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在研究生课程《吴语概论》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各章都包含作者多年来研究吴语的成果,并吸收方言学界研究吴语的*成果。全书分8章,约30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1, 吴语语音和音韵特点:各家所谓吴语音韵特点异同比较;吴语音韵特点辩正;吴语音韵的共性;分片音韵共性;吴语内部各片的音韵对应;文读音、白读音和白读音;变调及其类型、儿尾词和小称变调及变音;吴语音系的归纳问题。
2, 吴语词汇及其历史层次:吴语的特殊词汇;各片吴语词汇异同比较;外来词;底层词和上层词;合璧词;吴语与其他南方方言同源词;吴语(南片)与闽语共同的词汇;地名词的历史层次。
3, 吴语语法的共性与南北差异:吴语语法共性;北片吴语和南片吴语的语法差异;若干语
法范畴分论:否定范畴、疑问范畴、时体范畴、方位和趋向范畴;吴语语法研究资料述
略。
4,吴语区的方言地理:现代吴语的分区;吴语方言地理在历代的演变;吴语方言地理的特本书是在研究生课程《吴语概论》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各章都包含作者多年来研究吴语的成果,并吸收方言学界研究吴语的*成果。全书分8章,约30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1, 吴语语音和音韵特点:各家所谓吴语音韵特点异同比较;吴语音韵特点辩正;吴语音韵的共性;分片音韵共性;吴语内部各片的音韵对应;文读音、白读音和白读音;变调及其类型、儿尾词和小称变调及变音;吴语音系的归纳问题。
2, 吴语词汇及其历史层次:吴语的特殊词汇;各片吴语词汇异同比较;外来词;底层词和上层词;合璧词;吴语与其他南方方言同源词;吴语(南片)与闽语共同的词汇;地名词的历史层次。
3, 吴语语法的共性与南北差异:吴语语法共性;北片吴语和南片吴语的语法差异;若干语
法范畴分论:否定范畴、疑问范畴、时体范畴、方位和趋向范畴;吴语语法研究资料述
略。
4,吴语区的方言地理:现代吴语的分区;吴语方言地理在历代的演变;吴语方言地理的特
点;吴语区的方言岛;吴语方言地理和人文地理;吴语方言地理和自然地理;地名用字
的区域特征。
5, 古代吴语的拟测:拟测的依据;关于拟测方法的讨论;音韵的拟测;历史地理的拟测。
6, 吴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社区词和方言词;社区方言;语言接触与洋泾浜英语;方言接触与混合型方言的形成;互懂度与接近率比较;吴方言与吴越文化。
7,吴语研究史略:吴语历史文献述略;传统语文学研究;地方志有关吴语的记载;传教士的吴语研究;描写语言学研究;方言地理学研究;实验语音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
吴语与其他方言的比较:吴语的竞争力;吴语发展史和闽语发展史的关系;吴语发展史和徽语发展史的关系;语音和音韵的比较;词汇层次的比较、语法特点的比较。
|
關於作者: |
游汝杰,浙江温州人,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曾实地调查汉语方言近百种。出版专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汉语方言学导论》、《西洋传教士方言著作考述》等十多种,发表论文近百篇,刊于《中国语文》《方言》《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学术刊物。曾获省市以上学术研究成果奖12项。曾多次到香港台湾访问,并出访欧美、日本。
|
內容試閱:
|
自1995年开始,我给研究生开设《吴语概论》课程,这是历届方言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每教一次都会修改、增补讲稿,本书即是在这些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取名《吴语方言学》,顾名思义,不以纯粹全面描写吴语为旨趣,而是试图从方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吴语,同时也用吴语的材料来阐释方言学理论。全面描写吴语应是方言志之类书的任务,已经出版的此类书有《江苏省志方言志》、《浙江省语言志》、《上海地区方言调查研究》等。
引进社会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当代方言,是方言研究的新方向。不过这个新的研究方向尚未全面展开,研究成果也还不够丰富,所以本书仍是立足于传统方言学,社会语言学只是略为涉及。
本书共六章,原拟写八章。第七章原拟为《吴语与邻近方言的比较》,后来发觉在有关专题的末了讨论与其他方言的关系,更加顺理成章,因此决定有关比较的内容分散安排在各章节之中了。第八章原拟为《吴语研究文献资料述略》,后来决定删去,因为一则此非吴语本体研究;二则时贤研究已不少,我个人没有多少新发现。关于北部吴语读者可参考石汝杰所著《吴语文献资料研究》(日本好文出版,2009年),以及他和宫田一郎主编的《明清吴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等。关于南部吴语,特别是温州话,可参考郑张尚芳的众多著作,例如《吴语在文学上的影响及方言文学》(刊《郑张尚芳语言学了论文》,中华书局,2012年)。在西洋传教士吴语著作方面可参考拙著《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考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此书内容包括方言圣经。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许多传教士的汉语方言学著作,不过方言圣经资料还是很不完备的。近年来我又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拙著能有再版的机会,届时可以增补。
全书各部分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也难能面面俱到,凡本人研究心得较多的从详,引用别人的成果从略。本书引用了几幅《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地图,这本地图集于1987年出版第一版,2013年出版第2版。本书引用的是第一版的地图,因为第二版的地图没有第一版清晰,第一版的视觉效果略胜一筹。这本地图集将吴语划分为六片,笔者认为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方言分区可以有多种可能性,吴语也可以分为三片或南北两大片。详见第二章。
附录有七种,其中五种都与田野工作相关。《方言调查旅途日记摘抄》和《溧水县发音人访谈手记》涉及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几次北部吴语调查。第一次是1982年参加复旦大学吴语研究室编写《上海郊区方言志》的计划,去上海金山县调查,调查了县城朱泾镇和全部15个公社的方言,调查内容包括整本《方言调查字表》、两字组和三字组连读变调。这是我首次实地调查非母语方言,先后历时约两个月。第二次是因参加李荣主持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吴语部分的前期调研计划,于1983年应命调查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地区县城和乡镇方言,所调查的县城有8个,即太仓、昆山、吴江、嘉善、平湖、嘉定、青浦、金山;乡镇有42个。调查内容,县城整本《方言调查字表》记音、预先设计的可能反映各地差异的字音,其他地点仅调查记录后者。第四次是为编撰北部吴语地图,于1984年应命调查高淳、宜兴、沙洲、江阴、常州、溧水方言。调查内容是预先设计的可能反映各地差异的字音、词汇和语法现象。
1997年左右吴语研究室有调查编辑《吴语方音字汇》的计划,我应命调查是台州地区和温州地区方言语音,调查内容为整本《方言调查字表》、补充调查字表及两字组变调,附录中的《浙江东南部七地方言音系及调查手记》刊出各地声韵调表及调查手记。临海的发音人是一位退休教师,语文素养高,发音清晰,故刊出他的补充词表记音,他所读的字调类基本符合中古音,个别字不常用,可能读错,我也按实际读法记录了。2013年前后曾参加上海方言有声数据库项目,负责金山方言,《上海金山老太太话语录音转写稿》是这个项目的副产品。2016年春参加在温州大学举行的海外华人社区浙南吴方言与文化调查研讨会,会后与在温州的弟妹聚会,顺便请他们谈谈儿时的游戏和老家的风俗,事后写成《老派温州话话语录音转写稿》。我们老家世居温州市中心最繁华的五马街,把兄弟姐妹所说的老派方言记录下来,可以供后人了解正宗温州话的参考。
1988年2月时任日本爱媛大学教授的美国学者贝乐德(W.L Ballard)来复旦访问,他欲去浙江中部和南部调查吴语的两字组变调和人体词汇。此后三个月他即去实地调查,他能读中文文献,但还不会听、说中文,故由我担任翻译和调查的组织工作。他先后在杭州、金华和温州调查了25个地点方言,主要录音、记录了105个人体词汇(body part terms)和两字组变调。人体词汇调查问卷是Bob Bauer 提供的,所用连读变调调查表格是复旦的吴语研究室设计的。 发音人介乎19-25岁,除了时年58岁的浙江师范大学的郑骅雄老师之外。调查记音以他为主,如有时间,我也顺便快速记些音。但我不插话,也不询问发音人,事后也没机会借贝乐德的录音带核实。他当年即将两字组调查录音,在日本的亚非语言与文化研究所做语音实验,实验结果也曾刊出。但未见他整理出版人体词汇。我原拟将当年所记人体词汇部分作为《附录》之一种刊出,但考虑到这些材料未经核对,不甚可靠,最后还是撤下了。
吴语方言的地理分布与旧时代的行政区划关系密切,故以旧府、县为单位讨论方言地理及其特点是十分合理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县级的行政区划在名称和辖境上变动不小,例如上海所属的十个县,都改称区,并新成立浦东新区,区界也有所变动。本书在讨论方言地理及其特点时仍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政区名称及辖境定义。
字音的声调以标调值为主,舒声字调值用双数表示,调类一律用单数表示。
从事吴语调查研究已有数十载,调查地点近百处,所入越深,所见越奇,而吴语世界林林总总,花团锦簇,目不暇接,颇觉个人见识未广,学力有限,概括谈何易,深入难上难。拙著纰漏、谬误之处还盼读者诸君不吝指教。
2017年冬
自序于上海景明花园静思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