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作者自小在郑国渠边长大,怀着对郑国渠和家乡泾阳的热爱之情,立志为郑国渠立传,为一方土地作传。作品依据时间顺序描绘了郑国渠两千多年的历史身世和兴衰流转,辅以大量的文献记述、考古发现、神话传说等,并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探寻这条大渠对关中地区农耕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影响。可以说,作者以其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凝练有力的语言,完成了对一条大渠的全方位解读,对民族文化的峻切思考以及对苍生大地的真诚关注。 ?优秀品格的形成进行了追根溯源式的探寻。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郑国渠的兴建和历代的维护、改建为纵轴,翔实发掘并追述郑国渠两千多年的风云历史和兴衰流转,揭示了一条大渠在改变历史走向的巨大冲突中的壮阔剧情和真实细节;以郑国渠灌区与郑国渠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横轴,展示了郑国渠如何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花,铺叙关中生民的农耕文明传承样态,揭示其中深厚复杂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底蕴,发掘和解读深藏在关中大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歌颂人民的伟大创造,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优秀品格的形成进行了追根溯源式的探寻。
|
關於作者: |
白描,作家,教授,文学教育家,玉文化学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
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佛造像专业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苍凉青春》《荒原情链》《秘境》,长篇小说《人兽》,中短篇小说集《恩怨》,散文集《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人狗石头》等,文学论著《作家素质论》《论路遥的小说创作》等,书法作品集《课石山房墨存白描书法作品集》。出版和发表玉文化专著《翡翠中华》《中华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尊荣徵徽》《玉演天华》等。连续多年主编《中国玉器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并任总鉴评。作品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并多次获得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