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編輯推薦: |
1.对物联网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为相关领域的应用实践提供指导
2.探索基于工业物联网时间智能制造的道路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为6章, 从广义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角度出发, 阐述构建物联网的相关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进而探讨基于工业物联网实现智能制造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案例。内容包括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感知技术、网络层技术, 以及物联网的平台和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 通过案例介绍工业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模式与应用方法。本书适合从事智能制造、物联网相关行业的科研、开发人员阅读, 也适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
關於作者: |
张晶,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工学博士,IEEE ComSoc 会员。现工作于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动态频谱共享及绿色通信技术。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创新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3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研究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
目錄:
|
第1 章 绪论 1
1.1 物联网的概念 1
1.2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1.2.1 政策环境 2
1.2.2 技术研究现状 3
1.2.3 产业发展现状 10
1.2.4 标准研究现状 11
1.2.5 未来发展趋势 12
1.3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 13
1.3.1 智能制造的概念与内涵 13
1.3.2 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业物联网 17
1.3.3 工业物联网对实现智能制造的意义 18
参考文献 21
第2 章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26
2.1 概述 26
2.2 物联网网络体系架构 28
2.2.1 系统总体架构 28
2.2.2 软件体系架构 40
2.3 物联网技术与标准体系 49
2.3.1 物联网技术体系 50
2.3.2 物联网标准体系 55
2.4 物联网资源与标识体系 59
2.4.1 物联网资源体系 59
2.4.2 物联网标识体系 63
2.5 物联网服务与安全体系 66
2.5.1 物联网服务体系 66
2.5.2 物联网安全体系 69
2.6 物联网产业与创新体系 72
2.6.1 物联网产业体系 72
2.6.2 物联网创新体系 74
2.7 工业物联网体系架构 77
2.7.1 工业物联网系统构成 77
2.7.2 工业物联网总体架构 78
2.7.3 工业物联网技术体系 82
2.7.4 工业物联网标准体系 83
2.7.5 工业物联网标识体系 88
参考文献 90
第3 章 传感与识别技术 95
3.1 自动识别技术 95
3.1.1 条形码技术 95
3.1.2 光学符号识别技术 97
3.1.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97
3.1.4 磁卡与IC 卡 98
3.1.5 射频识别系统 99
3.1.6 自动识别系统比较 105
3.2 传感器 106
3.2.1 传感器构成 106
3.2.2 光信息采集器 107
3.2.3 声波信息采集器 108
3.2.4 图像信息采集器 109
3.2.5 化学信息采集器 110
3.2.6 生物信息采集器 112
3.2.7 智能传感器 113
3.3 传感网 114
3.3.1 节点结构 116
3.3.2 网络结构 123
3.3.3 体系结构 125
3.3.4 物理层 125
3.3.5 数据链路层 126
3.3.6 网络层 139
3.3.7 传输层 152
3.3.8 中间件技术 158
参考文献 164
第4 章 接入与传输网络 167
4.1 接入网技术 167
4.1.1 无线个域网 168
4.1.2 无线局域网 184
4.1.3 无线城域网 193
4.1.4 无线广域网 198
4.2 核心网技术 206
4.2.1 概述 206
4.2.2 IP 网络 207
4.2.3 全IP 核心网的体系结构 209
4.2.4 全IP 核心网的关键技术 212
4.3 网络层关键技术 220
4.3.1 泛在无线技术 220
4.3.2 异构网络融合与协同技术 238
4.3.3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240
4.3.4 海量信息处理与云计算技术 242
参考文献 251
第5 章 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254
5.1 云计算平台 254
5.1.1 概述 254
5.1.2 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255
5.1.3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257
5.1.4 云平台服务模式 259
5.2 物联网应用平台 263
5.2.1 概述 263
5.2.2 物联网应用平台现状 265
5.2.3 物联网应用平台架构 267
5.2.4 物联网应用平台的分类 270
5.2.5 工业物联网平台 272
5.3 典型工业物联网平台 275
5.3.1 Predix 平台 275
5.3.2 Uniformance Suite 平台 283
5.3.3 AWS IoT 平台 290
参考文献 296
第6 章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 297
6.1 离散工业环境中的智能制造系统 297
6.1.1 离散制造 297
6.1.2 典型离散型制造行业分析 300
6.1.3 离散制造中的控制系统 305
6.2 流程工业环境中的智能制造系统 311
6.2.1 流程制造 311
6.2.2 流程制造中的控制系统 312
6.3 新一代物联网化工业环境控制平台 320
参考文献 324
索引 326
|
內容試閱:
|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机器类通信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面向人- 机- 物实时动态信息交互的网络物联网应运而生。作为融合通信、计算、控制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美国、欧盟、日本等已经将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从2009 年开始将物联网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视为未来信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物联网的颠覆性在于将包括人、机、物在内的所有事物通过网络自主互联,使得物理设备与系统具有计算、通信、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五大功能,从而改变我们与物理世界的互动方式。物联网的理念和相关技术产品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与民生的各个领域,小到智能家庭网络,大到工业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应用,物联网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借助信息技术与传感、控制、计算等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物联网正在成为加速产业升级、提升政务服务、改善社会民生、促进增效节能等方面的推动力,在工业制造、交通等领域正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如果说物联网是决定未来经济发展程度的引擎,那么智能制造就是实现强国之路的核心。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CPS 和工业互联网,再到我国提出的智能制造,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布局制造强国战略,以期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下一代产业的领导权。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将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化的生产制造相融合, 通过建设智能工厂, 开展智能生产, 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低耗、协同以及个性化的批量定制生产。这一概念与物联网通过资源的高效、协同实现面向用户的智慧化服务内涵不谋而合。因此,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两者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基于工业物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是必然选择。
目前,围绕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学术研究、标准制定以及产业应用正在火热地展开中。尽管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文献和报告很多,但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均是针对某一个技术领域或者某一个精细的技术点展开研究,有必要对当前物联网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归类,为相关领域的应用实践提供指导,这是撰写本书的第一个出发点。另一方面,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国内制造业的网络化与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 如何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新型工业物联网,实现生产要素的信息化与网络化问题,进而基于工业物联网实现智能制造,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撰写本书的第二个出发点。
基于上述出发点,本书编者在广泛调研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积累,尝试从广义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角度出发,阐述构建物联网的相关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而探讨基于工业物联网实现智能制造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案例。全书共分为6个章节:第1 章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内涵与特点,概述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智能制造的概念,并说明工业物联网对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意义;第2 章从网络架构、技术与标准体系、资源与标识体系、服务与安全体系、产业与创新体系五个方面阐述广义物联网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关系;第3章介绍物联网的感知技术,包含传感技术、识别技术以及传感网;第4 章介绍物联网的网络层技术,包括接入网、核心网以及网络资源管理相关技术;第5 章介绍物联网的平台,包括云计算平台、应用平台以及工业物联网平台等;第6 章通过案例介绍工业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模式与应用方法。
本书由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的多位教师共同编写完成,其中第1、2 章由张晶编写,第3 章由徐鼎编写,第4 章由邵汉钦编写,第5 章由刘旭编写,第6 章由朱霞编写。通信技术研究所的李文超、刘孝祥、杨杰、谢晨升、李恒民、程万里、王慧、尤莉、康晓燕等参与了前期资料调研与翻译、文档图表绘制等工作。研究所的其他同志对本书的撰写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本书编写者的家人们,正是他们的鼎力支持,本书才能按照计划如期完成。同时要感谢多位编写者的年幼宝宝们,为了尽早完成本书的撰写,爸爸妈妈只能牺牲部分陪伴宝宝的时间,有时甚至狠心置他们的哭闹索抱于不顾,尽管委屈,但他们最终还是默默配合了。谢谢各位亲爱的家人们!
此外,各位评审专家和编辑对本书的内容与格式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与修改建议,在此向大家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物联网与智能制造两大领域的技术正处于重点发展时期,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