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茶道方法论

書城自編碼: 331722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周重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47937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3-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售價:NT$ 661.0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NT$ 498.0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NT$ 325.0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NT$ 493.0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NT$ 308.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NT$ 202.0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NT$ 554.0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NT$ 3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485
《 中国古茶树(精) 》
+

NT$ 562
《 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 》
+

NT$ 358
《 茶叶江山: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 》
編輯推薦:
◆本书是茶继《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之后,又一本写得好玩又好看的才子书。作者延袭一贯写作风格,通过追溯、走访茶链上相关的人事,以身悟道,告诉你茶之道,在行,不在言。
◆作者周重林是国内茶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已经出版多部有关茶的专业书和畅销书,其中《茶叶战争》销售额突破20万册,再版16次。
◆本书图文结合,内容深刻,是作者近几年对茶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内容信息量大,对茶的解读深刻而独特。
內容簡介:
本书讲诉了作者从南到北,跨越海峡,从北京到台北,从香港到日本,从深圳到景洪、到革登、到莽枝,从大都市到山野,访一地的茶与茶楼,诉一地的情与景、与人;其中,包括作者与茶人及茶本身的对话,既有茶文化大家,也有茶仓储、茶品牌、茶爆品等,充满了知识的趣味与专业的精深;还透析了云南地域茶文化的特质,也有对茶专著,诸如《茶经》、《茶之书》等的深刻解读。本书只字不提茶道为何物,作者通过追溯、走访茶链上相关的人事,以身悟道,告诉你茶之道,在行,不在言。
關於作者:
周重林著名茶文化学者。主要作品有《茶叶战争》《茶叶秘密》《茶叶江山》 与《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等。其创办的自媒体茶业复兴是茶界影响力大的自媒体之一。 2014年,入选《生活月刊》 文艺复兴百人集。2015年,获得《中华合作时报》新媒体营销推广个人奖。2016年,获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兴文强茶杰出贡献奖。2017年,其企业获得云南省十佳茶文化传播企业奖。2018年,获得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目錄
游学
南昌:善意与茶意
宁波、深圳、东莞:温柔的心意
北京:安静的力量
宋庄
惠量小院
正德茶室
燕子的家
老舍茶馆
和静园
日本访茶记
宇治:传统如何创造性转化?
京都:茶的颜色
东京:云南茶聚
深圳:茶里的市民精神
香港:大隐隐于大都市
江南喝茶记
台北访茶记
2018年1月10日:在串门子串门子
1月11日:见识大师小居、台北食意

1月12日:重逢不断重逢的人与物
1月13日: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到奇古堂
1月14日:阳明山的春秋意
建水访茶记
景洪喝茶记
革登访茶记
莽枝访茶记
在倚邦老街
在景迈山山林祭祀
薅草
勐库喝罐罐茶记
勐库大雪山访茶记
广州喝茶记
斗室生活馆
殷总茶室
红茶哥

私聊
与褚时健、季克良聊烟与酒
与陈海标聊普洱茶仓储
与杜国楹聊小罐茶的爆品秘诀
与刘湘云说柏联普洱
与木霁弘谈茶马古道的崛起之谜
在茶里寻找荣光
诚品:一把知识的梯子
认真喝茶的意义
为什么天才都是结伴而来
与郑子语书
与罗军书
与聂怀宇书
与王迎新书
与詹英佩书

讲义
云南茶文化的特质
茶马古道:新文化运动
越陈越香: 新产品符号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贡茶进贡时间、名称与数量
百(千)年古树:新物种与新知识
陆羽的《茶经》要怎么读?
怎么读《茶之书》,才能正确认识日本那样的茶道?
《绿色黄金》与茶叶帝国的崛起
红汤茶的发展简史
产区怎么做红汤茶
销区的红汤茶饮用习惯养成
产区的红汤茶应对
熟茶第一代匠人卢铸勋
广州与昆明的现代熟茶之路
茶叶图景:茶叶对世界的重塑
內容試閱

好多年了,时不时有人问我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怎么把文章写好?
我当然明白,人家以为学者就是有学问的人,又把我当作学者,且也写一些东西,因此才来问我写作的问题,虽然他们未必知道,我所理解的学者其实只是学习者。有时候还有人说我文笔漂亮,我也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客气,或者只是为了嫁祸于人,把工作推给我,再不然,就是不知道文笔漂亮是什么意思,或没见过真正文笔漂亮的作品。
在我认识的人中,周重林的文笔才是漂亮的。
所谓文笔漂亮,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写得好。下面我想先说说重林为什么写得好,后再说说我认为如何写得好,也就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重林明显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对语词的敏感。对此,可以从他谈论茶文化的好词系统这样的文章中看出来。另外,重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茶马古道20年:从学术概念到文化符号,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对一个现象的概括,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他对茶马古道这个语词或者符号更感兴趣才注意到时代的变迁。
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呢?应该说,这只能是多方面条件综合的结果,而不会是单一因素直接导致的。如果不以天赋为托词而一定要在其中找出突出的因素,我想可能是庞杂的、大量的阅读:正是在对各种相关或不搭调的文字的阅读中,你才能够发现某种表达、某个语词不同于其他作品。正如张爱玲在自述中所说,读《红楼梦》读得多了,在读某个新的版本时就会觉得某个不同于旧版的词自己跳出来。
然而,读万卷书很容易读成书呆子,所以《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治这种毛病,好的方法就是行万里路。这种见解(我有意偏离了一点正解、俗解),好像是先见于明末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董其昌说的是画,若用于讨论写作,行万里路应该是增加阅历以及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实际知识互相印证并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是游学,去拜访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有才能、有修养的人,向他们学习,与他们讨论。读书重要,交游也重要,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有贡献的学者,很少有像康德那样一辈子蜗居一地的例子。
后,还要有一点名利之心。一个人总不想区别他人甚至超yue他人,当然就不可能乐于伤精费神地花大力气去创造什么。甘于混迹于流俗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又没有贡献新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是好文章吗?对此有感觉的人,可以读一读重林的生命是一场自我表扬。
以上这四点,可以从这本书的游学、讲义、私聊这些内容中看得出来,也可以从重林此前的文章和著作中看得出来。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泛泛而谈,由于这本书是写茶的,而且上面提到重林所写的文章也不见于本书,所以接下来我再从茶的角度谈一谈这个问题。茶是不含酒精的饮料,也就是说,除了酒以外,全世界喝茶的人多。然而,喝茶却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不说有人喝茶、有人不喝茶,单是怎么喝茶这个问题,大家各有各的喝法、各有各的讲究或不讲究。对此,中国各地、各民族茶俗之丰富已经令人眼花缭乱,再加上国外更多地方与民族的茶俗,那就真是可以叹为观止了。
在这种背景下要写出新意,就要兼顾喝茶这件事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在写作上,这个问题表现为茶文化写作的方法问题。
重林的茶文化写作,摇摆于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之间。此前重林有品茶三不点一文,其实就是中国文人饮茶风尚的一篇简史。这篇文章基于对茶史文献的大量阅读,而专门选取其中关于饮茶风尚的文字,以时间为线索来比较饮茶风尚的观念变迁,既有自己的心得,又论及历史上许多大名鼎鼎的茶人,自然不易落入俗套。他的《民国茶范》一书,就是把这种做法用于晚近历史阅读与写作的成功例子:民国去今不远,名人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都喝茶,这是公共性;但他们怎么喝茶、喝茶对于他们的学术、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却不是很多读过大学的人都了解的,这是私人性。
当年我和重林在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为同事,都对云南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我正在从唐入宋,希望他可以从清入明,在元代会合。可惜他后来基本放弃了纯粹的研究,专以茶文化写作为本行,如今渐行渐远,很多人都把他当作是一个作家了。
举个例子,对于茶史的阅读和分析,重林品茶三不点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但是有些有趣细节被他放过了。
关于饮茶,张源在《茶录》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其中的神字,或作幽,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哪一个字为是呢?
张源是明代人,生卒年不详。顾大典题张源《茶录》时说:洞庭张樵海山人,志甘恬澹,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诸《茶录》,得茶中三味。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其知者以为茶,不知者亦以为茶。山人盍付之剞劂氏,即王濛、卢仝复起,不能易也。顾大典是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他说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知其文大约写于在1595年前后,此时他已得到张源《茶录》一书。又因为他说张源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而写成《茶录》一书,则张源应该在1565年左右已经事茶。
有了这个时间参照之后,我们再来看另一条材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继儒《岩栖幽事》品茶条: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六七人,是名施茶。这段文字与张源《茶录》饮茶条非常接近,张源和陈继儒的活动时间又相去不远,想来两个人的文字之间应该有继承关系,或者说当时南方文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观念比较一致。那么,既然陈继儒作神,张源也作神而不是作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当时文人的观念,一个人独自喝茶所追求的就不是不被人打扰的清幽之境,而是为了品味、追求茶的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高濂所著《遵生八笺》说:饮茶,一人独啜为上,二人次之,三人又次之,四五六人,是名施茶。
此书刊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其说法与前二说略有区别,但从都把喝茶的人多了就贬低为施茶来看,上述判断大致不误。
当然,我遗憾重林越来越成为(或被认为)是一个茶文化作家,并不等于我认为成为一个作家、一个茶文化作家有什么不好。周作人《喝茶》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此之谓也。
后再说说开头提到的事,也就是人家问我的问题。
前些年,几个朋友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怎样让低年级小学生不害怕写作文?
这个问题不难。我的答复大致是这样:让孩子每天给家人写一张字条,先不限内容、不限长短,也别管写得是否通顺。然后家长一定要认真答复,表示对他写的事和话感兴趣,和孩子建立起互动关系。这样持续一个月之后,可以要求孩子写自己的生活,比如学校里的经历、感兴趣的事情之类,能多写几句话就多写几句话,也不勉强其长短,然后家长再认真答复,养成和孩子之间用书面语交流的习惯。这样几个月之后,就可以要求孩子每次写一件事情了,但是仍然不要在乎写得是否通顺以及有没有调理,只要告诉他们一点:可以试试不同的写法,看看怎么写能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更有趣,让人想读、读后就像在现场看见一样。
一般都是过了几个月,我就得到了感谢:孩子不怕写作文了,甚至有的孩子还喜欢上写作文了。
这里边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第1,至少在汉字文化系统里,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是两种东西,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需要反复的训练,而口与手之间的转换就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第二,初学写作者怕的是无话可说,原因主要在于不知道读者是谁,然后就会觉得不知道写什么,而这种练习一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好文章往往都是改出来的,除非你已经是个中好手,所谓文思泉涌、一挥而就的杰作,往往都是事先打了草稿的。
也有朋友一听这些方法就表示怀疑,对此,我的答复都是这样的:请问你写过几次一百字以上的微信或短消息?写清楚事情了吗?不必再发微信或短消息补充、修正了吗?然后他们就不说话了。
这是针对小学生的作文而言的。前两个月,有位大学教授请我推荐一两本提高汉语写作水平的教材,给硕士博士生用,说是他们字词句都还没理顺。
这就有点高看我了,但是又不好随便推脱。如果不论写作方法,重在怎么帮人家理顺字词句,我的建议是可以先要求他们这么做:首先,不准写长句子,例如一个小句不得超过一行,一个整句不得超过两行;其次,大限度用口语写作,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好了之后在讨论会上给师生大声念一遍;后,除了必要的限定词,尽可能不要用形容词。如果每天都这么写的话,坚持两个月就好了。
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句子短了,就容易发现有错;口语化了,就不容易出错;练习惯了,就改好了。
其实写任何东西都要这样,包括你在朋友圈所写的微信,wechat正是聊天之意。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从中小学的作文课到大学里的写作课,往往都是把学生往文学写作上带,结果他们在作文中越来越不会写接地气的话了。高中生的抒情腔调随处可见,就是一个明证。
这些当然不是写出好文章的全部条件,而是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好文章的语词和句子莫不如此(但不排除为了避免雷同和单调而使用一些相反的策略)。更进一步,就是篇章结构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更复杂,容后再谈。举例来说,我认为八股文其实是一种很成功的篇章结构方式,回头看看那些痛斥八股文的言论,其实大都没有区分日常写作与文学写作,否则,为什么英语作文所谓的模版,为什么就有用得多?
再说一点,也见于重林的写作之中。上个月陪孩子读汪曾祺《昆明的雨》,之后就此文讲过一次怎么写好作文。我的要点是:一篇好的作文,要么写出和读者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要求么写出和你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否则就很难写得吸引人。具体怎么写呢?那就像我们之间聊天一样写,但是尽可能不要说重复的话,然后多修改。另外就是多读书,慢慢地就知道怎么写更好了。
你看看,从重林的这本书,是不是可以证明上面讲的这些简单方法的其实很有效?当然,是与不是其实都不太重要,我更在乎的是周作人所谓的同二三人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杨海潮2018年火把节,于大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