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編輯推薦: |
现代中医教育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具有科学化、标准化、效率高的优势的同时,也于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往往空有一颗大医精诚之心,却因没有厚重的中医底蕴,在治疗时水浅舟大,难能有所作为。本书则弥补了这一缺陷。书中大量的古医案可极大地丰富读者的知识储备。本书寄望于通过对古医案的学习,使读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思维模式,在日后的临床中,可以信手拈来,灵活应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章概述针灸医案,并提出学习医案的重要性及方法。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别摘录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针灸医案,并进行注释,分析医案中所体现的辨证思路与方法、用穴及操作分析。每个疾病的*后,对该疾病所摘录的各家医案的临床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提纲挈领,启发临床。本书力图使读者在阅读针灸医案的同时,掌握各种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思路,对临床起到指导作用。
|
關於作者: |
李瑞,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至今一直任教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证经验。主编中医针灸专著30余部,撰写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及参加国家973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
目錄:
|
第一章针灸医案概论
第一节针灸医案发展简史
第二节各时期针灸医案的出处及特点
第三节学习医案的重要性
第四节学习医案的方法
第二章急症
厥证
第三章内科
第一节中风
第二节眩晕
第三节疟疾
第四节伤寒
第五节发汗
第六节自汗
第七节消渴
第八节阴毒
第九节厥冷
第十节上热下寒
第十一节霍乱
第十二节虚损
第十三节心痛
第十四节邪祟
第十五节郁证
第十六节狂证
第十七节痫证
第十八节昏睡
第十九节疝气
第二十节黄疸
第二十一节阴臭
第二十二节痃气
第二十三节阴缩
第二十四节脾胃病
第二十五节泄泻
第二十六节痢疾
第二十七节腹胀、胀
第二十八节痞证
第二十九节呃逆
第三十节膈气
第三十一节食停
第三十二节反胃
第三十三节腹痛
第三十四节便血
第三十五节痰
第三十六节虫积
第三十七节咳嗽
第三十八节气短
第三十九节哮喘
第四十节逆喘咳呕
第四十一节痨瘵
第四十二节水肿
第四十三节梦遗
第四十四节内脏下垂
第四章外科
第一节肿
第二节遍身青
第三节赘肉
第四节痔疮
第五节痈疽
第六节疠风
第七节肠痈
第八节肺痈
第九节痤疖
第十节湿癣
第十一节胶瘤
第十二节核块
第十三节夭疽
第十四节兽咬
第十五节疮
第十六节疔毒
第十七节湿毒
第十八节瘰疬
第十九节背曲
目录第五章妇科
第一节下胎
第二节妊娠水肿
第三节热入血室
第四节产后腹痛
第五节产后血晕
第六节胎位不正
第七节带下
第六章儿科
第一节小儿惊风
第二节小儿痞闷
第三节小儿泄泻
第四节小儿腹痛
第五节脐风
第六节胎寒
第七节乳蛾
第八节胎毒
第七章头面五官病
第一节头痛
第二节脑冷
第三节面肿
第四节面部疾
第五节喉痹
第六节喉痈
第七节暴喑
第八节鼻衄
第九节鼻干
第十节鼻渊
第十一节鼻塞
第十二节齿痛
第十三节舌胀
第十四节吐舌
第十五节口眼斜
第十六节目赤肿痛
第十七节目盲
第八章肢体关节病
第一节瘫痪
第二节痿证
第三节痹证
第四节肩冷
第五节肩背痛
第六节腰痛
第七节麻木
第八节肢挛
第九节痛风
第十节腰腿膝足病
第九章其他医案
第一节误针误灸
第二节滞针
第三节灸不发疮
第四节强身健体
|
內容試閱:
|
针灸医案学,指对以中医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针、灸、熨等各种方法对经络、穴位予以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医疗事件进行的记录的研究。
医案,是古代医家毕生行医经历的得意之作、精华之作。前贤悬壶济世,以苍生为念,常以回春妙手,拯救危急,所救治者何以千万数计;而所传世之医案大多寥寥数十则。这些医案大多是医者学术思想的浓缩之作,读之常有含英咀华之感,对针灸从业者裨益极大。
本书作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期间,连续十余年开设《针灸医案学》的教学,多年来教学相长,颇有心得。作者不敢藏私,今编纂此书,以飨读者,并寄望本书能有以下三点作用。
(一)传承中医
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医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部分所需的知识,而中医教材的普及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针灸学大部分的关键知识点。以往某位医家毕生的经验或在取穴、补泻手法方面的心得,体现在书本上时往往只有短短几行字,其重要性常常被读者有意无意地忽视。另外,书本上的内容虽能使学生习得某种治疗方法的操作,却难以了解其概念沿袭以及在历史上几经变迁的原因。
不溯其源,则无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穷其流,则何以知后世变法之弊。如果不能对针灸中各个疗法及操作的历史沿袭有明确的了解,纵然掌握了其正确操作,这些知识也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木,在临床中常因不明其所以然而被弃于不用。《标幽赋》言:去圣逾远,此道渐坠。作者每读至此,心中不免戚戚然。针灸疗法中针、灸、刺血、拔罐等疗法的选择,操作时补泻原则的确立和具体补泻操作方法的选择,都应是建立在对各种治疗、操作方法的历史沿革了然于胸的基础上的,而不应是受书本上知识的死板限制而选择的,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书旨在培养读者的,就是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其方法就在于通过对某一病证在各个朝代医家手中的治疗方法的学习,了解相关中医概念的历史沿革。
(二)培养厚重的中医底蕴和知识储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中医的学习也是如此,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储备,是难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的。
现代中医教育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具有科学化、标准化、效率高的优势的同时,也于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往往空有一颗大医精诚之心,却因没有厚重的中医底蕴,在治疗时水浅舟大,难能有所作为。
本书则弥补了这一缺陷。书中大量的古医案可极大地丰富读者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日后的临床中,可以信手拈来,灵活应用。
(三)培养以中医思维模式指导临床的针灸人
中医之所以能够独立于西医,不在于其特殊的操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体系、哲学背景与意识形态能够与西医平分秋色,各有长短。现代中医研究领域,西化之风盛行,对针灸的研究也大量采用了动物实验,乃至细胞实验的方式,侧重于对信号通路传导的观察,对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的思维模式影响极大。中医一旦在思维模式上被西医收编,按照西医的套路进行研究,势必会导致西医研究不清的病,中医疗效机制也说不清;西医研究明确的病,中医疗法的指标针对性不强的尴尬局面。本书旨在通过古医案的学习,重塑未来中医针灸人才的中医思维模式。
中医所化源的中国思维模式是先进的,并不悖于指导现代科学研究。几十年前,由于人工胰岛素的成功合成,一时也兴起了关于生命也可以人工合成的思潮。而素来与生化研究无涉的梁簌溟发表见解说,自然生命靡非始于分化孳息,而人工之造物恒必从构合入手,此世所共见。今曰从构合入手取得生命,吾窃疑其貌似在此,断言此说并不能成立。事实证明其观点是正确的。
中国哲学思维模式并不落后,也不古板;相反,上面的例子证明以其指导现代学科研究也可以是正确、漂亮而且大气的。本书寄望于通过对古医案的学习,使读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思维模式,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以上为作者抛砖引玉的拙见,望能使读者有所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