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編輯推薦: |
本书立足于新兴大国典型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现实,改变传统的市场规模导致分工的需求视角,从供给的角度阐述适宜要素集聚导致区域分工的机理,分析适宜要素交融组合促进区域分工和创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构建基于适宜要素和区域分工的经济协调发展模型,阐述适宜要素、区域分工作用于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及过程,并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动态性演进和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首先立足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国及大国经济的典型特征研究,进一步界定新兴大国内涵,并在界定典型化特征的前提下,科学地总结和概括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然后,从要素禀赋视角下分工演进视角出发,对劳动分工、区域分工、产业分工、价值链分工进行了具体分析,对适宜分工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解析,认为适宜分工是与适宜要素相一致的分工。其次,从要素属性适宜性角度出发,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和空间计量方法来探索要素通过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后,本书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联系机制,为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依据。
|
關於作者: |
生延超,1978年生人,先后获湘潭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子项目以及湖南社科基金项目。在《地理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动态》《中国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管理评论》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研究文献述评
1.3新兴大国界定及特征总结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区域分工与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演进、路径与机理
2.1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演进
2.2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专业化
2.3 分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
2.4分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检验
第3章 适宜要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3.1适宜要素的发展演变
3.2适宜要素的科学描述
3.3适宜要素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4章 适宜要素、分工与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协调
4.1前言
4.2适宜要素与区域分工的演进
4.3适宜要素视角下区域分工的内涵
4.4适宜要素、适宜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
第5章 分工演进、产业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
5.1分工演化的空间表现
5.2区域分工与区域产业选择
5.3区域内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
5.4区域间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6章 适宜要素、区域分工与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协调的实证研究
6.1引言
6.2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3适宜要素、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
6.4结果与讨论
第7章 基于空间结构的新兴大国产业布局及经济布局
7.1结构主义视角的区域空间差异
7.2空间结构和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布局
7.3基于空间结构的新兴大国区域产业布局模式
7.4基于空间结构的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布局模式
第8章 适宜要素、区域分工与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与对策建议
8.1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机制
8.2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8.3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多元性是大国经济最为典型的特征,这就要求必须有适宜要素与之匹配,以发挥要素的效能。加之庞大的市场容量和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为适宜要素提供了增值机会,吸引着适宜要素的空间集聚,促进了新兴大国内部区域分工体系,造就了金砖国家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存是新兴大国当前最大的经济现实,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是新兴大国追求的目标。但至今为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表现、测度及协调或收敛的路径,却少有对中国、印度等这些新兴大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动力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更缺乏针对新兴大国经济典型特征的研究,即使有,也缺乏研究的新视角。本书立足于新兴大国典型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现实,改变传统的市场规模导致分工的需求视角,从供给的角度阐述适宜要素集聚导致区域分工的机理,分析适宜要素交融组合促进区域分工和创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构建基于适宜要素和区域分工的经济协调发展模型,阐述适宜要素、区域分工作用于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及过程,并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动态性演进和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
本书首先立足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国及大国经济的典型特征研究,进一步界定新兴大国内涵,并在界定典型化特征的前提下,科学地总结和概括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认为新兴大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大规模国家,因而应该拥有发展和规模双重涵义,并且是两者的结合体,新兴大国的特征是发展中国家特征和大规模国家特征的叠加。在此基础上,从古典区域分工理论、经济地域综合体分工理论、现代空间分工理论梳理了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演进过程;并认为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是分工专业化,通过劳动分工、产品内分工、区域分工、价值链分工促进技术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地方专业化、垂直专业化,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微观、中观、宏观三维视角分析了分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认为要素流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能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垂直关联效应导致产业升级,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奠定了本书的理论逻辑基础。
然后,本书从要素禀赋视角下分工演进视角出发,对劳动分工、区域分工、产业分工、价值链分工进行了具体分析,对适宜分工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解析,认为适宜分工是与适宜要素相一致的分工,其发挥作用的机理为:适宜分工要适应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适宜分工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适宜分工要适应区域市场需求基础,适宜分工应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另外适宜分工判断应遵循满足比较优势、市场需求、整体效益原则,并且适宜要素受生产要素、区域要素、环境要素的影响;为进一步从分工演进的视角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本书从中观产业选择的角度,探讨四种分工演化的空间表现,认为分工演化决定区域产业选择和区域产业布局,并从家庭(居民)、企业两个主体出发,对区域内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均衡求解,得出产业布局取决于企业之间的联系成本,作为产业的微观单元,企业的功能分区也取决于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另外,从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区域间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得出分离型布局模式会随着产业的空间集聚而不断强化区域之间的功能分工,从而形成更多的总部决策与生产分离的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空间布局的过程实际上取决于企业之间的联系成本和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接下来,从要素属性-适宜性角度出发,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和空间计量方法来探索要素通过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一方面,采用ESDA分析方法探寻要素、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另一方面,运用SLM模型和SEM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来探索不同层次要素、分工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适宜要素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从全国层面来讲,初级要素和中级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高级要素和区域分工则显著为正并开始发挥效力;从区域层面来讲,现阶段,东部地区与之相适宜的是高级要素配置,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自然要求配备和跟进拥有高级要素;中部和西部则初级要素对其经济增长显著为正,中级要素、高级要素对其经济增长不显著或为负,这为不同区域进行要素培育和产业选择提供了政策依据。
最后,本书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联系机制,认为区域间必须借助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形成分工与协作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区际经济关系;其次,从动力机制、区际传递机制、协调机制三方面探讨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认为适宜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其区际传递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双重影响,而协调机制包括区域经济系统内的协调机制和区域经济增长中各种经济关系的协调机制,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要求解决区域间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工的协调,其直接结果应该是促进区域间的合理分工;最后从突显适宜要素培育政策的空间差异、注重要素适宜性环境的营造、构筑科学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新兴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