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地质灾害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认真地去了解、学习,就能找出防灾减灾的方法。让地质灾害知识成为常识,并普及到每个人,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借鉴已有的地质灾害科普图书基础上,采用了人量的插图及典型照片,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定义、分类、危害和人巴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灾减灾需求,逐一介绍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的定义、形成条件、潜存识别、危险预兆、避让、逃生等,并采用情景模拟的对话形式,以少儿卡通形象熊猫增加趣味性,使广大中小学生和受地质火害威胁的居民掌握必要的识灾、避灾、防灾知识,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防患于未然。
|
關於作者: |
石胜伟,教授级高工。199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系掘进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工作,原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地质大调查项目6项,作为专题负责人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先后担任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理县、420芦山强烈地震重灾区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组组长。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1项。
|
目錄:
|
目录
1 常见的地质灾害 1
1.1 什么是地质灾害? 2
1.2 常见地质灾害有哪些? 2
1.3 大巴山区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 4
1.4 大巴山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需求 9
1.5 常见地质灾害的危害 9
1.6 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14
2 滑坡 19
2.1 滑坡的定义 20
2.2 滑坡的形成条件 21
2.3 滑坡变形的失稳过程 21
2.4 潜在滑坡的识别 27
2.5 滑坡的危险预兆 31
2.6 滑坡最易发生在什么期间? 31
2.7 滑坡灾害的避让 32
2.8 滑坡发生时如何逃生? 33
3 崩塌 36
3.1 崩塌的定义 37
3.2 崩塌的形成条件 37
3.3 崩塌失稳过程 39
3.4 崩塌的特征 40
3.5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40
3.6 潜在崩塌的识别41
3.7 崩塌的危险预兆44
3.8 崩塌最易发生的时间 44
3.9 崩塌灾害的避让 44
3.10 崩塌发生时如何逃生? 45
4 泥石流 47
4.1 泥石流的定义 48
4.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49
4.3 泥石流的特点 52
4.4 潜在泥石流沟的识别 54
4.5 泥石流的危险预兆 54
4.6 泥石流最易发生的时间 54
4.7 泥石流灾害的避让 55
4.8 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 57
5 国内外典型案例 59
5.1 滑坡 60
5.2 崩塌 65
5.3 泥石流 68
6 情景模拟大闯关 73
6.1 社区 74
6.2 学校 83
6.3 户外郊游 89
7 结束语 94
|
內容試閱:
|
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持续增加。我国是全球范围内遭受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1994年至2016年(不含2008年汶川地震遇难的人数)的23年中,平均每年因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860人。大量事实表明,识灾、避灾、防灾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是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对常见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科学认识,增强公众识灾、避灾、防灾意识,使公众掌握识灾、避灾、防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巴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地质调查二级项目(DD2016027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571)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简称工艺所)、西南科技大学等相关单位专家联合编制了《常见地质灾害识别与避让普手册》。该手册凝聚了成都山地所和工艺所实地调研与科学研究的大量照片、图片与资料,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地感谢。手册第六部分情景模拟的全部卡通图由陈容设计手绘,四川美术学院的李娟同学完成效果图绘制。在此,特别感谢成都山地所崔鹏院士、谢洪研究员、张建强和刘维明副研究员的科学指导与宝贵建议以及受调研者的反馈信息,同时也衷心感谢项目组成员的辛勤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