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完整详细地梳理汉字从古至今的异体字,是古籍整理工作者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目前内地市场少有同类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字头近4万个,对每一组异体字的形、音、义三者详加考订,着重辨析各异体字之间的异体关系。
|
關於作者: |
冉友侨(1917~2000),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语言学家。194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45至1952年先后任教于万县中学、重庆实用高级商校、重庆中学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重庆大学,并参加创立重庆师范学院,兼语文科主任。1953年任教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1956年调入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历任四川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并任《汉语大字典》副主编、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四川省语言学会会长。2000年9月病逝。
|
內容試閱:
|
前言我國漢代杰出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説文解字敘》中説: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事實證明,漢字記録了幾千年中華民族燦爛的優秀文化,其歷史功績是巨大的,不可磨滅的。它還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下去,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漢字是音義文字,既有表音方式,也有表義方式。其表音方式既不穩固,其表義方式更不可窮。漢字的這一性質,决定了它从一開始産生就允許使用不同的書寫形體記録同一語詞這一奇特現象的存在。如:同一個字的偏旁組合位置可不相同;同一個形聲字可以采用不同的聲符或意符;同一個表意字可以采用不同的表意方式;同一個意義既可用形聲字也可用表意字記録,等等。加以每次形體演化中不可避免的異體沉積,傳統書法藝術和碑版習俗的影響,簡化趨勢的作用,人爲缺筆或贅筆字的擾亂,錯别字的習非成是等,更使漢字異體字的數量日益增多,給本來就較爲困難的漢字識讀和運用又增添了一道不必要的障礙。本書對歷代字書、韻書及古代典籍進行綜合研究,从六萬左右的漢字楷書單字中甄别出音義相同、形體不同、可以互换的異體字。它是古今楷書漢字異體字的大匯編。它按照从俗利今的原則確定各級異體字領頭字。對每一組異體字的形、音、義三者詳加考訂,着重辨析各異體字之間的異體關係。收字方面,遵循收列有據,寧嚴勿濫的原則,儘量選取各種楷書異體字的不同形體,以反映該組異體字的衍化或流變;領頭字的音義不求完備,但凡與異體字有關的音義必須收録,注音力求準確、規范,釋義皆出之有據;引用反映異體字使用情況的例證材料翔實可靠,義例相符,并儘可能兼顧古今,力争使每一組異體字的音義關係得到準確、全面的反映,并儘可能揭示漢字異體字産生和發展的大致可循的規律。本書是一部實用性强的工具書,它以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讀者、古籍整理研究人員和社會科學的其他研究人員爲服務對象,幫助他們克服在閲讀和研究古今著作中遇到的一字多形的文字障礙。編纂本書,應該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注重科學性、知識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廣泛汲取語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舊字、辭書的編寫經驗,儘可能做到收字精審,書證翔實,例句豐富,編排合理,努力爲祖國的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