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丛书作者的年龄大致在50岁到80岁之间,分布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美。他们都是近30余年来活跃在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戏剧研究领域*线的优秀学者。入选本丛书的论文经作者精挑细选,代表了近30余年来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水平。其中海外学者的论著,更可使大陆读者耳目一新。康保成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丛书之一。丛书旨在全面汇聚和展示新时期海内外中国戏剧史研究成果,由在该领域有卓越成就和广泛影响的中外学者遴选自己*代表性的论文,结集出版。康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戏剧史家,本书收入作者的重要论文二十余篇,均是从作者的十余部专著与上百篇论文中精心遴选的,其内容包括戏剧理论与戏剧起源、戏剧形态、戏剧文物、戏剧民俗、戏剧文学等,全面展现了作者的研究兴趣与学术风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康保成,1952 年生,1982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获得硕士学位,1987 年 3 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河南大学讲师、副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 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2017 年 1 月退休。曾在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并多次赴欧美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现任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等,并在多个学术期刊任编委或顾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著作 10 余部,参与《全元戏曲》《全明戏曲》的整理。多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目錄:
|
我如何治中国戏剧史 戏剧理论与戏剧起源
戏剧的本质与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一、戏剧的本质:角色扮演
二、戏剧的发生:从自然角色扮演到戏剧角色扮演
三、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亦真亦假的脚色扮演
结语
《宋元戏曲史》百年祭
王国维中国戏剧起源于巫觋说发微
一、王国维的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
二、戏剧起源于巫觋说的学术背景
三、戏剧起源于巫觋说在中国
四、巫术中的角色扮演因素及其向戏剧的转换
后戏剧时代的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一、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的学术生命力
二、戏剧表演形态的核心角色扮演
三、角色扮演及其周边诸因素
四、建立中国戏剧形态学的学科体系
戏曲究竟是演人物还是演行当?
兼评邹元江对梅兰芳的批评
缘起
一、行当与人物性格
二、中国戏曲史上扮演人物的传统
三、京剧如何演人物?
四、行当和曲意何者更重要?
结语
戏剧形态
论汉魏戏剧形态
一、汉代乐舞百戏及其巫术源头
二、以《东海黄公》为代表的角抵戏
三、以《公莫舞》为代表的歌舞戏
四、汉魏优戏
五、傀儡戏
《踏谣娘》考原
一、相关文献记载及其学术论争
二、《踏谣娘》与巫歌、巫舞的关系
三、《踏谣娘》与蹋踶、踏歌
四、踏歌、《踏谣娘》的历史传承与空间传播
五、从《踏谣娘》看歌舞与戏剧的联系
戏曲术语虚下与杂剧传奇表演形态的历史演进
一、虚下:值得研究的动作提示语
二、元刊杂剧中虚下的使用特点
三、朱有燉杂剧中的虚下
四、明清传奇中的虚下
结语与余论
一剧之本的生成过程与表演中心的历史演进
一、一剧之本说的首创及其后来的演绎
二、悖论:一剧之本抑或表演中心
三、金元杂剧:一剧之本
四、昆曲折子戏:从一剧之本向演员中心的拐点
五、优秀者便是戏剧艺术的主导者
清朝昆班如何搬演《牡丹亭》?
以《缀白裘叫画》为中心
一、从《玩真》到《叫画》
二、从《叫画》看昆班艺人的杰出创造
三、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叫画》演出
四、从《缀白裘》到青春版《牡丹亭》
结语与余论
近代传奇杂剧对传统戏曲形式的维护与背离
一、文本:维护传统
二、演出:向写实化靠拢
三、戏剧史上的匆匆过客
戏剧文物
竹竿子再探
一、竹竿子与戏(麾)竹
二、戏竹与籈
三、竹竿子与古代丧俗
四、竹竿子形制与用法的演变
论宋元时代的船台演出
一、北宋汴京的金明池水戏
二、南宋水乡的戏船
三、两宋的船台演出与修禊习俗、龙舟竞渡
四、元代的船台演出
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考释
一、基本情况
二、北壁:墓主人及生前工作场景,为中医药史研究提供
史料
三、东壁:佛祖涅槃图,为研究佛教造像及佛教史提供材料
四、西壁:北宋杂剧演出场景,为戏剧史研究提供形象史料
新发现的四方北宋铭文杂剧砖雕考
一、丁都赛砖雕及其研究概况
二、杨揔惜丁都赛薛子小凹敛儿砖雕及其所扮演
的脚色
三、四方铭文砖雕的产生时间及相关问题
戏剧民俗
|
內容試閱:
|
总序
康保成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发表后的百年来,旧有的文学观念、戏剧观念不断被颠覆被更新。
最初,人们似乎如梦方醒般认识到:元曲原来是可以和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被人轻视的金元杂剧和宋元南戏,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 渐渐地,王国维重文学轻艺术、重元曲轻明清戏曲的观念受到反思。 人们从明清传奇的持续繁荣,昆曲折子戏的兴起,花部戏曲的崛起,角儿制的确立,已然认识到戏剧的表演艺术本质。 世纪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戏剧与宗教仪式的关系问题吸引了学者们的注意,戏剧史的明河与潜流分途演进的理念被提出。 这一理念目前正在经受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百年来的中国戏剧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人和丰厚的学术成果。
王国维的同时代人吴梅()和齐如山(),分别在昆曲音律和京剧舞台表演方面获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乃至有学者把王、吴、齐并称为近代戏剧理论界的三大家或三驾马车。 无论这一称谓是否被多数人所接受,但吴梅竭力提倡场上之曲和齐如山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指导,都在揭示出戏曲的角色扮演本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作家作品与场上表演互为依存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戏剧史上存在着一个从一剧之本向表演中心的演进过程。 王、吴、齐分别代表了戏曲研究的三种路向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三大家中,王国维重文献、重考据的研究路向影响*,追随者最多。
三大家之外或稍后,涌现出郑振铎()、任中敏()、孙楷第()、黄芝冈()、钱南扬()、冯沅君()、周贻白 ( )、卢前 ( )、赵景深()、王季思()、董每戡()、郑骞()、傅惜华()、庄一拂()、张庚()、张敬 ( )、 汪经昌 ( )、 吴晓铃 ( )、 郭 汉 城(),以及近年谢世的蒋星煜()、徐朔方()、胡忌()等戏剧史家。 中国戏剧史的研究领域里,可谓群星璀璨,光照寰宇。
卢前在世纪年代写的《中国戏剧概论》里,把中国戏剧史比作一粒橄榄:两头细小的部分说的是戏,中间饱满的部分是曲的历程。 这一生动的比喻,大致勾勒出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与不足。 当时的戏剧史家,大多是从文学、文献学的角度从事研究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在宋元以来的戏曲作家和作品方面。 王国维的文学观、戏剧观和戏剧史观,对这代人的影响一目了然。 用注经的观念与方法注戏曲、搜集文献资料、研究戏剧史,其积极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不过 世纪 年代以后周贻白、董每戡、任中敏、张庚等人的研究,扩大了戏剧史的研究领域,突破了曲本位 的局限,弥补了前人对戏 研究的不足,或许更值得称道。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日本汉学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一方面,日本汉学对王国维的戏曲史研究或多或少有着启发作用;另一方面,《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后,又极大地反哺于日本汉学。森槐南()等人在大学讲授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俗文学以及开展南戏研究,是在《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前,而由狩野直喜()开创,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田中谦二()、岩城秀夫() 等人继承的京都学派,却深受王国维的影响。 出身于大东文化大学的波多野太郎()独辟蹊径,他较早从地方史志中寻觅戏曲、小说的词语史料,颇受关注。 而辻听花()、波多野乾一()、滨一卫()等人,着眼于京剧现状的品评,其论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田仲一成()的祭祀戏剧研究,从领域到方法,都具有戏剧人类学的风范,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的戏剧研究影响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