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广袤辽远的村野,村野之间的青青瓦舍,瓦舍之上鸟鸣如洗的晨昏,以及冬去春来的斑驳尘世景象。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乡土散文集。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和新奇的视角,将对乡村的感怀刻画得淋漓尽致,沉淀和融入着他对丝路乡村独有的生命体验。
|
關於作者: |
任随平,男,1980年生,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人民文学》《读者》《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散文百家》等杂志、报刊,《读者》签约作家,获第六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出版有散文诗集《点亮乡村》。散文《冰窗花》改编为2017年天津市中考阅读试题。
|
目錄:
|
第一辑 | 村庄印象001
第二辑 | 聆听时光085
第三辑 | 远去的物事155
第四辑 | 行走的脚步211
跋 229
|
內容試閱:
|
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要道之一,承载和传播了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自古以来就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袤与壮阔, 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与赤诚,的确如是, 这里有着辽阔的大漠,有大漠上终年缓慢而行的驼队,有驼铃声里摇曳生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壮美,有壮美里连绵起伏的胡杨林, 以及胡杨深处炊烟袅娜的村庄这一切就像一曲绵密幽深的歌谣, 绵绵诉说着古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册中的璀璨光辉。
而这一切,又无不与高原大漠中的村庄息息相关。于是,作为这村庄所养育了和养育着的一代代丝绸之路的子民,怎能不用歌喉去歌吟和颂扬人类文明传承的驿站呢?《丝路乡村甘肃民间风物》作为这驿站上的一扇小窗,折射出丝路上的一些风土人情,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了解和把握丝路风情。
本书从村庄印象聆听时光远去的物事行走的脚步四个方面记录了丝路之上广袤辽远的村野,写下了村野之间的青青瓦舍,瓦舍之上鸟鸣如洗的晨昏,晨昏之间风吹叶落、冬去春来的斑驳尘世景象,沉淀和融入着我对丝路乡村独有的生命体验。这些年,我偏居西北一隅,安静地与生养我的大地融为一体,与虫鸣一同在春日的清晨醒来,与蛙声在夏日的烈焰里奔跑,与旋舞的落叶在秋阳里静默守望,与一场迟来的冬雪在阔野漫步。就这样,我的生命中已沉淀和融入了西北广袤大野的粗犷与沉着,以及等待着生命星光降临的柔韧与耐心。因此,我将每一声悬挂在屋檐的鸟鸣当作生命叮咚的钟声,把冬夜里的一声狗吠当作冬春交季的临界,把拐过山崖背负柴禾的老者当作我未来人生的明天,把一棵扭歪了脚踝的榆树看成我前世命运的缩影。于是,我愈是长久地与土地为伍, 就愈是不能离弃。就这样,我安静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三十余载, 土地成了我书写的册页,我成了土地上行走着的文字。有时,当我一个人背负满天星光彳亍村野时,我就感到大地与我相伴而行,甚至开口说话,说春潮暴动,说暴动里一些亲人匆匆地走着走着就走向了大地安静的腹地,在那里建立属于自己的另一所宫殿。
于是,有风无风的日子,我都与我的大地相厮守,行走着,记录着,像一条河流,背负着前行的热望,一路前行。我知道,辰星和驼队就在远方,只需要用歌声走出暗夜,丝路就是一条光明大道, 承有文字的果实和诗的内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