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教育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传统心理学影响, 服务的对象、教育的内容出现了狭窄化现象, 主要精力放在具有情绪困扰、行为失调以及适应困难的学生身上, 并且主要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防治为重点, 忽略了学生积极心理体验、潜能开发、积极心理品质和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障碍。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 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 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各类现象做出新的解读, 要求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生的问题和障碍转变到关注个性品质的培养、从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事后的弥补转变到事前的预防。但从积极心理学层面研究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的教材还很少。 本教材正是在社会呼唤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呼唤积极心理学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编者在长期的教学、心理咨询实践过程中, 深深体会到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热切期盼、对自己人生探索的苦苦追求、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许多挫折, 同时关注他们在自我超越后的喜悦、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因此, 编者希望把工作中的体会和做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结合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 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本教材以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紧紧围绕大学生人格成长和完善过程中的问题, 如自我意识、人格完善、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等方面而展开, 以案例导入、发现之旅、知识万花筒、知识讲堂、心理训练、参考资源和学以致用等多种方式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 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心理测验和心理训练等实践活动, 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心理体验, 增强其心理感受, 以达到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目的。本教材的内容有三大特点: 一是适应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 每章既有抽象的理论探讨, 又有具体的案例分析, 还有可操作的训练方法; 三是有配套的心理训练活动和心理测试。本教材在教学目标上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系统性和新颖性, 在教学模式上突出了经验性和实践性, 旨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 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开发个体心理潜能,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书通俗易懂、实用, 既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用书, 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学、自助用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