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纺织复合材料是以纺织物为预成型体并包埋于基体材料中所形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目前和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真正能在工程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材料。《纺织复合材料设计》主要以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几何结构为主线,在简要介绍单向板和层合板设计的基础上,系统描述其他种类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设计方法,涉及材料种类有二维和三维结构的机织复合材料、针织复合材料、编织复合材料、纺织柔性复合材料、混编复合材料、夹芯复合材料、缝编和Z-pinned复合材料。《纺织复合材料设计》是纺织复合材料力学和设计的基础著作,可为复合材料行业工程师设计复合材料结构和工程结构提供参考,也适用于复合材料专业教学。
|
關於作者: |
顾伯洪,1967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致力于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包括讲授纺织数理统计纺织复合材料力学纤维集合体力学等课程,获宝钢教师奖;指导研究生研究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几何结构和动态强度,研究生曾获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纺织复合材料热力耦合效应、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和复合材料工程结构温度/应变率耦合强度,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80余篇,出版《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和《纤维集合体力学》等专著和教材。曾经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和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
顾伯洪,1967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致力于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包括讲授纺织数理统计纺织复合材料力学纤维集合体力学等课程,获宝钢教师奖;指导研究生研究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几何结构和动态强度,研究生曾获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纺织复合材料热力耦合效应、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和复合材料工程结构温度/应变率耦合强度,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80余篇,出版《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和《纤维集合体力学》等专著和教材。曾经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和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
孙宝忠,1978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纺织行业纺织复合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熏点实验室副主任,纺织学院高技术纺织品系主任,纺织学院纺织复合材料学科负责人。长期致力于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领域和纺织复合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近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和《纤维集合体力学》专著两部。获纺织之光教师奖、上海市教卫系统员、宝钢教师奖、曙光学者、青年科技启明星、晨光学者、全国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项目等23项,参与国家863项目、上海市复合材料重大专项、国防项目等6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