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岐黄道深,杏林路远,寻明师,跋山涉水无怨言。
中医师承自古就是中医学习的重要方式,一代代大医由此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中医学院,培养了很多中医药人才,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某些方面,古老的拜师学艺方式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本书作者杨守真先生,自幼喜好中医,但因为生理原因无法报考医学院,只能选择拜师学艺的学医方式,机缘巧合之下,幸得诸位明师指点,医道大进;回顾游学之路,艰苦备尝,深感学习中医之难,故而将自身游学经历详细写下,望与同道共勉。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杨博文先生,字守真,幼承祖训,矢志中医,因造化弄人,未能进入中医药大学深造,但在大学期间,利用闲暇时光,广拜明医,游学四方;寒来暑往,千里负笈,对岐黄奥旨终有所悟,于杏林路艰深有所感;故而于肄业之时,弃金融而从中医,自创守真堂,秉历代先贤传道授业、济世度人之宏愿,汇聚同道精英,造福乡梓,弘扬医道。
书中详细记述了杨博文先生学习中医的曲折经历,对其逐渐领悟中医精妙之处的过程记述尤为完备。中医入门极难,多少有志者空耗岁月而难有所得,皆因不明道路之故。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书中对杏林学路上的关隘一一指出,言不虚发,皆为作者亲身经历、潜心所悟,对广大中医爱好者和初学中医的学子具有极大借鉴价值。
本书文辞典雅,意蕴深远,品茗细读,只觉传统文化之美,溢于字里行间,令人心旷神怡,悦而忘忧。精品难得,隐于书海,期有缘者得之。
|
關於作者: |
杨博文,字守真,传统中医师。生于走方医家,自小随祖父赤脚行医,游历乡野沟壑,遍尝本草诸味,耳濡目染,醉心于芝兰之薰,悠悠兮无厌于终日。
18岁开始正式学习传统医学教材《医宗金鉴》,学必正脉,于理只宗岐黄仲景;思必通达,求验泛览宋至明清。青灯辉映下,黄卷古籍百数十种。
23岁参加国家传统医学确有专长出师考核通过后,芒鞋竹杖,寄情山水,踏迹之处广交各地民间高人,切磋琢磨,凡有一技之长者无不尊为我师,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肖,故人皆愿告知而不厌,诲之而不倦,兼包并蓄,善汇诸家之所长于一身。
临床诊治以八纲为宗,融汇六经与营卫辨证之精华,善用经方为重,杂糅时方以权。对传统针灸与董氏奇穴均有研究,且擅长灵活运用多种外治疗法。治病务求为病家谋福,廉洁实用为本,始终践行在将中医返璞民间的道路上。
|
目錄:
|
引子1
第一篇 幼蒙祖训结缘杏林5
◎◎第一节
空谷幽兰山间行6
◎◎第二节
化险为夷救义子13
◎◎第三节
家有郎中儿孙福24
◎◎第四节
妇科调病重养血33
第二篇 游学四海高人指路45
◎◎第五节
四种意识之冲突46
◎◎第六节
临行撰书别双亲53
◎◎第七节
湘潭访道示行人63
◎◎第八节
迷途识返入医林74
第三篇 博闻广记灵枢初窥85
◎◎第九节
莲池海会素愿行86
◎◎第十节
义正词严斥医骗98
◎◎第十一节
香海禅心破我执107
◎◎第十二节
一见如故董针缘117
第四篇 潜心九针寻幽脉理129
◎◎第十三节
师出同门矢志坚130
◎◎第十四节
万里读书万里云143
◎◎第十五节
海天佛国闻自性156
◎◎第十六节
症因脉治三指禅166
第五篇 三指断病本草求真177
◎◎第十七节
脉要精微理甚深178
◎◎第十八节
露宿风餐无怨悔190
◎◎第十九节
满山芳草忆故人200
◎◎第二十节
用毒不惑知命年212
第六篇 龙华问道运气毕业223
◎◎第二十一节
以书会友忘年交224
◎◎第二十二节
杏林春风启后学233
◎◎第二十三节
一纸运气出校门245
◎◎第二十四节
高铁急救遇福星254
第七篇 回归经典闭关阅藏265
◎◎第二十五节
兰若闭关贵人助266
◎◎第二十六节
富春山居也悠然275
◎◎第二十七节
竹林论道研伤寒286
◎◎第二十八节
归去来兮回家路297
第八篇 游子归来初心不改307
◎◎第二十九节
百转千回去病家308
◎◎第三十节
采药深山不知归319
◎◎第三十一节
从容不迫出师考330
◎◎第三十二节
守志真心重上路341
|
內容試閱:
|
我的爷爷是一位游医,记忆里童年的时光,我大多随他一起穿梭在湘黔边境的崇山与沟壑之中。耳濡目染之下,我所学到的并没有什么仲景心法、岐黄真谛等医家大道,这些零散的经历最后形成一幅幅跋山涉水的画面和病家真挚感恩的面容镌刻在我脑海中。正是这种经历唤醒了我血脉里对于中医学的无比敬仰,对于木金石的亲切热爱,对于山河大地的向往追逐。让我打小意识到,有一种职业,它需要用生命去相伴,用脚步去丈量,用一颗慈悲心去浇筑,在病家感恩的笑容中得到认可。所以爷爷走过的山路,我长大了也会接着走。
然而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玩笑,高考毕业体检时查出自己有色盲,所有的医学院同时对我关闭大门。万般无奈下,仅凭着内心那份坚定的信仰,我从此走上了一条以古籍为伴,勤思苦读,跋山涉水四处拜师修习,只为探求真知的求医之路。
在上海求学的四年里,我始终坚持着每周看一本中医古籍,并于期间先后走访了湘潭、上饶、贵阳、舟山、上海、杭州等多地的民间医生,有的几个月吃住都在他们的家中,虔心请教,受其耳提面命,口传心授;有的仅仅只有一面之缘,彻夜长谈后,若有所得,又赶紧踏上新的征途。
功不唐捐,终于在大学毕业之际,我也顺利通过了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的2017 年,能够同几十万民间医生一起,获得正式的行医资格证。
学习中医十八载,我并未巧遇世外高人,更无偶获天降医学秘籍的一夜顿悟,我所读过的书都是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会读的经典及其注本;我所拜的老师都是三四线城市最普通纯正的中医。他们用毕生的经验智慧传授给我一个共同的思想中医非常朴实,最基础的理论就是最高深的妙法。理法通达时伤人的话语也是治病的良药,一知半解下名贵的药材无异于害人的毒鸩。
我的学习经历和无数长期行走在基层的民间医生们别无二致,将这段经历写出来,于私,窃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之颁布;于众,送给数十万和我一样终于可以转正并且受到法律认可的民间医生,更送给这片土地上数千万热爱中医,并愿意用生命去传承这份文化瑰宝的人们,也希望爷爷的在天之灵能够感到欣慰。
|
|