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深受中国文化和早期国内教育的影响,从一个华人的角度看美国社会,用自己工程师的逻辑思维和专业知识来思考自己周围发生的事。从初等教育到大学教育,从医疗制度到退休制度,作者都有深刻的见解。他不是为了得出正确与否的结论,而是为了理解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与体会,提出了许多如何适应美国生活的建议与提示。因此,本书适合在美国居住的华人,准备到美国或已经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以及想了解美国社会的其他华人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记叙了一个在中国长大,后到美国读书工作养家的普通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用其工程师的眼光,零距离观察美国社会三十余年所积累的经验和感受。大部分章节源自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也有在阅读、听讲座以及跟踪新闻后利用数字和逻辑对所见所闻进行的就事论事的分析。内容涉及美国中小学教育、医保退休、立法执法、民主制度、热门话题等。本书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追根溯源地解读美国社会现实,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描述和浅尝辄止的价值评判,充分体现了一位资深工程师在分析问题方面注意细节、强调逻辑以及关注效果的特点。 中美两国之间千差万别,千万不可以中国文化之心度美国社会之腹。对那些有意愿深入了解美国社会的同胞们,无论他们是住在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本书都提供了*手的参考信息、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向; 对于要到美国旅游、学习和工作的国人颇有帮助。
|
目錄:
|
目录
1. 循规蹈矩地追寻正义
齐默尔曼枪杀马丁案
庭审
裁决
正义何来
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
实质正义是不可行的
实质正义真不可行吗
程序正义真是正义在手吗
奥尔特加案
陪审团的判决
给人心留条缝
2. 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
谢谢政府关心,冷暖各人自知
我自己对付得了
枪是禁不了的
你真的要知道吗
坚持个人权利的代价
个人权利到底是什么
3. 不折不扣地依法行事
路权在我
戈尔赢了选票,但布什赢了选举
一幢走廊带屋顶的新房子
两个警察
依法行事和坚持原则
4. 语焉不详的人人平等
平权行动
还是不平等
美国退休收入制度简介
平等的假设,不平等的结果
5. 艰难取舍的自由平等
平等的安心与自由的操心
退休社保金
社保金改革倡议
平等的安心胜过自由的操心
保守派和进步派
自由择医或者平等候医
6. 难以实现的个人潜能
实现个人潜能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公平资助学校
宪章学校改革
围绕项目学习
朝低端看齐
自由发展和勤能补拙
7. 立场错位的公平待人
劫富济穷
额外征税有正当理由吗
站在少数人一边
8. 因地制宜的有限民主
量身定做设计民主
民主的宪法基础
国家架构的三横分离
政府权力的三纵分割
总统的命令是无效的
总统下令
不正当的理由
挺身而出
所谓的法官
法庭上见
癫狂故事
9. 别具特色的小镇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的小镇民主
保护自家后院
站起来的勇气
少数人说了算
自上而下的权利制约
可有可无的州级选举
徒有其名的参与国家事务
民主的代价
民主与我
民主的南橘北枳
合格的选民
共同的信念
有效的制衡
宽松的环境
因地制宜
10. 莫名其妙的高官犯事
克林顿夫妇的生财之道
乖儿犯案
11. 隔靴搔痒的跨国交流
我也需要只火鸡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但告诉你数字的人会
一群担心自己忘了努力伸长脖子的鹿
为说服读者而写
美国议论文文风
几篇申请书
12. 各持己见的自说自话
尊重他人信仰,切忌以己度人
你有上帝,我有人民
天赋人权和人民幸福
别无选择
家里的故事
我的世界你看不见,你的世界我进不去
13. 有人为我留了扇门
尾声
英文附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不知不觉地,我六十余年的生命已经平分给了我的故国中国和我的新世界美国。在这两个诸多方面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故国的习以为常经常会在新世界里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呈现; 而新世界里的耳闻目睹时常会启动对故国往事的浮想联翩。游离于两者之间,错落的感觉有时会让自己觉得眼前的生活亦真亦假如梦如幻。胡思乱想是没用的和可笑的; 但我思故我在。思,对我个人而言,已足矣; 但对他人来说,思,只有写在纸上才存在。
许多年后,独坐桌前开章造句,回想起踏上新世界土地的那一瞬间。我依然可以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激动和惶恐。对于未来,何去何从,我一无所知。对于眼前的新世界,我脑子里充满了那时从书本里读来的新概念: 正义、人权、 法治、自由、平等、民主等。读书、工作、定居、伴着孩子出生、上学,到成家立业。一旦新概念变成了每天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我很快就发现它们的运作有其并非显而易见的细节和逻辑,有时甚至是无奈和挣扎。我写在纸上的,正是对三十余年身边发生的与这些新概念有关的大事小事的观察和体会,更多的当然是困惑和不解。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多篇相对独立而又互有关联的章节。在第一部分我将会探讨前面提到的一串新概念的现实意义。每一章都始于定义某一个新概念,然后从一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但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旁观者的视角,选择一个或多个与这个概念有关的亲身经历或者广为人知的新闻,陈述它们发生的细节和演化的逻辑,然后做一番刨根问底的探索和讨论。你会读到一个黑人中学生的饭后零食之旅如何变成了他生命的句号,开枪杀害他的凶手怎样在一场并无贪赃枉法黑幕的审判中被判无罪,而结果却被认为是正义的; 一个非法移民清洁工偷窃了三枚昂贵的戒指并在查案中撒谎,但仅被判轻度罚款,主动替她付款的是判决她的同一个陪审团,这也被认为是正义之举。你也许能理解为什么纽约州州长会想在冰雪天收容无家可归的人,可你大概无法预料到他的善念会被理解为违反个人权利的恶意。还有地球人都知道的美国密集的校园枪杀案,可为什么枪就是禁不了,甚至都控不了呢? 当然,你还会读到其他发生在美国的有趣或者无趣的大小事,也许还得忍受一个工程师对他身边事就事论事的逻辑分析和解读,以及对美国社会制度的唠叨。
第二部分着重探讨跨文化交流的不易。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绝不仅仅是语言间的切换就可以渡过的。作者在交流中就曾有误解,吃过亏,至今也仍在困惑之中,所以希望自己的认识可以帮助后人不复前车之鉴。比如说,美国人对于个人隐私的讳莫如深,还有上帝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这些方面不在意的我们,一定要在行为间尊重这种差别,不可越雷池半步。在美国,要上大学,进研究生院,就得写一份或者多份申请书用作敲门砖。但要敲开美国大学的门,申请书就得按美国议论文文风撰写,否则就难免要失望了。我看见过注定敲不开任何大学的敲门砖,也见识过敲开过几乎所有美国名校的敲门砖,乐于把其中的差别和秘籍告诉读者。再比如说,中美两国各自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全民共识。我在两个国家的长期生活经验和思考让我意识到这些差别是许多客观因素使然,两国人民其实别无选择。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把自己热爱的意识形态和全民共识强加到另一方头上,而是要学会开放、宽容和妥协。只有这样,大家交流才有基础,才有可能和平共处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最后一章有人为我留了扇门不属于任何部分。它是一个本不该发生,但却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把这个故事在这里讲出来是为了表达我对我的老师们的真诚谢意。
身为一个普通工程师而非专业的社会研究学者,我知道自己既没有指点江山的才气,更没有弘扬某种观点或制度的激情。此书所想做的无非是把工程师养家糊口必须具备的留意细节、关注逻辑和强调效果的那点小本事,用于对自己所见所闻的分析和解读。换句话说,这本书不谈好坏对错。因为判断好坏对错取决于太多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不是一个工程师力所能及的。比如说,作者就没有觉得他的任何分析和解读可以产生出一个好坏对错的结论。他可以做到和想做到的不过是: 陈述细节并把产生细节的逻辑和可能导致的结果解释清楚。目的无非是: 第一,给那些对美国知之不多但仍然有心从美国传播火种到中国的人士提个醒。美国的社会制度并非完美无缺,也不放之四海而皆准。最值得向美国学习的是其因地制宜进行制度设计和管理的经验。第二,为那些到美国来旅游、学习和工作的国人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中美两国千差万别,千万不可以中国文化之心度美国社会之腹,尤其是在写入学申请书、上法庭讲理以及平时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等方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给有意愿深入了解美国社会的同胞们,无论他们住在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提供一些第一手的参考信息、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向,帮助他们来美国旅游、学习和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