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5G与车联网》由美国高通公司资深专家主笔,全面分析介绍车联网基于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及车联网的安全、频谱需求及划分、测试和产业推动等重要问题,本书不仅适合移动通信、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还适合高等院校通信、信号处理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介绍了车联网技术的背景、现状、演进和架构,重点对基于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包括eCall(紧急呼叫)和下一代(Next Generation)eCall、DSRC(专用短程通信)和C-V2X(蜂窝车联网),以及支持车联网通信的高层消息等。本书还介绍了车联网安全、频谱需求及划分、测试和产业推动等重要问题。
本书不仅适合移动通信、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还适合高等院校通信、信号处理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
關於作者: |
李俨
199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任QualcommTechnologies Inc.技术标准高级总监,负责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在中国的标准事务。他现代表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出任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并担任车载信息产业联盟-未来移动通信论坛车联网联合工作组主席。他的研究领域包括CDMA移动通信系统、调制和编码、同步技术、安全和移动应用等方面。他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拥有14项已授权的美国专利,并在国内申请了多项专利。
曹一卿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高级资深工程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蜂窝车联网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系统信道编码、自适应通信技术、干扰分析与消除技术和系统射频性能分析等。在工作期间,申请包括PCT在内的专利数十项,已获得授权专利十项,曾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李俨
199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任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技术标准高级总监,负责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在中国的标准事务。他现代表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出任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并担任车载信息产业联盟-未来移动通信论坛车联网联合工作组主席。他的研究领域包括CDMA移动通信系统、调制和编码、同步技术、安全和移动应用等方面。他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拥有14项已授权的美国专利,并在国内申请了多项专利。
曹一卿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高级资深工程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蜂窝车联网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系统信道编码、自适应通信技术、干扰分析与消除技术和系统射频性能分析等。在工作期间,申请包括PCT在内的专利数十项,已获得授权专利十项,曾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陈书平
2010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现任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高级资深工程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资源管理与优化、多天线、车联网等方面。他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拥有数项已授权的美国专利,并在国内申请了多项专利。
杜志敏
200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同年加入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从事标准化工作,现为技术标准总监。他主要从事多天线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新技术、安全和新业务应用等的研究和标准化,负责公司在CCSA、TC260等组织中的标准化工作,已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拥有8项已授权的美国专利,并在国内申请了多项专利。
邱虹
200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现任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高级资深工程师,从事技术标准化工作,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和无线局域网,曾合著出版了《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高路
200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现任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技术标准总监。她长期负责频谱工程、法规以及认证等相关标准化工作,研究领域包括频率需求、共存干扰分析和相关射频指标研究、车联网、毫米波、频谱共享和MIMO空时编码等方面,已在国际国内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拥有数项已授权的美国专利。
韩斌
201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任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资深工程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无线资源管理与优化、多天线技术、OTA测试、射频性能分析等方面,已在国际会议、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
目錄:
|
目录
第1章车联网技术的背景、发展和各国地区的现状 1
1.1车联网技术的背景和发展 1
1.1.1车联网技术的背景 1
1.1.2车联网的商业模式及发展 11
1.2欧美地区现状、法规介绍 12
1.2.1美国 12
1.2.2欧洲 13
1.3车联网、智能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 17
1.3.1智能网联汽车 17
1.3.2智能交通 19
参考文献 21
第2章通信技术(3G4G)演进对车联网的影响 23
第3章车联网技术架构 27
3.1车联网架构 27
3.2车联网标准体系 28
3.2.1美国 29
3.2.2欧洲 32
3.2.3ISO 33
3.2.4中国 36
3.2.5车联网无线接入技术标准体系 45
参考文献 46
第4章eCallNG-eCall 47
4.1车辆紧急呼叫的关键要求 47
4.2In-band Modem eCall方案 48
4.3NG-eCall方案 51
4.4其他方案 54
4.5三种方案的比较 55
4.6车载紧急呼叫和救援业务的商业模式 56
参考文献 57
第5章车联网专用短程通信技术 59
5.1专用短程通信 59
5.2WAVE 协议体系 60
5.3WAVE 的物理层 61
5.4WAVE MAC层 63
5.4.1Out of BSS 模式 64
5.4.2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 64
5.4.3WAVE多信道操作 67
5.5WAVE逻辑链路层 68
5.6WAVE短消息协议 69
5.7欧洲智能交通接入技术ITS-G5 70
5.8中国ETC专用短程通信 71
参考文献 73
第6章Cellular V2X技术 75
6.1LTE-V2X 75
6.1.1需求与应用场景 75
6.1.2LTE V2X工作场景和工作模式 76
6.1.3物理层技术 80
6.1.4资源分配方式 85
6.25G V2X 89
6.2.1eV2X需求与应用场景 89
6.2.2研究计划 90
6.3DSRC与C-V2X技术比较 91
参考文献 95
第7章V2X高层协议 96
7.1美国SAE J2735消息字典 96
7.2ETSI CAMDENM 99
7.2.1CAM 99
7.2.2DENM 101
7.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E-China)应用层及数据交互 104
7.4三种消息的比较 106
参考文献 106
第8章车联网安全 108
8.1车联网通信安全 109
8.1.1V2X通信安全 110
8.1.2车内网通信安全 116
8.1.3车网车云通信安全 116
8.2网联汽车安全 117
8.3车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安全 118
8.4车联网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119
参考文献 120
第9章中国的车联网频谱研究 122
9.1国际ITS 频谱和法规现状 123
9.1.1美国 123
9.1.2欧洲 124
9.1.3日本 126
9.1.4新加坡 126
9.1.5其他国家 128
9.1.6结论和建议 128
9.2国内频谱分配 129
9.35.9 GHz C-V2X和其他系统共存研究 130
9.3.1C-V2X对固定卫星业务(地对空)干扰分析 132
9.3.2C-V2X和RLAN业务共存研究 135
9.4C-V2X频谱需求研究 140
9.4.1关键参数和假设 141
9.4.2频谱需求评估方法 146
9.4.3研究结果示例 148
9.4.4自动驾驶场景下的频谱需求研究 150
参考文献 154
第10章智能网联汽车的场景及测试 155
10.1应用示例 157
10.2网联能力评测及认证 159
10.2.1国际网联连接能力认证 159
10.2.2评测方法论 165
参考文献 174
第11章C-V2X的产业推动 176
11.15GAA 176
11.2中国示范项目 179
11.2.1浙江 179
11.2.2上海 179
11.2.3重庆 182
11.2.4北京河北 185
11.2.5吉林 186
11.2.6武汉 187
第12章未来与展望 188
缩略语 191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1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评为年度10大突破技术之一。该评论认为V2V技术比无人驾驶汽车更容易实现,后者更容易受到恶劣天气、意外障碍、环境和复杂的城市路况影响。而简单的汽车间无线网络很可能提供更加高效的公路安全。美国每年发生超过500万起交通事故,其中超过3万起是致命事故。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NHTSA)通过在密歇根安娜堡的实验,认为V2V技术可以将美国每年的交通事故减少50万起,并避免超过1000起死亡事故。
本书作者并不认为基于通信的V2VV2X技术将完全取代目前汽车中已经大量装备的各种传感器、毫米波和激光雷达,而是提供一种超视距的感知方式,以帮助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等级和改善智能交通体验。
本书首先从车联网技术的架构和标准体系的角度力求给读者一个全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车联网系统的设计思想。
在以通信为手段的车联网技术中,本书着重介绍了通信对于安全和驾驶体验提升的三个系统eCall(紧急呼叫)和下一代(Next Generation)eCall、DSRC(专用短程通信)和C-V2X(蜂窝车联网)。在这三个系统中,eCall主要提供事故后的紧急呼叫,以帮助救助更多的生命;DSRC用于改善汽车驾驶的主动安全体验;C-V2X除提升主动安全体验外,还通过5G V2X提供部分自动驾驶功能。DSRC和C-V2X都是IP层以下的传输技术,而应用层等高层消息是由各个地区的标准组织定义的,比较有名的包括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 national)定义的BSM消息和欧洲ITS-G5定义的CAMDENM消息。本书在第7章中介绍了这些消息。同时,对于车联网安全这一热点话题,在本书第8章中也给予了介绍。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车联网产业化的三个重点问题:频谱需求及划分、测试和产业推动。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我国已经正式发布车联网频谱划分管理规定。2018年11月,通信模组、通信终端和整车企业在上海进行了全球首个跨通信模组、跨终端、跨整车的互联互通演示。三跨演示标志着各个产业环节已经被打通,C-V2X产品进一步走向了商用。
囿于作者学识,本书有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热心读者指正。
谢谢!
著者
2019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