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新东方CEO周成刚6年来遍访世界名校后的教育感悟,关于教育、成长、留学、视野、胸怀、梦想
★由东向西,万里行程,100余所世界名校,只为取回一手教育真经,破解成长密码
★一本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教育之书,一本打开国际视野的成长指南
★让现在的你,找对正确的努力方向,少走弯路;让未来的你,在不确定的世界赢得一席之地
★助力你的下一代驰骋于世界的舞台,实现人生价值,发现更多生命的可能
★这本书里有:
世界名校的育人理念,重塑你的教育观
国际教育综合解读,迅速把握海外求学要领
海外留学创业访谈,聆听过来人的成长经验
英语学习的实用心法,让你的努力更有方向
名校风采高清影像展示,开拓你的国际视野
★这本书会回答你:
如何培养在未来有竞争力的孩子?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如何成为东西合璧的世界公民?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华尔街精英吗?
严格规划和野蛮生长,哪种教育方式更好?
|
內容簡介: |
当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传统的功利教育观正渐渐失效,赢在起跑、中途掉队、后劲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在不确定的未来,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生活?带着这个问题,新东方CEO周成刚自2013年以来,带领团队横跨17个国家,探访100余所世界名校,零距离感受国外高校的精神和理念,寻找中西教育的共性和差异,为中国的孩子和家长探索出一套不确定时代的成长、教育法则。
|
關於作者: |
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当过大学教师,做过新闻记者,倡导国际教育,热衷教育咨询。既是中国留学行业的领导者,也是一位热爱摄影的教育行者,著有畅销书《镜头里的世界名校》,并有《时间机器》《终端人》《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讲,如何听》《精粹英语》等经典译作及教材出版,参编《英语搭配大辞典》《钱伯斯英汉双解学生词典》等。
|
目錄:
|
第一章 名校的启示
夏山学校探访记:异类还是自由教育的圣地? 003
黑袍精英的教育之路伊顿公学寻访记 012
在博物馆上课,在美术馆学习这样的画风你想体验吗? 024
这才叫真正的因材施教探访殿堂级名校芬兰罗素高中 033
剑桥大学800 年的坚守与突破 038
我们为何向往名校? 044
校企联结成为名校创新源泉 050
名校纷纷宣布减免学费,意义何在? 056
比宫斗剧更精彩的名校恩仇录 062
划着船进名校?赛艇运动的独特魅力 071
运动与竞技欧美最流行的校园文化 078
我的名校梦 083
第二章 榜样的力量
莫天池: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091
江天帆:事业与生活,从来不是单选题 095
高宇同:我要带着自己的创业故事重返哈佛课堂 100
马晓韵:在不慌不忙中找到内心的力量 107
傅晓田:从童话世界到中东战场,我的人生不设限 113
莫小奇:逆风飞扬的蝴蝶 120
俞仲秋:不会写小说的金融工程师不是好校长 124
第三章 留学与思考
留学:实现自我价值的有益选择 133
留学如何选择国家、学校和专业? 140
留学生活过得好,四大准备少不了 147
看上去很美的留学计划是怎么失控的? 154
公立院校不如私立?这些优势你可能并不了解 160
真实的美国高中其实也很拼 166
世界名校招生的旁门左道 171
出国留学不要与父母越走越远 177
第四章 学习与成长
我和英语的几段缘分 189
给英语学习者的四点建议 200
说话中英夹杂就是在装?我觉得不尽然 208
与神翻译说再见,中国美食已有标准英文翻译 213
每本词典都是一个宇宙 216
我的读书小记 229
第五章 教育面面观
把孩子培养成华尔街精英就成功了吗? 239
成功是阶段性的, 成长是一辈子的 248
别让抢跑焦虑掩盖教育规律 255
野蛮生长的孩子也会有未来 259
家庭教育是根本,全球视野是未来 267
我的教子之道 275
我的高考观 282
后记 287
|
內容試閱:
|
融入世界,拥抱未来
中国和世界的交往源远流长。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这些伟大的文化使者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过,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是到了清代才出现的,他的名字叫容闳。1847 年容闳抵达美国,在马萨诸塞州读预科,之后在耶鲁大学读完了本科。他觉得西方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于是毕业后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回国游说清政府送更多的学生到美国去留学。在容闳的推动下,1872 年中国第一批幼童从上海赴美学习,接下来的几年共计派出120 名幼童。当年这些幼童计划留学15 年,出国之前都要签下生死状,可见当时出国留学这条漫漫长路是何等坎坷,可以说是生死未卜。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留学教育的先声,后来有了变法图强吸收新知到日本的留学,有了留法的勤工俭学运动,有了新中国的留苏运动,有了改革开放后的公派留美,再后来就有了我们今天更广泛的留学热潮。
我是20世纪90年代自费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那时自费留学生还不算多,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差距,都渴望到发达国家学习深造,努力争取着各种走向世界的机会。到了我的孩子这代人的时候,留学的概念已经开始走进更多的中国家庭,大家希望通过国际教育去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要选择国际教育?
如今,中国的留学热潮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留学,大家可能会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想,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主要留学目的国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留学目的国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也包括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它们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教育、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都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很难想象在过去改革开放40年当中,如果没有和这些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绩和进步。
其次,我们今天的留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延伸。学而优则仕也好,教育改变命运也好,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也好,让自己过上美好生活也好,都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坚定的信念。只不过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学习的地域发生了变化,我们从国内走向国外,到不同的语言、文化、观念和教育制度中去求学,在世界的舞台上接受全新的挑战。
再次,留学生符合全球化竞争格局下的人才市场需求。留学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一种复合型的跨界人才:他们既懂得中国文化,又理解西方理念;既会说汉语,又会说外语;既在国内读了本科,又到国外读了研究生;既在中国长大,又在国外工作。这样的背景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他们走上世界舞台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最后,改革开放40 年的成果已经证明了我们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国家也在不断地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要更进一步加强和世界的交流。改革开放对国家来说是和世界交流,是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并走向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而出国留学对个人来说是知识的获取、眼界的开阔、能力的提升和生命的丰富,也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未来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哪里?教育要往哪里走?
今天,我们面临的大环境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尽相同。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年轻人都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随着21世纪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变得愈加平坦,知识已经完全没有国界。过去我们可能是自己和自己打比赛,谁赢谁输我们自己说了算,今天我们要跟全世界的年轻人竞争,所以必须要了解世界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游戏规则,这样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是今天面临的现实,所以我们必须和世界同步。
其次,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式。语言是我们和世界对话的一个重要工具,新东方也是从英语教学起家的,虽然目前语言的习得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未来的语言学习模式可能和今天很不一样。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可能只需要极少数人进行英语语言的专业性研究,而日常的使用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解决。比如你马上要去英国工作,可能你碰巧会英语,但如果是去法国呢,去西班牙呢,去俄罗斯呢?你来不及学新的语言。但通过手机里的一个APP,你就可以用几十种语言和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流。不仅是语言学习,未来很多技能可能都只需要极少一部分人掌握,而我们大部
分人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在这种瞬息万变的环境里不断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过去采用的填鸭式、死记硬背、单向输入式的教育模式就显得比较尴尬,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做出改变。
最后,教育的变革是必然的,也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谁都无法回避。今天不仅是中国在讨论,美国也在讨论,日本也在讨论,北欧各国也在讨论,大家都在问:哪一种教育模式是最成功的?如何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改革?很多人把美国式的精英教育当作一种标准,于是拼命去迎合。但是也有人会提出疑问:到底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好,还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好?有人说美国的教育好在创新,中国的教育好在基础扎实。又有人提出第三种声音: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北欧的教育可能是最成功的,他们普惠民众,又在不断创新。事实上,无论哪一种教育模式,为了应对未来的发展,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变革。
我在美国加州一所知名中学采访的时候,校长告诉我,现在美国大量的学生为了考上好大学都在学习AP 课程,而他们学校准备取消AP 课程。因为他们认为,有了这些考试以后,许多学生会去研究考试规律,通过掌握规律来获得高分,最终丧失了真正的学习能力。还有一则消息,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率先宣布,本科招生中,本国学生不再需要递交美国高考成绩。类似的教育改革正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
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做些什么?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我们要认识到激情和好奇心比智商更加重要,前者会让孩子的成长具有可持续性。我去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考察过,他们的教育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国家一些有名的高中已经取消了标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完成学分即可毕业。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不同潜能和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北欧的普及性教育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因为他们的教育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正如一位校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国家的发展也需要不同的人才。有的人适合搞研发,有的人适合做基础工作;有的人适合上大学读博士,有的人适合读职业技术学校做工匠。学校要根据每个孩子心智发展的先后,以及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能力,真正地因材施教,而不是每个人都要进名牌大学。这就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
我们最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抛弃一些过于功利的思想。完全不顾孩子自身的感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径去发展,这些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我们的很多孩子弹钢琴都能考过十级,但很少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拿到一张证书,未来进更好的中学和大学,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种过于功利、忽视内在动力激发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后续发展变得非常乏力。
其次,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才是生存之道。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新东方做CEO,也算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面对变化如此快速的世界,我每天都在学习,而且还嫌自己的学习力不够,担心公司某一天会因为自己的眼光和决策而被淘汰。如今行业变化很快,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学习的形态也在改变,我们不持续学习就必然会落后,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同时,我们要从实用主义向全球视野过渡,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创新过渡,我们需要孩子拥有思辨能力和独立人格。有人问:中国有 那么多的孩子学奥数,为什么有成就的数学家却不多?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实用主义遮挡了孩子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试问,没有全球的视野、全球的担当,没有世界的胸怀,我们怎么可能成为世界的领袖?如果我们永远在被动地接受,创新和批判性思维从何而来?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我们走向同一个目标的时候,能够走出不同的路径。什么叫作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在走向同一个目标的所有不同路径里,你能指出哪一条路径是最好、最合理的。通过被动接受,我们可以求得生存,通过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但是没有创新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就永远只能跟随,而无法超越。
最后,我们要同国际接轨。这种接轨不仅指出国留学或者出国考察,也指自身内在的调整和改变。我们要去理解世界的规则,尊重发展的规律,我们的思想需要改变,我们的行为需要改变,我们的运作方式需要改变,唯其如此,才能带来真正的革新,让我们和世界同频共振。否则,即使你读了最好的大学,获得了最先进的知识,你在世界的舞台上也依然无法被人接受和认可,获得应有的尊重。国际教育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共享的教育实践,是孩子们需要面对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他们融入世界、拥抱未来的重要途径。 我相信,培养出未来经济上自立、思想上包容、人格上独立、勇于担当并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