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了《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教政法〔2016〕13号),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加快完成法治教育从一般的普法活动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转变,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无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使命和意义。
按照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部署,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非法律专业),都要接受法治教育。而高等教育阶段要把法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范畴,开设法治基础课或者其他相关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为此,特推出《高校法治教育教程》。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作者主要由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及其解读本编写的高校教师组成,更能深入了解和把握大纲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二是作者多为华东政法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他们大都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或者博士后,系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视野开阔、熟悉教学规律的青
|
內容簡介: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本书紧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对法治教育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素作了生动阐释。主要包括现代法治的基础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理念与目标、公民参与网络社会等内容。
本教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旨在培养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
關於作者: |
主编:
马长山,男,1964年6月生,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共建);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近年来,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法治教育实验校指导,并从事相关的法治教育理论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