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在《化工热力学(通用型)(第2版)》中我们坚持通用型的特色,力图使《化工热力学(通用型)(第2版)》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更关注化工热力学的实用性,特别是在化工计算或设计中的应用。*的变化是增加了“化工热力学的应用与展望”这一章,在此章中先总结了化工热力学在化工计算及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然后对化工热力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增加这一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热力学的精髓,也有助于学习与化工热力学有关的课程,包括毕业设计及今后的专业工作。
|
目錄:
|
主修部分 第1章绪论2 11热力学发展简史2 12化工热力学的主要内容3 13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3 14化工热力学在化工中的重要性4 第2章流体的pVT关系5 21纯物质pVT的相行为5 22流体的状态方程6 22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7 222维里方程7 223立方型状态方程8 224硬球扰动状态方程12 225多参数状态方程13 23对比态原理及其应用14 231对比态原理14 232三参数对比态原理14 24普遍化状态方程19 241普遍化第二维里系数19 242普遍化立方型状态方程21 25流体pVT关系式的比较23 26真实流体混合物的pVT关系24 261混合规则25 262流体混合物的虚拟临界参数25 263气体混合物的第二维里系数26 264混合物的立方型状态方程27 27液体的pVT关系29 271饱和液体体积29 272压缩液体(过冷液体)体积30 273液体混合物的pVT关系30 本章小结31 习题32 第3章单组元流体及其过程的热力学 性质34 31热力学性质间的关系34 311热力学基本方程34 312Maxwel麦克斯韦尔关系式35 313汽液平衡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关系38 32焓变和熵变的计算38 321单相流体焓变的计算38 322单相流体熵变的计算46 323蒸发焓与蒸发熵50 324真实气体热容计算53 33热力学性质图表54 331热力学性质图54 332热力学性质表59 本章小结61 习题61 第4章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63 41热力学第一定律63 411能量的种类63 41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能量平衡方程65 42热力学第二定律67 421熵与熵增原理68 422熵产生与熵平衡70 43能量的质量和级别70 44理想功、损失功与热力学效率71 441理想功71 442损失功72 443热力学效率72 45有效能和无效能73 451有效能定义73 452稳流过程有效能计算74 453无效能76 454有效能、无效能、理想功和损失功之间的关系76 455有效能效率76 46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的三种方法及其比较76 461三种分析方法77 462三种热力学分析方法的比较77 47合理用能的基本原则78 48气体的压缩78 481单级往复式压缩机的功耗79 482多级压缩80 49气体的膨胀81 491节流膨胀81 492绝热做功膨胀83 493气体通过喷管的膨胀85 410蒸汽动力循环87 4101Carnot循环87 4102Rankine循环88 4103Rankine循环效率的提高89 411制冷循环91 4111理想制冷循环91 4112蒸气压缩制冷循环92 4113吸收式制冷循环96 4114喷射式制冷循环97 412热泵及其应用98 4121热泵及其热力学计算98 4122热泵精馏98 413深冷循环与气体液化101 4131Linde林德循环101 4132Claude克劳德循环103 414制冷剂和载冷剂的选择104 4141制冷剂的选择104 4142载冷剂的选择105 本章小结106 习题106 第5章均相混合物热力学性质109 51变组成系统的热力学关系109 52偏摩尔性质111 521偏摩尔性质的引入及定义111 522偏摩尔性质的热力学关系112 523偏摩尔性质的计算114 524GibbsDuhem方程117 53逸度和逸度系数119 531逸度和逸度系数的定义119 532混合物的逸度与其组元逸度之间的关系121 533温度和压力对逸度的影响122 534逸度和逸度系数的计算123 535液体的逸度130 54理想混合物132 541理想混合物的逸度132 542理想混合物和非理想混合物133 55活度和活度系数134 551活度和活度系数的定义134 552标准态的选择135 553活度系数γi与γ*i的关系137 56混合过程性质变化138 57超额性质140 58活度系数模型143 581正规溶液模型144 582Whol型方程144 583无热溶液模型146 584局部组成型方程147 本章小结151 习题152 第6章相平衡154 61相平衡基础154 611平衡判据154 612相律155 62互溶系统的汽液平衡关系式155 621状态方程法(EOS法)156 622活度系数法156 623方法比较157 63中、低压下汽液平衡159 631中、低压下二元汽液平衡相图160 632中、低压下泡点和露点计算162 633低压下汽液平衡的计算165 634烃类系统的K值法和闪蒸计算168 64高压汽液平衡173 641高压汽液平衡相图173 642高压汽液平衡的计算175 65汽液平衡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177 651积分检验法(面积检验法)177 652微分检验法(点检验法)178 66平衡与稳定性180 67其他类型的相平衡183 671液液平衡183 672汽液液平衡186 673气液平衡188 674固液平衡193 675气固平衡和固体(或液体)在 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197 本章小结198 习题199 第7章物性数据的估算201 71化工数据概要201 72估算的必要性及要求202 73对比态法203 731二参数法203 732三参数法203 733使用沸点参数的对比态法203 734使用第四参数极性参数的对比态法204 735使用量子参数第五参数的对比态法204 736对比态法和状态方程法205 74基团贡献法205 741概述205 742发展和分类206 743沸点和临界性质的估算——基团法的一组实例207 75蒸气压的估算214 751对比态法214 752基团贡献法216 76纯气体黏度的估算220 761势能函数法计算221 762对比态法估算222 本章小结225 习题225 第8章环境热力学226 81环境热力学与一般化工热力学的异同226 82辛醇水分配系数227 821定义和应用227 822估算方法228 83有机溶剂水分配系数233 84水溶解度234 841热力学关系234 842估算方法236 85空气水分配系数239 851定义和热力学关系239 852用基团贡献法估算240 86土壤或沉积物的吸附作用241 861吸附等温线241 862几种分配系数241 本章小结242 习题242 辅修部分 第9章化学反应热和反应平衡244 9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44 911标准燃烧热244 912标准生成热245 913标准反应热246 914温度对标准反应热的影响246 915工业反应热效应的计算247 92化学反应平衡248 921化学反应进度249 922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251 923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据251 924化学反应平衡常数252 925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253 926单一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254 本章小结257 习题258 第10章化工热力学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259 101化工热力学在精细化工中应用的特点259 102精细化学品的基础物性260 103精细化工中的热化学计算261 104精细化工中的相平衡计算261 本章小结262 习题262 第11章相平衡的估算263 本章小结274 第12章化工热力学的应用与展望275 121化工计算中应用化工热力学的几个实例275 122化工热力学与化工设计276 123化工热力学在能源与环境中的应用278 124化工计算软件中的化工热力学278 125化工热力学发展和展望278 1251分子热力学与化工热力学278 1252化工热力学展望279 本章小结280 习题280 本书总结281 附录附录一基本常数表282 附录二常用单位换算表282 附录三一些物质的基本物性数据283 附录四一些物质的标准热化学数据288 附录五一些物质的Antoine方程系数294 附录六一些物质的理想气体热容温度关联式系数302 附录七一些物质的液体热容温度关联式系数305 附录八水和水蒸气表307 附录九空气的TS图318 附录十氨的tS图319 附录十一氨的lnpH图320 附录十二R12(CCl2F2)的lnpH图321 附录十三R22(CHClF2)的lnpH图322 主要符号表323 参考文献325
|
內容試閱:
|
第二版前言 ????本书于2005年出版后,在多所高校中得到使用,在此深表谢意!同时我们感到应对本书及时修订改进。 ????在第二版中我们坚持通用型的特色,力图使本书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更关注化工热力学的实用性,特别是在化工计算或设计中的应用。书中调整了部分内容,例如增加了热泵精馏,氨的ts图单位改用国际标准单位。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化工热力学的应用与展望”这一章,在此章中先总结了化工热力学在化工计算及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然后对化工热力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增加这一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热力学的精髓,也有助于学习与化工热力学有关的课程,包括毕业设计及今后的专业工作。 ????书中所附的“参考文献”是编写本书时所参考引用过的,也包括近几年国内外部分化工热力学及相关分支的重要教材或著作。 ????本书由马沛生、李永红主编,马沛生编写第1、7、8、10、11、12章及附录,李永红编写第3、9章,杨长生编写第4章,夏淑倩编写第2章,常贺英编写第5章,陈明鸣编写第6章。 ????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4月 第一版前言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工艺或化学工程学科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因此是化工类专业所必修的基础技术课程。 ????编者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作为大学课程,化工热力学教材不必追求过深,在不失热力学体系严谨性的同时,务必使学生能体会化工热力学的实用性,目标是使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在课堂内学习,并减少学生对本课程的“恐惧感”。考虑到近年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发展及环境热力学的兴起,我们力图使本教材成为一本使用面广、更易为学生接受的“十五”教材。 ????我们认为本书的特点如下。 ????(1)化工热力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虽然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但其目的绝不限于概念的推演和现象的解释,更要定量地给出求取能量或组成的方法,因此在化工计算及设计中有直接的应用。本书注意讲清应用,力图使学生能更好理解及掌握抽象的概念及复杂的公式。 ????(2)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成为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也成为化学工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化工进入环保企业的契机。环境热力学已成为新的交叉学科,为使化工类学生能掌握环境热力学知识,也使环境类学生能进入化工热力学领域,本教材加入一章进行讨论。 ????(3)化工热力学已成功地在石油化工中建立了计算方法体系,但对摩尔质量大的精细化学品尚很难推广使用。本书增加了“化工热力学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一章,力图阐明化工热力学在精细化工应用中的特点及难点,希望使化工热力学在化工各方面(包括制药)都能应用,甚至扩大到环保工程专业。 ????(4)本书在处理模型与计算方法时,更偏重于计算方法,对所用的模型指出其来源,但不作微观推导。总之,本书属经典热力学范围,建议把分子热力学的要求安排在硕士层面上。 ????(5)本书的重点在于能量计算及组成计算,中心内容是pVT关系、逸度和活度、相平衡,书中也包括了少量工程热力学内容,例如在化工中常用的制冷原理及计算。 ????(6)在化工热力学计算中,一要模型,即提供计算方法及计算式;二要数据。如果缺乏数据,再好的计算方程也无法投入使用,因此化工数据已成为化工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书加入“物性数据的估算”这一章,介绍化工数据中的一些入门知识。 ????(7)考虑到反应热的计算比化学平衡计算更重要,本书补入一些热化学内容,压缩了部分化学平衡内容。 ????(8)国内目前化工热力学课时有所差异,还要考虑自学之用,所以本书编排有弹性。本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修部分)共9章,后一部分(辅修部分)共3章,教师可按不同情况做出变动,若为少学时,大体上只能学习主修部分。另有附录,提供了约200个石油化工中常用物质的一批数据,相当于一个小型数据库,除供本书的例题及习题使用外,还可供读者在石油化工的热力学计算中使用。 ????(9)本书除作为教材外,也可供化工设计院、研究院、化工厂、环境化工工作者作为热力学方面的参考书。 ????本书由马沛生主编,并编写第1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及附录。夏淑倩编写第2章、第3章及第5章的第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