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姜伯勤教授为世所公认的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在隋唐史、敦煌学、中西交通、明清禅学史、艺术史等众多领域成就卓越,望重学林!本论文集为纪念姜伯勤先生八秩寿辰而作,作者为姜伯勤先生的学界友人与及门弟子,其中不乏在学界属素有声望和成就的学者专家,如武汉大学的朱雷、冻国栋教授,北京大学的荣新江、李锦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吴丽娱研究员,兰州大学的郑炳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杜文玉教授,复旦大学的韩昇教授,香港大学郑炜明教授等等。对于继承和发扬近现代以来岭南学术的传承、推进当代中国学术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姜伯勤教授八秩华诞颂寿史学论文集》为纪念姜伯勤教授八十华诞而作,是一本收录姜伯勤教授的平生故旧、学术名家以及门下弟子所撰有关姜先生的学行文章、相关的学术领域研究的史学论文集。书稿共分五部分:姜伯勤教授的学术人生、简牍学与文书研究、传世文献与社会变迁、佛教与道教、墓葬图像中的艺术史,从不同的角度对姜伯勤教授的治学方法、学术成就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对隋唐时期的传世文献、宗教状况、社会风俗、社会状况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
|
關於作者: |
向群: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出版有《岑仲勉文集》等。万毅,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敦煌学、中国禅宗思想史等。出版有《岑仲勉文集》《大汕和尚集》等。
|
目錄:
|
我所认识的姜伯勤先生(代序) 朱雷 姜伯勤先生的学术人生 姜伯勤先生对丝绸之路研究的贡献 荣新江 开启书仪研究的乐新声 为姜伯勤先生八十寿辰而作 吴丽娱 史与诗的完美结合 姜伯勤老师史学论著学习心得之一 程存洁 闻君气节高,开卷更识君 贺姜伯勤先生八十寿兼述广州图书馆姜伯勤先生藏书 方家忠 姜伯勤先生与《饶学十论》章文钦0 姜伯勤先生对我的帮助和指导刘进宝0 理性与情怀 跋姜伯勤先生手订著述存目二篇 向群 简牍学与律令制 岳麓秦简(四)所见秦祠令考 曹旅宁 长沙走马楼吴简许迪割米案相关文书的集成研究:三国时期基层司法制度 管窥之一 王彬 文书学与文献学视野下的中古以降社会变迁 最早的玉门关故址研究史最新述评 敬献此文以贺姜伯勤先生八十大寿 谭世宝 元威遗骨证实拓跋鲜卑源出东胡 韩昇 吕思静 总材山考 李锦绣 胡名盘陀考 王丁 810世纪敦煌粟特人米氏家族研究郑炳林 马振颖 唐后期的淮南道与宣歙道 张金铣 唐代宦官管理制度述论 杜文玉 唐肃宗朝楚州献宝与转轮王信仰 豆兴法 明代节妇烈女旌表程序探析 以《罗昭谏诗集》纸背文献为中心 孙继民 田琳 清初粤西沿海的南明武装李庆新 佛教与道教 汉代道教定期斋戒制度及其渊源论考 以《太平经》为中心的考察 王承文 六朝唐宋黄箓斋仪择吉的整合与变迁 从元代通书中的记载展开 吴羽 道教《升玄内教经》中的真一昔教与真一今教 万毅 天津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照明菩萨方便譬喻治病经》解说 胡艳杰 王惠民 敦煌草书本义忠《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初识 马德 唐代长安西明寺与西明藏 湛如 会昌毁佛和李德裕的政治改革 袁刚 墓葬、图像艺术中的历史 上渭桥 汉画中部分车马过桥图像所集中显现的语义关联 李清泉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军事内容窥探 张庆捷 从犍陀罗到敦煌 古代西域美术考古的研究与回顾 刘波 莫高窟隋朝菩萨样式研究 赵声良 清中后期罗汉唐卡或其仿制品 大阪汉和堂藏《三藏法师像》之我见 梅林 中国以书入画的绘画简史 从古代以书入画的理论到近现代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杨栻、 饶宗颐等等 郑炜明 附录一 南乡少年行(19441119459)姜伯勤 附录二 姜伯勤教授已刊论著目录编年姜伯勤编刘昭沂补充整理 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我所认识的姜伯勤先生(代序)
朱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现在回忆起来,那还是四十余年前的1977年元月,在北京故宫城隍庙的大殿内当时是文物出版社领导下的几个出土文书整理组共同办公之地,见到一位穿着十分得体,颇有风度的先生正在与领导文书整理工作的胡绳武先生谈话,推荐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姜伯勤先生参加吐鲁番文书整理组工作,说到姜为人好,业务能力强,是岑仲勉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后来才知道这位伯乐就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胡守为先生。
当时,正值四人帮垮台,拨乱反正开始之时,种种原因使得整理组一些参加者要回原单位,或投考研究生,这时还有人自愿参加到这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的苦行僧工作。当年春节前,我就知道有两位,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沙知先生,原是武汉大学本科生,后转学到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工作,家在北京,孩子也大了。另一位姜伯勤先生,家在广州,孩子还幼小,困难多多。
1977年春节过后,姜先生来到北京。见面交谈后,才知年龄、学历、兴趣、爱好均与我相仿。而且1949年前家住汉口咸安坊,正好与我当时所住的车站路11号颇近,我因小学同学有住咸安坊的,也常去玩耍。
谈到看电影,去一家名叫上海电影院看美国西部片,战争片同时又都爱看话剧,那是当时比较高雅的东西。谈到在兰陵路的文化剧场观看俄国老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经过回忆、交流,我把剧中的插曲也回忆起来了:〖=GK〗顿河的哥萨克,饮马在河流上。有一个少年的痴子,站立在门旁,因为他想着怎样去杀死他的妻子,所以站立在门旁暗自思量。他的妻子投身跪在他的脚下,对他是这样高声叫道:孩子们的父亲我的丈夫哟,我知道你有一副慈善的心肠哟,我求你,求你!动手要晚一点,不要把孩子们从梦中惊醒,也免得惊醒了左右的街坊。〖=〗这个话剧颇类同中国南北朝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刘兰芝美丽贤淑,然不容于婆婆,就如同瓦尔瓦娜,也是不容于婆婆。
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工作是辛苦的,但也因老姜的到来,变得丰富多彩了。因为老姜的艺术修养比我们强,他经常关注音乐演出,告诉我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周末有歌唱表演。一些年轻的当时尚未成名的演员,如远征、成方圆经常献艺。并多次说到这批青年人中,会出现不少名演员的。到了80年代果如他言。
在交谈中,感到老姜最可贵之处,在于他经历虽和我们同样,但他并没因左的教育路线,影响他多少。如外语,他不仅俄语没丢,而英语、法语、日语多少也会一些。1983年我去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知我日语水平差得太远,临时抱佛脚也无补救,所以特别为我设计了简单对话的一问一答,好似当年流行的英语九百句,颇有应用价值。
老姜投入文书整理工作,唐长孺师和整理组的同志都表示欢迎。老姜是科班出身,又得到陈寅恪、岑仲勉、刘节等先生的亲灸,加上个人的努力,早已着手敦煌寺户的研究,对文书的识文及研究,都有基础,故参加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很快就能熟知规律进入角色,也就成为唐长孺师的整理工作得力助手之一。其实老姜在当研究生时,教育部召开的一次历史教师会在中山大学召开,唐长孺师当时也参加会议去了中山大学,正好老姜奉召任接待员,见到唐师,并多次请益治学之道。
他的成绩也得到领导的肯定,所以至1980年10月,批准我们去吐鲁番和敦煌等地参观考察。其实整理文书的人哪能不去此二地朝圣?再说也是一种奖励吧!由于此前我三到新疆一到敦煌,就由我带路。这时拨乱反正已初见成效,所以铁路交通明显好转,物质供应也有改观,我们也顺利到达新疆乌鲁木齐,并在新疆博物馆安排下,游览了大小天池。
当然,吐鲁番的高昌、交河两座古城遗址和地区博物馆是此行的重点。在高昌古城遗址中,我们探讨、交谈,何处是当年玄奘到高昌王都受到麹文泰接待之所?在交河古城上观察城旁的空心马面,并遥想唐代交河及乌孙前王庭之盛况。见土砌之寺院遗址、官府机构、平民居址居民居然在如此的城中,尚掘有水井。而城在两河交汇处点上因而似刀削,一面有斜坡可上,此处犹可见碎石击打遗址,想是当年守城者以石块击打攻城者,但却不知何年何月发生的?只能留给我们这些中年痴子去回味历史的真相。
高昌、交河之行,也结识了吐鲁番地区文管会的岑云飞,他是江苏南通人,50年代远离江南水乡,献身吐鲁番的文化工作,结识了老姜。故当年年底,岑云飞到北京办事,见到老姜。老姜与我商议应宴请以谢在吐鲁番之接待,我遂推荐到前门的一家卖本帮菜的老正兴,大致口味近南通,以表谢意。
后面就是去敦煌了,这是朝圣的最后一站。由于我1973年去过,还是我带路,火车到达柳园站,下火车换汽车到敦煌县城。又换乘千佛洞的车,直去圣城。
这时的千佛洞生活条件大有改善,唯饮水犹如1973年一样苦涩,饮用后,腹部微痛,泻下。这是初来乍到千佛洞者面临的考验。但老姜既到圣地,也就不在乎这种考验,很快就要上洞窟看古代绘画、泥塑,更要结识千佛洞的精英们,那就是敦煌研究院的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夫妇,贺世哲、施娉婷夫妇,樊锦诗可惜,我到敦煌第三天,就接到电报,嘱我立刻回京,我也就失去继续留在这所圣地聆听他〔她〕们讨论问题的高见,也就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1974年新疆看到日本大庭修《关于敦煌发现的张君乂文书》,但不知此件文书下落,此次来敦煌,承施娉婷女士拿出馆藏文物《张君乂勋告》,正想借此机遇,加强识文,辨认书法字体等,与大家请教,而一纸电文促我急回北京而中断了。
《吐鲁番文书》的出版(包括释校本10册,图文本4册),都有他的一份功劳。虽然1983年他因系里工作需要,提前返校投入教学工作,我也少了一个益友。还记得他回广州后发现《魏书》中有一条史料,是记前凉张俊世治石田的,遂恭正抄录寄赠于我。虽早在1974年在乌鲁木齐做文书整理时,已将正史诸书有关史料搜集,已有此条,但我仍然从内心感谢老姜的关心。
此后,虽已各自回校,但总因改革开放之春风吹拂,所以见面的机会多了。也为他在科研新作,研究生培养取得的诸多成果,而为他高兴。
特别是他在选择研究生方面的慧眼识人,是很难有匹敌的。决无不敬地说,从个人研究方向来说是有僧有道有俗,个个都有特长,有成果。而且他们都尊师重道,当老姜因病不良于行时,全靠他的这些弟子的精心照护。作为一名教师,到了晚年能有如此的境遇,也使人感到欣慰。
2018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