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半个多世纪在建筑工程界学习和工作的总结性体会,包括建筑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在理论方面,他体会建筑理论是建筑师创作和公众阅读建筑的理论综合,提出了三层次,三传统,一核心的主张;在实践方面,他支持学界对中国长期来对建筑见物不见人偏差的批评,主张为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师正名,并为众多中国现代建筑师营造一个健康的职业环境。本书适合城市与建筑的管理者、设计者、建设者阅读,也适合喜欢建筑艺术、关注城市文化和建筑业发展的广大读者。
|
關於作者: |
张钦楠,1931年生于上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长期从事建筑管理工作和建筑学术研究,著作颇丰,在国内外建筑界有广泛影响和很高声望。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曾当选美国建筑师学会、英国、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中国香港建筑师学会名誉会员,日本建筑家协会、俄罗斯建筑师联盟名誉会员。主要著作有《建筑设计方法学》《阅读城市》《阅读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师》《特色取胜》《跨文化建筑》《槛外人言》等;与美国肯尼斯.弗兰姆普顿教授共同编辑10卷本《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中、英文版),组织翻译弗兰姆普顿教授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二、三、四版)等。
|
目錄:
|
序
前言
第一卷 我的建筑观
001对建筑创作理论的一些理解
01 学习过程 / 002
02 建筑是什么? / 004
03 建筑设计的方法学 / 008
04 效益全寿命费用概念 / 012
05 中国建筑的三大传统 / 014
皇家建筑传统 / 018
民间建筑传统 / 020
文人建筑传统 / 022
实例1 怀才不遇寻山水,开拓诗境传千古记谢灵运和他的始宁墅 / 024
实例2 美景传世逾千年, 亦真亦幻藏玄机记王维的辋川别业 / 038
实例3 四朝元老不足惜,独乐园内成巨篇记司马光与他的独乐园 / 070
06 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哲学的关系 / 086
07 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突出课题以贫资源建造高文明 / 090
08 对BIM的认识 / 093
第二卷 我如何阅读城市与建筑
097对建筑阅读理论的一些理解
01 阅读隔了一面玻璃墙的对话 / 098
02 我阅读城市的过程 / 100
03 我如何阅读城市 / 103
04 我阅读城市的几个实例 / 111
实例1 独特的魅力巴塞罗那 / 111
实例2 仙人掌与麦古艾草的故事墨西哥城 / 122
实例3 一组优美的诗圣彼得堡 / 135
实例4 阅读城堡东、中欧三国部分见闻 / 145
实例5 哥本哈根的尖顶文艺复兴的地域性 / 160
05 阅读建筑沉寂的建筑在向我们诉说什么 168
06 阅读建筑捕捉第一印象 / 171
07 阅读建筑空间的体验 / 178
08 阅读建筑时间的体验 / 190
09 阅读建筑联想 / 193
10 阅读建筑人际交互、对话 / 199
11 阅读建筑小结 / 206
12 我阅读建筑的几个实例 / 208
实例1 金字塔与窣堵坡它们要显示什么 / 208
实例2 雅典卫城通用与特殊 / 219
实例3 巴黎旧城改造中的奥斯曼公寓城市母体的典范 / 231
实例4 从格隆巴想到几位建筑前驱为大众盖住宅 / 241
实例5 民间的智慧从解州关帝庙看老百姓塑造的皇帝 / 249
实例6 注定要失败窑洞里出来的商业帝国 / 257
实例7 三言两语说碎片巴黎三建筑之谜 / 265
实例8 北京中央电视台大楼 / 271
第三卷 中国建筑师
273时代在召唤
01 建筑师何许人也 275
02 《哲匠录》的功绩 278
03 中国三大建筑传统必然都有其创缔者 279
04 追寻与正名 292
05 中国四代建筑师的业绩 292
06 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确立 293
07 UIA-PPC的作用 296
08 强化建筑师的职业意识 299
09 建筑师的职业道德 300
10 与外国的执业资格互认 301
11 摆在面前的挑战建筑师负责制 303
后记 对话304
参考文献 310
|
內容試閱:
|
昨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蒙德莱(蒙德莱已没有了)。这是英国畅销小说《蝴蝶梦》的第一句话。我少年时第一次读它以后就再也没有忘记。多少个晚上,我梦见回到了自己的蒙德莱我上海老家那吱吱响的木楼梯、冷冰冰的石台阶、密闭的钢窗、沉睡的红瓦屋顶,不断地回归近几十年来, 我又不断回归到两处我的蒙德莱:一处是城外(北京?加德满都?)一条旧街,路边有一座藏式的废弃宫殿,我从来没有进去过,因为我急于找到进城的车站,它就在附近,但我永远找不到它;另一处是近代的砖混住宅楼,一字排开,中间一条走廊,两侧是鸽子笼式的居室,我的朋友就住在走廊的末端,但我永远走不到那里。
我是学土木工程的,那时在哈佛的杨式德学长对我说:我们学土木的,就是土里土气、木头木脑的。确是如此,每当我看到一栋新建筑时,就会用几何学去套。这是白天,到了晚上,它就以一种幻觉进入我的梦境,使我想入非非。建筑对我是现实的,也是神秘的。虽然我在建筑设计院工作了近30年,我从事的仍然是土里土气的结构设计或建材设计,但是当我被提升为主管生产的室主任和副院长后,每当需要为一个民用项目组织设计团队时,我总要选择一位建筑师来主持,让他像乐队指挥那样协调团队的工作。
没有想到,在1980年我将近50岁时,上级把我从设计院调到中央机关,主管建筑设计,并且有机会和国外的建筑师结交。清华大学的汪坦教授知道我是留学美国的,给了我翻译《人文主义建筑学》的任务,我发现作者也和我一样,不是建筑学科班出身的,却大言不惭地评论起建筑来。接着我又在澳大利亚一个会上认识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K.弗兰姆普敦教授,听说他写了一本很畅销但又很难懂的现代建筑史方面的书。我就兴起地买了一本第二版的,回国后找了几位同仁分章翻译,用原山(我小名元三)的笔名出版(中译名《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有人打听原山是谁,发现原来是木头木脑的我。我从此不可收拾,原套班子先后翻译了这本书的第三、四版,乃至若干年后,弗兰姆普敦称我是把他引进中国的人,而我称他是把我引进建筑迷宫的人。
我开始学习建筑学,但本性难改,首先看的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H. 西蒙写的《人工科学》。他是以逻辑解题的方式来设计所有人工物(当然包括建筑)的,十几年后,我也按照他的方式,把自己学的建筑学理论归纳为三层次、三传统、一核心。本书就是我那木头木脑领悟出来的学习笔记。
所谓三层次就是建筑有三个功能层次,第一个是在农业社会,盖房子是为了避风挡雨,建筑是个掩蔽物,解题就是求安全。杜甫说风雨不动安如山,即当时的最高理想。第二个层次是在工业社会,盖房子还要讲效益,对投资者来说解题就是怎么盈利。第三个层次是现在正在进入的信息社会,解题就是要使建筑体现文化价值。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时期,建筑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筑效益不平衡,有好有次;建筑文化不充分,做出来的设计文化内涵还不够丰富。
怎样提高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呢?我的理解是逃不了传统:中国的和外国的传统都要批判地吸收,才能创造我们时代的新传统。我分析中国的建筑传统,提出三传统的概念:一是皇家建筑,解题是显示豪华、显示权威;二是民居,解题是与自然结合,显示自然美;三是文人建筑,
解题是创造意境。我认为这种文人建筑,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精华。在本书中我举了三个例子:北魏谢灵运《山居赋》中的始宁墅、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 、北宋司马光的独乐园(本来想写一本讲十个古代文人的建筑,力不从心了)。我认为这是我国建筑文化传统的精华。虽然原物不存,却有诗词绘画相继,哪个国家有此种传统?
有了三层次的课题,有了三传统的引路,我们现在建筑创作的课题核心就是:用贫资源创造高文明。我们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不在于显耀豪华,不在于奇形怪状,就在于能否用贫资源创造出高文明。这是我们立足于世界建筑之林的核心课题。
以上说的是创作理论,是写给建筑师看的。另外我体会还需要有阅读理论,是写给公众看的。两者相辅相成,才形成整个的建筑理论。就像写小说的,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读,于是就有些评论家,专门写书指导读者如何去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其实城市和建筑也是应当有一套理论讲如何去阅读和欣赏它们的。我没有那个水平,只能介绍一下我是如何阅读城市和建筑的,供大家参考。本书的第二卷就是讲这个的,只是讲自己的阅读方法加一些实例,其中稍带一些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希望将来有人专门从理论高度来讲这个主题。
创作也好,阅读也好,关键人物是建筑师。可惜,正如顾孟潮先生所说的:我们是见物不见人。中国几千年来有那么多优秀建筑,却不见建筑师其人。固然建筑师(architect)是外来名字,但却是客观的存在。一栋建筑,总要有创意、设计和营造的人,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用现在的标准:创意和设计者就是建筑师,施工者是营造师。我国过去有匠人,有将作大臣,但不能就与建筑师画等号。但我们可以追溯到一个项目的创意及设计者,追认其为建筑师。否则今天的建筑师就成为无祖无宗的外星来人了。而且,从分析一栋古建筑来说,应当了解其创意和设计者的理念和创作意图,否则这栋建筑物也成为没有灵魂的怪物了。因此我认为应当给我国的古代建筑师予以追认正名。
建筑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需要有一套职业制度,包括其教育、实践以及职业道德的要求。遗憾的是,现在我国虽建立了注册建筑师制度,但从职业建设来说,还很欠缺,例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符合我国条件的建筑师职业道德规范,乃至弊病丛生。
以上是我自1980年以来学习建筑学知识的一些浅薄体会。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赵荣(她十几年前出版过我的《特色取胜》一书)和张维欣编辑,帮助我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梳成条理,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张钦楠 2018年3月 (87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