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国内首次译介《重返美丽新世界》,深度解读《美丽新世界》。
二十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金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已出版60余种版本,全球销量超过千万册。
兰登书屋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排名第五,英国《观察者》和BBC的阅读调查,《美丽新世界》居阅读排名前列。
|
內容簡介: |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恩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恩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重返美丽新世界》结合现实,以人口膨胀、组织臃肿、独裁统治、自由理念等关键话题入手,再次诠释了虚构的新世界,反映了科技文明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课题。在虚幻、现实与未来的交错中,不妨让我们重新回到新世界,再次思索科学技术的真正意义。
|
關於作者: |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共写作了五十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有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其他著作有《铬黄》1921、《男女滑稽圆舞》1923、《光秃秃的树叶》1925、《点对点》1923、《瞎了眼睛在噶扎》1936、《几个夏季之后》1939、《时间须静止》1944、《天才与女神》1955、《岛》1962等。
他是生物学家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
目錄:
|
美丽新世界
第一章 人体孵育中心
第二章 睡眠教学法
第三章 我归人人,人人归我
第四章 列尼娜与伯纳
第五章 歌舞会与团结祷告日
第六章 约会
第七章 野人村
第八章 琳达与约翰
第九章 特批令
第十章 爸爸
第十一章 野蛮人与新世界
第十二章 孤独赞歌
第十三章 发疯的野蛮人
第十四章 琳达死了
第十五章 临终医院大造反
第十六章 与掌控官的正面交锋
第十七章 野蛮与文明的论战
第十八章 生存,还是毁灭?
重返美丽新世界
第一章 人口膨胀
第二章 数量、质量与道德
第三章 组织臃肿
第四章 民主社会的宣传
第五章 纳粹统治下的宣传
第六章 宣传技巧
第七章 洗脑术
第八章 化学药物诱导术
第九章 潜意识诱导术
第十章 睡眠教学法
第十一章 自由理念教育
第十二章 未来能做些什么?
|
內容試閱:
|
面对美丽新世界
止庵
按理说伯纳马克斯这路角色,根本不应该在《美丽新世界》里出现。因为有如书中所写,那会儿人类是由中央孵育与调控中心根据社会需要制造出来的不同种群,而所有条件设置都以此为目标:让人们喜欢上无法摆脱的社会命运,没有谁会另有想法。可是百密一疏,也许伯纳的胚胎在培育过程中所吃的代血液里混了酒精,所以才会与众不同,说出可是,你不想换种方式,自由地享受幸福吗,列尼娜?比如说,以你自己的方式,不用别人的方式之类离经叛道的话。
《美丽新世界》一向被列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小说中,也有此类异己分子。相比之下,伯纳对于既有秩序的质疑反抗,不仅微不足道,而且浅尝辄止。《我们》里,―330试图发动一场革命,我即D―503也被卷入其中;《一九八四》里,温斯顿和裘莉亚都是地地道道的叛逆。伯纳不过发点牢骚罢了。何况当发觉行将为此付出代价,他就不失时机地从保留地带回多年前走失的琳达及其与野蛮人生育美丽新世界已不采取这一方式繁衍人类的儿子约翰,从而保住自家地位,甚至一度成了红人。此后遂改由野蛮人约翰去质疑反抗既有秩序了;但身为外来者,他的所作所为毕竟有限。
作为一部小说,《美丽新世界》不如反乌托邦三部曲另外两本好看。三部曲同属幻想小说,都是传统写法;以此而论,《美丽新世界》写得好像比《一九八四》差些,比《我们》就差得更多。不妨归结为人物苍白无力,情节不够曲折。或者要说,赫胥黎的艺术手段不像写《我们》的扎米亚京和写《一九八四》的奥威尔那般高明;然而在我看来却别有原因,一言以蔽之:合该如此。《美丽新世界》的特殊价值,恰恰与此不无关系。
《美丽新世界》出版于一九三二年。一九四六年再版时,作者增添一篇序言,其中有云:当然,新的极权主义没有理由会跟老的极权主义面目相同。以棍棒、行刑队、人为饥荒、大量监禁和集体驱逐出境为手段的统治,不仅不人道(其实今天已经没有人在乎人道了);而且已经证实了效率不高在科技进步的时代,效率不高简直是罪大恶极。一个真正有效率的极权国家应该是这样的:大权在握的政治老板们和他们的经理部队,控制着一群奴隶人口,这些奴隶不须强制,因为他们心甘情愿。三年后《一九八四》面世,赫胥黎在给奥威尔后者曾经是他在伊顿公学的学生的信中重申此意,指出《一九八四》所写乃是发生在《美丽新世界》之前的事情。也就是说,一九八四毕竟只是人类历史的某一阶段而已,美丽新世界才具有终极意义。
《我们》里的大恩主曾经宣布:假如他们不懂得我们将带给他们数学般准确无误的幸福,那么我们的义务便是迫使他们幸福。《一九八四》所揭示的,也是同一问题。但这在《美丽新世界》里早已得到解决,因为大家几乎一致把这种幸福天经地义般地接受下来。就像书中掌控官对约翰说的那样:现在的世界很稳定。人们很幸福;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他们也不会妄想。他们生活富足,处境安定;他们从不生病,不惧死亡;他们充满喜悦,忘记了激情与年老;他们不用为父母烦扰;他们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情人,不会有情感包袱;他们接受了严格的条件控制,情不自禁地按规矩办事。要是出什么差错了,也有嗦吗相伴。就是你借着自由的名义,扔出窗外的嗦吗,野蛮人先生。牵涉《我们》和《一九八四》中人物命运,构成小说内在冲突的内容,在《美丽新世界》中根本没有机会发生;除了美丽新世界本身,赫胥黎其实没有什么可写的了。那位掌控官还说:跟历经苦难的沉痛代价一比,真正的幸福总那么可怜兮兮。当然了,稳定肯定不如动荡那么惊心动魄,也不像与灾祸痛快地干一仗那么令人满意。稳定不像抵御诱惑的斗争那么栩栩如生,也不如与激情或质疑的殊死搏斗那么震撼人心。幸福从来都不宏伟。已经预先道出我们读《美丽新世界》与《我们》、《一九八四》的不同感受了。
然而《美丽新世界》自具魅力同时也是惊心动魄之处,恰恰在于作者有关未来世界的构想,无所谓其中发生什么异常之事。反乌托邦三部曲皆为忧世之作,赫胥黎是从不同于奥威尔和扎米亚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他看来,甚至是超越了奥威尔去考虑问题。《我们》饱满;《一九八四》激越;《美丽新世界》乍看两样儿都不占,但或许更深刻,至少作者想得更远。我读《一九八四》,的确觉得奥勃良引温斯顿和裘莉亚入其彀中,然后加以折磨,未免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可能构成对于体制的一种内耗。可是从另一方面想,这正是奥勃良以及凌驾其上的老大哥乃至整个体制的乐趣所在。就像赫胥黎说的,《一九八四》中占少数的统治者信奉的是一种虐待狂的哲学。奥威尔所写毕竟还是人间之事。我曾称其为终极之书;也许应该说明一下,它所展现的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后景象。赫胥黎描写的则是美丽新世界。
在《我们》和《一九八四》中,那些叛逆者、反抗者,虽然势单力薄,最终难逃一死,但仍然构成小说的主体;《美丽新世界》中,无论伯纳,还是约翰,都不具备这种意义,因为他们无所作为。另一方面,《美丽新世界》中的掌控官也没有《我们》中大恩主和《一九八四》中老大哥那种力量用句现成的话:缺乏他们那样的主观能动性。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同样无所作为。在这里,体制而不是人性即便是人性之恶决定一切。赫胥黎所强调的提高效率,正是体制而不是人性的要求。扎米亚京和奥威尔所述仍为善恶之争;赫胥黎笔下善恶俱已泯灭,人性被彻底抹杀。在《我们》和《一九八四》中,人至少在理论上还存在着做出选择的可能;《美丽新世界》完全否定了这一点,其实人已经是科学进步的产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一九八四》里无论温斯顿、裘莉亚,还是奥勃良,甚至老大哥,都还是人;《我们》里的人物只叫号码,没有名字,但也是人;《美丽新世界》写的则是一个彻底的非人世界。
赫胥黎说:《美丽新世界》的主题并非科学进步本身,而是科学进步对人类个人的影响。科学进步也是《我们》和《一九八四》的重要内容,但到底还是实施极权主义的工具,也就是说,它服务于某种强加于人的意识形态;在《美丽新世界》里,科学进步与极权主义已经融为一体,所要求的提高效率,成了唯一的意识形态。按照这个思路,提高效率终将成为大家的一致愿望,而不单单是统治者的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讲,美丽新世界可能比一九八四更难为我们所抵御,因为它没有坏,只有好。虽然这种好意味着人已经丧失一切,甚至比在《我们》和《一九八四》中丧失更多。
《美丽新世界》与《一九八四》都受到《我们》的启发,彼此却不能相互替代。虽然有如赫胥黎所说,美丽新世界位于一九八四之后,但是它或许距离我们更近。世间有了《一九八四》,人得以明白就中道理,看到危险所在,一九八四的实现因此困难许多;有了《美丽新世界》,美丽新世界仍然无法避免,因为是愿望而不是权力导致它的降临。小说中,当约翰说:可我不要安逸。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原罪。掌控官回答:其实,你是想要遭受不幸的权利。在舒服与受苦受难之间,人们很容易做出自己的选择。虽然《美丽新世界》写的是非人世界,它却仿佛根植于人性之中,更像是我们发自内心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