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红楼游园一步一景:详解红楼梦中的园林和建筑 配有人物关系图 赠送大观园全景图 精美书签
》
售價:NT$
407.0
《
挣扎中的决断:竹内好传
》
售價:NT$
418.0
《
关羽大传
》
售價:NT$
449.0
《
一个人的勇气
》
售價:NT$
305.0
《
空气炸锅懒人食谱
》
售價:NT$
254.0
《
大学问·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
售價:NT$
403.0
《
维京人新史: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
》
售價:NT$
454.0
《
孩子·挑战(全新图解版)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AI與科技無法取代一切,人文素養因此更顯重要,
博雅就是結合科技與人文素養的最佳教育方法。
蘋果電腦共同創辦人賈伯斯曾說,「科技必須和博雅精神結為連理。」暢銷書《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說過:「博雅教育給學生非常多空間去探索自己的熱情與興趣,會比一般人更有創造力。」
臉書創辦人祖克伯也說:「臉書關乎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程度,和科技不相上下。」而哈佛大學自1946年便開始推動博雅教育,究竟博雅教育的重要性何在?
專科或就業導向的教育容易限制住探索知識和思考的自由,使我們和社會脫節。
物理能說明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卻無法告訴我們存在的價值、我們能對社會有什麼影響,以及我們與社會的關係。而博雅教育能使我們成為全人。
博雅教育不僅是全人教育,是通識教育,更是菁英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多元視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得以應對科技一日千里的變化與挑戰,擁有不被未來淘汰的軟實力;更重要的是,和社會有所連結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人為目的。
博雅教育就是:
培育學生在知識上成為一個自由人。
培養學生自發性的學習與獨立思考。
強化學識在生活上的實踐。
博雅教育的原文是Liberaleducation,可以說成是「自由人的教育」、或「宏通教育」。
這個概念正式出現於羅馬時代,當時指的是「適合於自由人、而非奴隸的教育」。同時也蘊含著「培養通達智能、而非專門技術」的意義。
東海博雅書院即是以此一理念為基礎而創立,將大學的通識教育與生活教育結合在一起。生活學習是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全體書院生強調生活學習,一起進行各項課程與活動。
東海的博雅學習就是幫助學生了解,除了我之外,還有我們;也就是讓學生們從「我(I)」到,「我們(WE)」,再到「小我(i)」,以及養成謙虛與萬物為善的態度,和培育能服務他人的能力。
本書以東海大學博雅書院為例,闡述國內博雅教育的實際運作,
更以十二名書院生的故事,說明博雅教育帶來的真確影響──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做一個關心與服務社會的公民,展現真正的博雅精神。
|
關於作者: |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成立於2008年,具體教育目標為從知識、實踐、態度等層面培養學生的品格、領導力及服務心志,未來在各行各業及全球各地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博雅書院強調廣泛「知識」的接觸與學習、「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落實以及養成與萬物為善的「態度」。師生們能在書院的環境中,擴大視野與胸懷,關懷社會與世界永續發展。
王偉華
現職: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書院長、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副教授。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系博士。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
邱國維
現職: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家族導師。
學歷: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博士(Ph.D.inArchitecture)。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城市發展及都市設計研究所(UrbanDevelopmentandDesign)碩士。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社區與區域規劃系(Community&RegionalPlanning)學士。
|
目錄:
|
推薦序──學習如風,永不止息(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
推薦序──從博雅教育到博雅人生(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榮譽書院長劉炯朗)
家族導師分享──在書院,與一群最可愛的老師們相遇(東海大學中文系老師阮美慧)
家長分享──終身學習的教育養成(陳敏純)
作者序──教育是「塑形」還是「發展」?(東海大學博雅書院院長王偉華)
前言 啟動轉化(Transforming)──從東海博雅書院看博雅教育
東海博雅書院的理念:在前進中學習
何謂博雅教育?
國際與台灣在博雅教育設計與運作的差異
博雅書院不是菁英教育,是菁英養成教育
第一部 東海博雅書院的經驗分享
啟動:東海博雅書院的成立
學習理論與教育設計
博雅書院的四年學習內容規劃與設計
榮譽畢業生
未見的確據:邱國維老師的家族帶領經驗
第二部 啟航:書院生經驗分享
蛻變(王逸萱)
我和博雅書院相處的十年(朱宸儀)
我失,故我在(江明遙)
狼狽的菜鳥社工,那些想要逃跑的時刻(林芳庭)
博雅情(林雷文)
東海博雅燃起一段探索意義的旅程(柯君翰)
不輕易向現實低頭,才能邁向成熟(莊承訓)
捲起袖子吧,人生的舞台自己來打造(陳虹羽)
一路走來,在博雅書院的點滴(陳翊端)
歸零是為了認識自己(葉楚芸)
感謝有這扇窗,望見更多條路(廖翊茵)
回首來時路:做他人生命中的燈塔(賴昭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