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教育公平作为一种政策理念以及有关政策安排,应该指向好的教育或真正的教育,并因此关涉每个人美好的生活。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构建一种尊重并保障学习者根据个体差异有序选择的择校机制,是公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世界性议题。本书展现了美国社会围绕教育公平问题所展开的多方辩论,触及到实现教育公平的多个难题,对于我国社会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
內容簡介: |
凭借政策研究者、法学学者和教育实践家的背景,Viteritti的这本书从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校董事会案的判决学童不得因种族问题而被拒绝入学谈起。通过回顾提升美国教育机会的各种政策,他指出国家并没有为处于劣势地位的儿童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学校,因而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他并不认为特许学校或教育券等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他相信这些办法指向了正确的方向。他坚持认为国家不能一边郑重承诺提供教育平等,而同时其选择权只掌握在少数能够负担得起的人手里。
|
關於作者: |
原作者:约瑟夫 P. 维特里迪,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公共政策专业教授和城市政策与规划部主任,教育政策专业博士生导师,亨特学院罗斯福众议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共政策计划的创始教授,纽约市学校管理委员会理事。维特里迪教授的研究和实务经验涵盖城市政治、教育政策、刑事司法与法律等领域。著有《学校选择:从抽象概念到政治现实》《学校改革中的联邦角色:奥巴马政府的政策》等。
译者:武云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做访问学者,合作教授为Kenneth Zeichner。现定居美国伊利诺伊州。
何颖,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学与教育法学。曾于中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转载、摘编;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社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二十余项;主编专著译著《选择平等:美国的择校、宪法与社会》、《家校共育指导手册(高中版)》,参编著作7本、译著2本;曾获2018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