二十六年》
戰國包山楚簡
戰國江陵望山沙冢楚簡
戰國新蔡葛陵楚簡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楚居》
漢司馬遷《史記》
漢劉向《别録》
漢班固《漢書》
漢應劭《風俗通義皇霸第一六國》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卷四《諸子》
唐張説《張燕公集》卷七《贈趙公》
唐林寳《元和姓纂》卷一
又卷六
唐陸淳《春秋集傳纂例》卷十《國名譜》
唐余知古《渚宫舊事》卷一
宋王堯臣《崇文總目》卷三《道家類》
宋劉恕《資治通鑑外紀》卷二《夏商紀》
又卷三《周紀》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宋羅泌《路史》卷二六《國名紀三》
宋高似孫《子略》卷一
宋陸佃《陶山集》卷一一《鬻子序》
宋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九《道家類》
宋黄震《黄氏日鈔》卷五五《讀諸子鬻子》
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卷六
宋王應麟《玉海》卷五三《藝文》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一一《經籍考子》
宋趙希弁《讀書附志》
明宋濂《宋學士全集》卷二七《諸子辨》
明楊士奇《東里文集》卷六《熊氏族譜序》
明楊慎《丹鉛總録》卷一二史籍類《鬻子》
明楊慎《丹鉛總録》卷十
明陳士元《江漢叢談》卷一
明李樂《見聞雜紀》卷一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一二《文部》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丙部《九流緒論》下
明胡應麟《四部正訛》中
明潛庵子《校訂〈鬻子注〉》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説》卷二十
明陳汝錡《甘露園短書》卷八武王将相
明萬曆三十年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明刊《十二子鬻子序》
明刊《十二子鬻子後記》
明刊諸子褒異本、明錢塘楊氏刊廣成子鬻子合刻本
明歐陽清《刻五子書序》
《百家類纂》雜家類《鬻子題辭》
《楊升庵先生評注先秦五子全書鬻子序》
《諸子彙函》附録《談藪》
清范邦甸《天一閣書目》卷三之一子部
清儲大文《存硯樓文集》卷十
清馬驌《繹史》卷一九《文王受命》
清姚際恒《古今僞書考》
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卷八
清梁玉繩《漢書人表考》
清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
清《文瀾閣四庫全書》卷一一七《雜家類》一《鬻子》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内篇一詩教上》
清章學誠《校讎通義》内篇卷三《漢志諸子》
清袁棟《書隱叢説》卷一一
清王太岳《四庫全書考證》卷五二《鬻子》
清石藴玉《獨學廬稿初稿》卷三《讀鬻子》
清崔述《豐鎬考信録》卷一《文王上》
清孫星衍《平津館鑒藏書籍記》補遺
清嚴可均《鐵橋漫稿》卷五《文類》三《鬻子序》
清嚴可均《子書六種》抄本跋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晋南北朝文》卷九
鬻熊
清凌揚藻《蠡勺編》卷二《鬻子》
清周廣業《循陔纂聞》卷一
清雷學淇《介庵經説》卷三《毛詩》
清輯補《世本居篇》
清沈欽韓《漢書疏證》卷二五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卷一七《讀子》
清錢坫《新斠注地理志》卷一六
清《墨海金壺》子部《鬻子提要》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五二
清宋翔鳳《過庭録》卷一三《鬻子》
清錢熙祚《逄行珪鬻子注校勘記》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續鈔》卷二
清俞樾《諸子平議補録》
清譚獻《復堂日記》
清陸心源《儀顧堂集》卷五《讀鬻子》
清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識》
清張之洞《書目答問子部》
清王樹楠《孔氏大戴禮記補注校正》卷七
清抄本《養素軒叢書》篇首
清抄本《養素軒叢書》卷末跋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地理志第八下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藝文志第十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藝文志第十
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卷二一《文王之什》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子部雜家類
清葉德輝校輯《鬻子序》
清梁啓超《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考釋》
清劉咸炘《校讎述林子書原論》
清劉咸炘《學略諸子略》
清劉咸炘《舊書别録賈子新書》
清劉咸炘《子疏定本老徒裔第三》
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姚明輝《漢書藝文志姚氏注解》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
顧實《重考古今僞書考》
金受申《古今僞書考考釋》
陳鍾凡《諸子通誼》
甘鵬雲《楚師傅傳》
葉長青《漢書藝文志問答》
張心澂《僞書通考》
蔣伯潛《諸子通考》
楊伯峻《列子集釋》
姜亮夫《楚辭學論文集楚文化與文明點滴鈎沉》
張舜徽《漢書藝文志通釋》
顧頡剛《顧頡剛讀書筆記逍遥堂摭録》
羅焌《諸子學述》
黄雲眉《古今僞書考補證》
吕思勉《先秦學術概論》
屈萬里《先秦文史資料考辨》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中國哲學中之道之建立及
其發展(一)》
趙蘭坪《中國哲學史》第六篇雜家第二章鬻子(小
説家一派)
《群書治要》學習小組《群書治要譯注鬻子》
張正明《楚文化史》第四章《鼎盛期的楚文化》
張成秋《中國的道家》(上册)《自然之道:源頭的源頭》
鄧瑞全、王冠英《中國僞書綜考》
楊柳橋《鬻子哲學思想的光輝片段》
劉葉秋、朱一玄、張守謙等《中國古典小説大辭典》
任光椿《任光椿自選集》上卷
涂又光著《楚國哲學史》第三章《粥熊》
王恒展《中國古代寓言大觀》
吕玉華《中國古代小説理論發展研究》
陳自力《逄本〈鬻子〉考辨》
王齊洲《〈漢志〉著録之小説家〈伊尹説〉〈鬻子説〉考辨》
潘銘基《〈鬻子〉與賈誼〈新書〉互文考》
內容試閱
鬻子集解
整理説明
整理説明
一鬻熊其人
關於鬻熊,史料記載甚少,通常認爲鬻熊是商末周初人,曾爲周文王師,是楚國的先祖。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杜預注:祝融,高辛氏之火正,楚之遠祖也。鬻熊,祝融之十二世孫。夔,楚之别封,故亦世紹其祀。
《史記周本紀》云:公季卒,子昌立,是爲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史記楚世家》: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陽。又,楚武王三十七年,楚熊通要求周王室立其爲王: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早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漢書地理志下》:周成王時,封文、武先師。鬻熊之曾孫熊繹於荆蠻,爲楚子,居丹陽。
根據上述史料記載,約略可知,鬻熊的祖先爲帝嚳時之火正祝融。據《國語韋氏解》可知其大致的世傳譜系。《國語》卷一六《鄭語》:夫黎爲高辛氏。韋昭注:高辛,帝嚳。黎,顓頊之後也。顓頊生老童,老童産重黎及吴回。吴回産陸終。陸終生六子,其季曰連,爲芈姓,楚之先祖也。季連之後曰鬻熊,事周文王,其曾孫熊繹,當成王時封爲楚子。《大戴禮記帝繫》有類似的記載。可知季連,上承帝嚳、顓頊、祝融、吴回、陸終,姓芈,是楚國王族的祖先。鬻熊是季連的後代,後被奉爲楚之祖先。鬻熊有文韜武略,當得知文王善養老,禮下賢者時,欣然求歸,爲文王效力。鬻子,被尊爲文王師。
史料所載的鬻熊的世系承傳比較明確,但鬻熊的歷史蹤迹不甚明了,多有認識上的分歧。
(一) 早卒説
《史記楚世家》: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而鬻熊早卒説,並非字面意義,非不壽之謂。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文》卷九注:計其年宜過百一二十,則早卒、早終,謂不及受封先卒耳,非不壽之謂也。嚴説可信。鬻熊見文王之時年已九十,《楚世家》言其早卒,即謂其不及受封而卒,故早卒後面緊接着曰: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陽。指出至熊繹時始受封。
(二) 兩鬻熊説
通常説,鬻熊爲周文王師,爲周人。但明楊慎《丹鉛總録》卷一提出史有兩鬻熊,同時他也指出不知夏之鬻熊何據。《漢藝文志》:《鬻子》二十二篇。注云:名熊,爲周師,文王以下問焉。周封之爲楚祖。此一鬻熊也。唐玄宗天寶六載,詔祀夏禹于安邑,以宗伯鬻熊、秩宗伯夷配。此夏之鬻熊也。然鬻熊事夏禹爲宗伯,經傳無明文,不知何所據也。清袁棟《書隱叢説》卷一一持同説:兩鬻熊,一夏一周。從楊慎所言可知,夏之鬻熊説産生於唐代,是唐玄宗天寶六載的詔書所言。但是,夏之鬻熊的説法,多不被人所知。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續鈔》卷二鬻熊爲夏宗伯曰:明楊慎《升庵集》云:唐天寶六載詔,祀夏禹於安邑,以宗伯鬻熊、秩宗伯夷配。此夏之鬻熊也。事夏禹爲宗伯,經傳無文,不知何據。按:人知鬻熊爲周文王師,不知又有此鬻熊。
另外,還有三鬻熊説。清雷學淇爲解決《詩經》世系問題,提出三鬻熊説,即夏、商、周三代皆有鬻熊。《介庵經説》卷三云:《史》曰:季連之苗裔,曰鬻熊,事文王。此商之鬻熊,非夏及周之粥熊也。《潛夫論》謂楚子熊嚴,亦稱粥熊、粥子。此乃熊渠之孫,無容相混。大戴及杜氏以夏之粥熊,爲商鬻熊。故一曰九世至於渠,一曰祝融十二世孫。其實九世至渠,乃商之鬻熊,有《世家》明文可考。祝融爲帝嚳火正,至夏禹時,應有十二世也。(今之可考者五世)不然,歷唐、虞、夏、殷千有餘年,止十二世,非理也。由夏禹之時,至周厲王,亦千有餘年,止九世,尤非理也。此説後被王樹楠《孔氏大戴禮記補注校正》採用。
此外,各刊本還有鬻、粥之别。此爲寫法的不同。
鬻熊,鬻子,通常寫作鬻熊。如《列子》卷六《力命》:鬻熊語文王曰: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捐。張湛注:鬻熊,文王師也。《史記楚世家》: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漢書地理志下》:周成王時,封文、武先師。鬻熊之曾孫熊繹於荆蠻,爲楚子,居丹陽。
又有寫作粥熊、粥子。如:《列子》卷一《天瑞》:粥熊曰:運轉亡已,天地密移。《潛夫論》卷九《志氏姓》:芈姓之裔熊嚴,成王封之於楚,是謂粥熊,又號粥子。
粥,同鬻。《曲禮》: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鄭玄注:粥,賣也。粥音育。《説文解字》卷六貝,段玉裁注:《玉篇》云:賣或作粥、鬻。是賣、鬻爲古今字矣。《説文解字》卷三,段玉裁注:鬻作粥者,俗字也。明末張自烈《正字通》卷八《米部》粥云:又姓。古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楚有粥權,即熊後。又余六切,音欲,與鬻同,賣也。清宋翔鳳《過庭録》卷一二《鬻子》按:《説文》:鬻從,米聲。隸省作粥。清錢坫《新斠注地理志》卷一六:鬻,古音讀米。《説文解字》:鬻從,從米聲。是也。鬻熊,本姓芈。古字芈與鬻聲同,通用,故芈熊亦稱鬻熊耳。
二《鬻子》其書
因爲鬻熊的年齡偏老、經歷的不明了,和《鬻子》一書篇目、次第的混亂,以及該書與《列子》、賈誼《新書》的關係,除此之外,還伴有逄行珪獻書的問題,致使關於今本《鬻子》的真僞和書目分類問題,衆説紛紜。
(一) 關於《鬻子》一書的真僞問題
《鬻子》一書,舊題鬻熊撰。
在宋代以前,《鬻子》一書不存在僞書説的問題。《漢書藝文志》道家和小説家分别著録有《鬻子》和《鬻子説》二書。劉勰《文心雕龍》卷四《諸子》亦云: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詢。餘文遺事,録爲《鬻子》。子自肇始,莫先於兹。唐代永徽四年,逄行珪爲《鬻子》加注釋,并獻《鬻子》書。
自宋代,學者開始廣泛地關注《鬻子》文本,在版本、校勘、辨僞方面都有突破。宋代較早校勘《鬻子》的是陸佃。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云:《鬻子》書凡二十二篇,今書十五篇,陸佃農師所校。在懷疑經傳的思潮影響下,南宋時期,出現了懷疑所見本《鬻子》,即逄行珪注釋本一書真實性的聲音。黄震《黄氏日鈔》卷五五《讀諸子鬻子》認爲該書卷首語必戰國處士假托之辭,而該書的其他内容有可觀之辭,但然每篇多以政曰起語,而以昔者追述文王之問。既托文王,而下又曰魯周公,且亦未知自稱政曰者爲誰。逄行珪既不能明言,而反釋以爲政術之問,則非辭矣。李燾、馬端臨對所見的《鬻子》本,也都持懷疑態度。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