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編輯推薦:
李爽与魏明德交换了他们的创作、美学、思想及对生命本身的体验和思考。这是一场自由自在的交流,蜿蜒如流水,映照出对话双方各自从事艺术创作的方式;它在两种文化之间回旋荡漾,使每一种文化自身特有的道路都得到深化。
在李爽与魏明德的作品和对谈中,两位对话者都仿佛是在生存的幽隐与身处的晦暗中踽踽穿行,求索光明。但同时,当我们倾听他们的诉说,观看他们的绘画,就会感到这光明似乎正是从幽暗的深渊奔涌而出:光明并非只是取代了黑夜,而是从夜的至深之处迸现,冲破了夜的面纱。光明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潜沉其内。为了找到光明,需要在黑夜中挖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开展这样的求索,而这场对话与这些作品正是在此鼓励我们投身其中。
內容簡介:
本书作者李爽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总裁,《书城》杂志出品人;作者魏明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学术主任。
《夜光艺术、哲学、生命李爽、魏明德对谈录》一书两位作者,分别站在中西方角度、经营者和学者的角度、油画创作者和水墨画创作者的角度,交换了他们对创作、美学、思想及生命本身的体验和思考。在他们的作品和言谈中,这两位对话者都仿佛是在生存的幽隐与身处的晦暗中踽踽穿行,求索光明。但同时,当我们倾听他们的诉说,观看他们的绘画,就会感到这光明似乎正是从幽暗的深渊奔涌而出:光明并非只是取代了黑夜,而是从夜的至深之处迸现,冲破了夜的面纱。光明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潜沉其内。为了找到光明,需要在黑夜中挖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开展这样的求索,而这场对话与这些作品正是在此鼓励我们去投身其中。
本书作者李爽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总裁,《书城》杂志出品人;作者魏明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学术主任。
《夜光艺术、哲学、生命李爽、魏明德对谈录》一书两位作者,分别站在中西方角度、经营者和学者的角度、油画创作者和水墨画创作者的角度,交换了他们对创作、美学、思想及生命本身的体验和思考。在他们的作品和言谈中,这两位对话者都仿佛是在生存的幽隐与身处的晦暗中踽踽穿行,求索光明。但同时,当我们倾听他们的诉说,观看他们的绘画,就会感到这光明似乎正是从幽暗的深渊奔涌而出:光明并非只是取代了黑夜,而是从夜的至深之处迸现,冲破了夜的面纱。光明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潜沉其内。为了找到光明,需要在黑夜中挖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开展这样的求索,而这场对话与这些作品正是在此鼓励我们去投身其中。
全书收录有两位对谈者创作的画作44幅。
關於作者:
李爽,一月一日生,泉城济南人。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在职)。曾任教于山东财经大学,现任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总裁,兼任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董事长、明珠美术馆理事长、《书城》杂志社社长,为新华知本读书会创始人。她是位致力于跨界实践的思考者、践行者,同时以南泉、秋萌为笔名从事油画创作。
魏明德 Benoit Vermander , 法国人,1960年在北非出生 ,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硕士、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博士,法国巴黎耶稣会大学神学博士。自2009年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利徐学社主任。[笨笃]是魏明德从事艺文创作时用的笔名。1995年起,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旧金山大学、斯特拉斯堡欧洲议院、上海徐汇博物馆、上海OPEN SPACE画廊、等地展出。三十年间,已出版专著二十余本,论文两百余篇,另有诗集四部,画册四本。
目錄 :
序:艺术与生命.....i
I 观看世界语言、文字与文化.....5
II 寻找自我.....15
III 理性与感性.....23
IV 阅读与展览.....31
V 成长与感恩.....43
VI 在水与火之间.....57
VII 错与对、是与非.....65
VIII 不懂哲学的哲学家.....75
IX 伤害、放弃、成长.....95
X 光明黑暗.....105
XI 说谢谢的画作.....121
XII 创作的动力.....129
XIII 谈逻辑.....149
XIV 普遍性.....163
XV 天地有大美.....171
夜搏:雅各的两个夜晚.....181
內容試閱 :
序:艺术与生命
李爽
眼睛:逻辑与感觉的相遇
事实上我常常会问自己,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灵,与我们的生存着的这个世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人的思想是内化的,而人的眼睛把世界直接带入我们的内心。视觉看到的物象,与我们的直觉以及逻辑性的思维总是结合在一起。当我们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被它们的美所震撼,这种美好的感觉就跨越了语言本身,成为了一种完成非语言的、直觉的表达。对我来说,这种感受、这种表达,都与色彩息息相关。我一直认为,色彩是一个人最原初的生命感受,不管他懂得多少事情,拥有多少知识,只要他睁开双眼,就会直接感受到色彩,这种感受没有经过加工,没有任何中介,直接印照在他的心灵。这种感受长久以来也一直在影响和激发着我。这就回到了我们这本书里一直在谈论的话题:光。我们对光的感觉,事实上是通过色彩来表达的。每当我看到光明,就会萌生了希望和温暖的感觉。无形之中,色彩与光就成为了我的绘画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从而形成了一种非常个人的、自然的生命流淌,它们是我对我所认知和期望的世界的一种直觉表达。
我一直非常尊重每一个人对遇到的事物的第一感觉。这些感觉非常直接,没有经过思考,都是与我们的教育教养无关的,就如同我们对寒冷和炎热、暗淡和明亮的感觉。对我也是如此,当我感受到无奈和痛苦的时候,我的世界是灰色的,当我感受绝望的时候,它甚至是黑色的我喜欢把人比作成一株植物,或者一朵花:在人生是灰色的时候,这朵花是枯萎的,一如它枯竭的生命。而生命的感觉充满美好的时候,这朵花是绚烂多彩的。我喜欢这样的一种表达,也就是用植物的世界来表现人类的世界,用花、草、树来呈现人类心灵的色彩。
这是我的人生观之一。
从那个浩瀚无垠、宛如空无的宇宙中来看,地球上的任何生物便都具有了一样平等的地位,无论在社会中我们的呈现与表达方式看上去有多么的不不同。正如一株植物,它非常敏锐地应对着环境的各种要素,非常自然地表现着自我,不因外在的压迫和强制而歪曲或掩饰这种真实。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宇宙中,也是如此。在这里,人与其它物种一样,平等地成为了一个主语。
探索内心的架构
通常,在我思考任何事情,心中升起任何疑问的时候,在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画面。我自己在这个星球的存在方式也好像是画面式的。当我面对困难、产生感受,当我去提出一个问题或是去寻求一个答案的时候,我似乎看到自己正在跟这个世界产生一种画面般的关联:每当我尝试或者迫切地想要去表达什么感受的时候,我就在这个画面中仰视苍穹,凝望黑暗或者光明,这幅画面本身就诠释了我自己的疑问与渴望。我怀着希望,探索着答案,但不一定能够得到答案,而我得到的则是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自然之中的我与天地万物交会结合的、共同呈现的画面。
一定是这样,只能是这样。
如果说创作的因缘必定产生于一个非常感性的开始,那么,思想与观念就是在这整个创作过程中,支持这个画面灵魂的那个内在结构。所以,创作与思想、色彩与观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想艺术与绘画的关系也大略如此。我觉得我是一个艺术家,但我不是一个画家,因为我对绘画的技巧和在绘画上接受的教育并非专业式的,而是我的直觉与思考的表达。
绘画,确切地说是艺术,给我的个体人生带来的最大不同,就是帮助我自己不断地趋向完整。就像只有不完美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才是完美的一样。试图变得完整,是我的生存故事,更是作为个体生命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完整的生命才有可能让我们时刻能够接受和应对生命中的风雨和苦痛,并且能够充满力量地生活,这便是生命力本身。
绘画让我有机会真正属于我自己,并且能够完整地表达自我。痛苦也好,无奈也好,当语言无法表达自我的时候,绘画却能够用它独特的语言精准地说出了这个不能够被语言表达的我,并且因此而改变了自我:因为我被表达出来了,所以我被改变,变得更加完整。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表达自我的工具和机会、方式和方法,因此我更加完整地属于我自己了。
艺术让我更加了解自我,也帮助我更加有力量去面对自我。每次面对自身解决不了的一系列问题,是艺术给了我支持和能量,让我的生命得到信心,重新获得美好的感觉,让我愿意自我的生命就这样继续走下去,因为艺术让我经常能够燃起希望OK,至少还可以画画。
我,以及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知,不仅因为它太过丰富,而且持续着太多的变化,想起了一位哲学家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我知道,我这个渺小又独特的生命,会一直通过绘画的方式,一如既往地去表达和探索这个世界,去呈现和追问我、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当我心中升起一个创作的欲望,心中首先萌生出的并不是对作品的构想,而是一系列追问:我为什么要画这样的一幅画?我的期望是怎样的?我想要表达什么?事实上我特别希望的是,不管我的生命生存还是死亡,我跟那个宇宙都能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很和谐地同处共生,我就是它的一部分。也许有很多事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但是我永远都在往前走,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色彩:感觉的载体
色彩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很少主动首先去规划一些色彩结构来创作。但是,当我想要表达一些感受和观点的时候,所有的色彩会跳跃地来到我眼前,并自动排列组合
想要表达什么呢?我知道,我只是希望能够从这个世界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也愿意付出更多的温暖和爱给这个世界,这是我真正想要的。通过绘画、通过色彩、通过光,温暖我自己,或许也能够温暖他人的心灵。
或许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拥有灵魂。我们常常会有好几个自我同时存在着:生物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灵魂的自我。作为人类个体之一,我经常能够感受到我自己,从而产生很多问题:我究竟是谁?该怎样定义?社会怎样定义我?这个自我有了太多定义的可能,在家庭、在工作、在社会、在自然中,即使在工作中,我们又可以产生无数个定义,我是会计师、是管理者、是出版人、还是艺术家可是归根到底,我仍旧是一个人。我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自我本身也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一个足够敏感的人,能够感受到一切,除去温暖与欢乐,剩下的就是冰冷与伤害。当你感受到不被理解,感受到被伤害,这是一种冰冷的感觉,是希望被破坏或消灭的感觉。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身体残缺或者梦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也同样是这样一种冰冷的感觉,这种感觉时常会演变为失望甚至绝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温暖自己,不仅在清冷的秋天和严酷的冬天,即使在温暖甚至炎热的季节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仍然可能是冰冷的,一个人仍然会渴望着温暖,而色彩,以及通过色彩所诠释的光,就是这样一种温暖的力量来源之一。
于我而言,是色彩与光明让希望永远不会被毁灭,支持着我经历沮丧,鼓励着我去寻求与自我的和解,引领着我去获得心灵的安宁。色彩带来光明,让我找到生存的道路。从这点上来说,是艺术在拯救我,它是一种拯救,希望和生存的拯救。
自我定义:人生的实践者与观察者
谈到自我,不免想到了那一连串所谓的哲学根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无数哲人思考过,艺术家高更也以此为题创作了他的著名画作。我想这样的发问,一定并不仅仅属于哲人,属于艺术家,它一定也属于我们每一个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人,所以我想就此分享我个人的一点或许成熟或许不成熟的、仅仅属于我自身的看法。我是一个自然人,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女人,还是一个职业女性,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喜欢求真、渴望从善、追求唯美。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客观世界里,在疑问、无奈、痛苦却日益增加的自我世界中,该如何面对自身、面对社会,或者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时间上的短暂,却人生之路漫长的几十年;如何在茫茫宇宙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坐标,双脚坚定地前行,迎接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尽可能多地去感受一些美好,并保存着对未来的希望;如何在绝望之处,能够发现黑暗之中的那点光亮;如何在妥协与坚持之中自由地行走;如何在绝望与希望中持续着心灵的安宁,是我自从成人以来,不断觉察,经常思索,并且苦苦追求着的。
事实上,最初我没有考虑自序,因为我知道自我总有许多局限。这种局限不仅是自我与他人、与群体之间的差异化的局限,更包括自我认知本身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只能够仅仅展示给大家今天这个自我的局限。而且,有了这样的一本书,似乎也不一定有自我作序的必要,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看待这些局限,若我的自序能够帮助读者朋友打开一扇小小的窗,虽然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阅读打开不同的视角之窗,似乎也有一定的意义。
于是我们就接受了我们的责任编辑胡远行先生的建议,由我和魏明德先生作为对话双方,各自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一篇自我描述,从而为那些有兴趣阅读我们作品的朋友们提供一个来自于作者本身的阅读角度和认识我们的基础。
人生总有许多机缘,在不知不觉中来临。而这本书的诞生也同样如此,首先,是与我的对谈方著名的法国汉学家魏明德先生的相识,在文字的形成过程得到了李丹丹博士和顾红梅女士的帮助,并且得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征先生、责任编辑胡远行先生的认同,以及诸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这一切使得这本书的诞生成为可能。
我想,我既是自己人生的观察者,更是人生的实践者。在这里感谢诸多的机缘,让我能够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以文字的方式对其进行某种总结、提炼和分享。
感恩所有一切,在我的人生中给予我帮助和关心,以及也给我曾经带来痛苦和历练的人与事,是这些共同成就了今天的我,也间接成就了这本书的诞生。
是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