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媒介权力性别: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与性别平等》以《中国妇女》杂志60年(1949~2008年)的人物报道和封面图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期媒介建构的女性媒介形象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女性媒介形象从女劳模生产类偶像转向女明星消费类偶像,并进一步探讨国家意识形态、市场机制、媒介话语等各种力量交织博弈之中的性别平等。
《媒介权力性别: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与性别平等》阐述,性别平等需多维度的衡量,就业、受教育、权利、机会和社会地位提高是一种表层的平等;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上的平等才是深层的平等。从女性自身来讲,女性意识的觉醒需要内在的体验和自发性的融入。女性要在精神上真正独立起来,需要完成三个层次的觉醒: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如此才能实现从被解放的客体到自我解放的主体之身份转换,实现从经济自主到个性独立的质的飞跃。
|
關於作者: |
王蕾,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高研院南京大学一布朗大学性别研究工作坊研究员,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兴趣集中于新媒体传播、媒介文化、媒介与社会性别领域。
曾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曾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数字媒介中心挂职任副总监。
至今已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作3部,参著2部。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对象
第五节 核心概念及界定
第六节 相关理论及探讨
第二章 1949~1977年:媒介建构男性化的女性媒介形象
第一节 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节 社会环境变化与国家对男女平等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中国妇女》杂志构建的女性媒介形象分析
第四节 社会性别话语:男女都一样男性化女性气质的形成及分析
第三章 1978~1992年:媒介建构充满女人味的女性媒介形象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对男女平等思想的反思
第二节 《中国妇女》杂志构建的女性媒介形象分析
第三节 社会性别话语:男女不一样女性气质的形成及分析
第四章 1993~2008年:媒介建构多元化的女性媒介形象
第一节 社会环境变化与社会对男女平等思想的理性思考
第二节 《中国妇女》杂志构建的女性媒介形象分析
第三节 社会性别话语:男女一样又不一样裂变的女性气质分析
第五章 中国妇女的平等和解放
第一节 本书研究发现
第二节 中国妇女的被解放和被平等
第三节 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选择做这项研究,缘于自身成长中对于性别的困惑。我这一代人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一代,出生时新中国已成立近30年,在已然实现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性别平等已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权力范畴,成为社会行为准则。身为女性,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未受过任何性别教育:既没有受过封建传统文化中《女诫》《女儿经》《闺范》、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教化,也没有接受过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熏陶。正如学者李小江所言: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门的女性教育在中国中断了三十多年。我们这一代整个的童年、少年、青春时期,是在意识形态无性征暨意识的非性化的时代中度过的。
我们自小便被灌输男女平等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些关于性别平等的观念。我们从未去思考什么是女人女人和男人有什么不同,也没有去思考女人的话语,因为思考女人的话语已经穷尽在男女平等这一意识符号中。既然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那么,就不存在解放妇女的问题了,妇女的解放不仅已经完成,而且已成为一个社会的承诺。在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语境中,我们失去了思考性别的能力.从未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过反省,也从未认同过自己的性别身份。的确,与经过两百多年女权运动的西方女性相比,我们有着天然的优越感,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受教育、选举和就业等权利,我们不需要经过斗争去争取。理所当然地,我们认为自己与男性一样,我们能顶半边天。我们一生中从升学到就业所经历的各种考试、考核和男性是同一个标准,甚至门槛更高。内心中,我们也没把自己看作弱于男性的一种性别,因为没有人告诉过我们男女除了生理差异,还有什么不同。
然而,目睹了上一辈已解放了的女性们的艰辛,结合我们自身的生命体验,我们真实的生命感觉告诉我们:不,不一样,女性与男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性别群体。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亦即我们的性别社会化过程中,有种无形的力量在抑制着、牵绊着、规约着我们,我们要学会收敛,学会忍耐种种不公平。父母师长也不断地教诲我们:要像个女孩样。在我们步入成年时,中国完成了现代化转型,社会上突然多出了性别色彩,出现许多性别问题,如妇女回家女工下岗女大学生就业难秦香莲问题,以及拐卖妇女卖淫嫖娼大众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等。当我们女性毕业就业时,能力素质比男性好,门槛却比男性高。结婚生子之后,繁琐的家务和孩子的养育,以及学业事业的压力落在我们肩上,沉重的双重负担让我们不堪重负,疲惫至极。如果我们受教育低,则不可避免率先遭遇失业下岗,不得不依赖男性依赖国家,从而失去自我;如果我们读到博士,又被看作另类,被讥讽为地球上的第三种人,无奈变成大龄剩女;如果我们一心扑在工作上事业有成,又可能遭遇家庭危机,被视作缺少女人味的女强人;如果精力多放一些在家庭,又被领导认为女同志心思不在工作上不可委以重任;努力工作,升职却因玻璃天花板效应受阻;因能力突出受到提拔,又可能被人误为与男领导关系不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