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編輯推薦: |
该丛书为国内*部系统论述我国新材料发展战略的系统性科技系列著作;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各分册作者均为国内*专家;内容突出新字,即:当代新材料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新应用、新趋势等,代表了全球新材料发展的主流。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
內容簡介: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重点发展材料。本分册为《环境工程材料》。
针对人类所面临的物质型环境污染中固态环境土壤污染退化、固体废弃物问题、空气环境车辆尾气、工业废气、气候变化问题、水环境水污染、水体退化、饮水安全问题和能量型环境污染光、电、热、波、辐射、噪声、振动等问题以及人居健康舒适问题,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类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所采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中所使用的新材料的概念、原理、制备、应用和发展趋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着重阐明材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力求反映国内外在该领域中的新动向、新经验和新趋势,可供环境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相关部门、厂矿企业等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高年级教材或研究生教材。
|
關於作者: |
张增志,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生态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态功能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编委,《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编委,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计划《材料大辞典环境工程材料卷》主编,国家出版计划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材料卷》主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内蒙古林业科技贡献奖五年评一次、中国专利奖等9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环境1
12环境工程2
13环境工程材料3
14生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材料3
15环境工程材料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4
第2章环境物理材料5
21环境吸附材料5
211活性炭8
212硅胶吸附剂13
213大孔吸附树脂16
214黏土类吸附剂18
215天然改性材料吸附剂29
22环境分离材料38
221颗粒滤料38
222纤维过滤材料41
223织物滤料43
224多孔过滤材料47
225分离膜50
第3章环境化学材料82
31环境化学转化材料82
311臭氧82
312高铁氧化剂83
313芬顿试剂84
32环境化学分离材料88
321单质液体吸收剂88
322单质固体吸收剂92
323离子液体吸收剂104
324环境离子交换剂107
325环境螯合剂115
326环境絮凝剂118
33环境催化材料146
331环境催化剂146
332常见的环境催化剂148
333环境能量辅助催化剂159
第4章环境生物材料179
41环境修复微生物179
411环境修复微生物类型179
412微生物催化酶181
413微生物载体材料184
414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185
42环境修复植物186
421萃取型植物189
422根际过滤型植物189
423固化型植物190
424根际圈生物192
425转化型植物192
426重金属修复植物193
427有机物污染修复植物197
43环境修复动物200
431原生动物200
432蚯蚓201
433其他动物202
第5章水处理材料204
51废水处理剂204
511化学处理剂204
512生物处理剂217
513物理处理剂234
52水体原位修复材料237
521水体吸油材料237
522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材料238
第6章固态环境污染物治理材料241
61土壤污染治理材料241
611土壤生物降解催化材料241
612土壤化学淋洗剂243
613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材料244
614吸氟植物250
615土壤有机污染治理材料250
616土壤农药残留治理材料258
62土地退化修复材料261
621土壤改良剂261
622荒漠化治理材料263
623缓控释材料 268
63固体废物处理材料270
631有机固体废物修复生物271
632固体废物浮选剂274
633垃圾处理材料276
634污泥调理剂284
第7章大气环境治理材料286
71除尘过滤材料286
711除尘过滤有机纤维材料287
712除尘过滤玻璃纤维287
713除尘多孔陶瓷材料287
714除尘过滤金属材料288
72汽车尾气净化材料288
721三效催化剂288
722柴油车尾气净化四效催化剂294
723尾气颗粒物过滤材料299
73工业废气治理材料302
731二氧化碳吸收材料303
732氮氧化物净化材料309
733二氧化硫净化材料332
734硫化氢吸收材料345
735羰基硫水解催化剂354
736氯气吸附材料354
737含氟废气吸收剂358
738汞吸收材料359
739恶臭气体吸附剂363
7310铅烟吸收剂368
7311有机蒸气净化材料372
7312卤素化合物分解催化剂375
环境工程材料
目录ⅹⅲ
第8章能量污染治理材料380
81光辐射治理材料380
811紫外线反射剂380
812防晒剂382
82抗静电材料386
821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391
822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393
823无机填充抗静电材料394
824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398
825抗静电塑料400
826抗静电织物402
827防静电涂料404
83抗热辐射材料405
831隔热材料405
832低辐射玻璃镀膜409
833隔热玻璃涂料411
834热岛效应缓解材料411
84噪声治理材料416
841吸声材料416
842隔声材料437
843阻性消声器451
85抗振动材料454
851隔振材料454
852减振阻尼材料455
86抗电磁波材料472
861电磁波屏蔽材料473
862电磁波吸收材料484
87放射性污染防护材料487
871X射线、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88
872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90
873X射线屏蔽材料491
874射线屏蔽材料491
875中子射线屏蔽材料492
第9章健康舒适材料495
91抗菌材料495
911天然抗菌剂495
912有机抗菌剂497
913无机抗菌剂500
914消毒剂516
92饮水净化材料518
921饮水净化活性炭518
922饮水净化光催化材料520
923饮水净化分离膜521
924饮水净化微孔陶瓷523
925饮水净化臭氧氧化剂525
93智能舒适玻璃528
931光致变色玻璃528
932热致变色玻璃531
933电致变色玻璃532
94调湿调温材料533
941导湿舒适纤维533
942室内调湿材料534
943相变调温纤维536
95室内空气净化材料537
951室内空气物理净化材料537
952室内空气化学净化材料538
953室内空气生物净化材料539
954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光催化净化材料540
参考文献542
|
內容試閱:
|
环境工程材料是环境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役于环境工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性材料。长期以来,人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了人类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了环境问题的本质对象。对于短期内依靠环境自身的修复、净化等自调节功能无法解决的问题,工程技术成为必然要选择的有效手段。环境工程技术是将物质、能量和信息有效或科学地输入到环境系统之中,使其与环境中原有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发生融合、作用和整合,zui终使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的工程手段。环境工程材料作为该物质或物质、能量、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环境工程材料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作为环境施加物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环境科学命题,环境友好性、功能特性、物质流协调性、能量流协调性、界面效率、复杂结构传质、再生循环、智能化等物理、化学或生物问题都会呈现在科技工作者面前,需要科技工作者开展由环境工程材料而引发的新一轮环境科学的研究。环境工程材料的作用方式往往体现在分子水平上,作用机制属于微观过程,且这一过程又是在复杂体系的多元因素条件下发生的,这就对环境工程材料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环境工程材料已逐步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许多领域,如多孔材料、膜材、微生物材料、催化材料、抗菌材料等,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成为环境工程材料中一个个较为完善的分支学科体系。尽管环境工程材料的研究仍然有大量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但是,这似乎更加需要我们对该材料门类从基本概念、原理上进行总结、整理和归纳。环境工程材料机制可以宏观地看作两个界面间的作用:一个是材料界面;另一个是环境界面。本书试图一方面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论述环境工程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环境的角度出发论述环境工程材料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势。全书从结构上可分为五部分,分别为环境工程材料的概念,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环境工程材料,固、液、气三相环境中物质污染治理的环境工程材料,能量型污染治理的环境工程材料和健康舒适新材料。按此结构,第1章阐述了环境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第2~4章系统地论述了具有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的环境工程材料,包括这些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和发展趋势;第5~7章分别涉及了应用于水、固态、大气环境中物质污染治理的环境工程材料,从材料的应用角度论述了这些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第8章涉及能量污染治理材料,系统论述了专门用于光、电、热、波、辐射、噪声、振动等能量污染的治理材料和发展趋势;第9章论述了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相关的健康舒适性材料及发展趋势。本书涉及的知识结构繁杂,覆盖面极广,科技成果量大,前沿研究分布广阔,因此,在著述过程中力图做到内容新、全,努力为读者提供一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为清楚、作用机理较为透彻、发展趋势和方向比较明确的环境工程材料类著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本书作者作为主编的2013201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材料大辞典》(第二版20167)中245条环境工程材料词条。本书由张增志编著,武斌、彭艳阳、孙娜、吴广、苗棋凯、谷娜、张超杰、杜红梅、董珊珊为本书的资料检索、搜集、整理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国际材联主席韩雅芳教授、清华大学翁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聂作仁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天民教授、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吴伯群教授、有色金属研究院石力开教授对本书中的概念修改和完善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对本书的撰写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上专家学者和支持本书撰写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以及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或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编著者2018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