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研究主体为大理白族不招不嫁这种婚姻形式,研究的重点是这种婚姻形式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生计方式、家庭规模、家庭观念等不断变迁的背景下,不招不嫁这种婚姻形式从经历了从*初出现不被接受到普遍被村民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招不嫁与传统的嫁娶婚、上门婚之间不断冲突磨合的过程,是双方家庭不断博弈的过程,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体的白族人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重构传统。紧接着围绕不招不嫁夫妻婚后双方家庭之间的无限博弈展开论述,涉及到不招不嫁婚姻形式中*核心的婚后孩子的姓氏选择问题。对孩子姓氏的争执既是不招不嫁带来的结果,但同时也是人们尝试通过不招不嫁这种方式来解决双方家庭的继嗣问题,保证祖荫的延续。当然,不招不嫁也带来了比如家庭认同感的缺失、因孩子姓氏问题带来家庭不和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许沃伦,2015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族群认同及当代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变迁。博士论文《祖荫博弈与意义建构: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形式的人类学研究》。主要代表作:《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凤翔村》(独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9月),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发表多篇论文。2015年至今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目前为公示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基地项目,国家民委基地民族问题研究等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